近年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多次談到“避免經濟脫實向虛”,究竟何為實?何為虛?以及經濟治理中為何要避免脫實向虛?其實,這一切要從“火燒經濟”說起。
一、“火燒經濟”是與非
“火燒經濟”(Fire economy)一詞來自英文中金融(Finance)、保險(Insurance)和房地產(Real Estate)四個詞首字母的組合FIRE。這個提法并不久遠,大概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的標準行業分類(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將這3種產業放到一起時,就有學者這么稱呼。
當時有學者認為,經濟按照獲取收益的方式主要分為“火燒經濟”和生產經濟(productive economy)。生產經濟主要依靠生產和銷售產品或服務獲取收益,而“火燒經濟”主要是以資本資產增值的形式獲取收益。這時的生產經濟—“火燒經濟”是不是有了對應實體經濟體—虛擬經濟的味道了,但是,要完全對應,或者劃上絕對邊界并不現實。
“二戰”后,主要國家的發展之路幾乎同時伴隨著“火燒經濟”的擴張之路。比如,1947年,美國金融保險和房地產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約只有8%;到1987年,這一比例已經上升到了17.3%,到2023年第三季度,這一比例繼續上升到了20.7%。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也見證了“火燒經濟”高速增長,“火燒經濟”比重從1980年的4%一路上升到2020年的15.4%。
圖1 1980年-2022年中國火燒經濟的比重變化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繪制。
從主要國際大都市的層面來看,主要國際大都市基本都是“火燒經濟”的高地,而且金融保險與房地產呈現“五五開”的特征。
比如紐約市1980年“火燒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達35.5%(其中金融保險占比17.4%,房地產占比18.1%);此后一直穩定在30%以上。倫敦的“火燒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同樣從2000年到2020年一直穩定在25%-30%,2019年“火燒經濟”占比26%(其中金融保險占比13.7%,房地產占比15%)。東京都1970年“火燒經濟”占比只有12.3%,2005年高達27.3%。
上海2022年“火燒經濟”也占到了27.4%。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火燒經濟”是國際大都市的重要支柱。
“火燒經濟”真正引起學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廣泛關注(準確地說是警惕)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它被人們認為是該次經濟危機的罪魁禍首。
學者們普遍發現,過度的“火燒經濟”擴張會產生資源配置錯亂,經濟脫實向虛嚴重,資產泡沫嚴重,流動性危機增加,從而增加整個社會的系統性風險。自此之后,如何有效管控“火燒經濟”,讓它成為生產經濟的潤滑劑,而非脫韁的野馬,一直是政策的重點。因此,“火燒經濟”的雙面屬性及其在城市中的優勢比重,一直成為學者和政策制定者不可忽視的對象。
二、“火燒經濟”會影響城市能級
“火燒經濟”說到底是生產者服務業的核心內容之一,它的存在是為了有效地配置生產中的各類資源。就其對總產出的影響而言,在國際大都市中是其他生產者服務業(比如商務服務、專業技術服務、法律服務、咨詢服務等)所望塵莫及的。1美元投入到具體生產和服務中所提供的價值與產品和服務緊密相關,邊際效應往往相當有限;但是投入到金融保險產業中,就會激發起融資功能,具有乘數效應。同時,制造業與非“火燒經濟”的生產者服務業(即上面統稱的生產經濟)也需要火燒經濟的融資、租賃等一系列服務的支持。
順便提一句,現代的大都市或全球城市理論與高能級生產者服務業(“火燒經濟”就屬于高能級生產者服務業)的發展幾乎密不可分。比如,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GaWC)用城市中的高能級生產者服務業的企業總部-分支網絡來構建了城市體系,衡量城市在這些產業網絡中的位置。從這層意思上說,“火燒經濟”在一定程度上確定城市在世界城市體系中的能級位置。
表1 GaWC根據高能級生產者服務網絡確定的世界城市2022年排名
資料來源:GaWC的X賬號
三、“火燒經濟”與貧富分化
以薩森為代表的學者通過對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全球頭部城市的研究后,普遍認為火燒經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的不平等和財富的兩極分化。這一點在現實中也得到了印證,高薪行業往往容易在金融、保險和房地產行業中誕生。
數據上也支撐了這一點,主要國際大都市的“火燒經濟”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大約是全社會平均工資的2-3倍。現有的相關研究普遍證實,“火燒經濟”與全社會的貧富分化存在一定的倒“U”型關系,這一點與庫茲涅茲曲線有相似之處。適當的金融和房地產的發展能夠提高經濟效率,收入較低的人群中獲得的收益要高于收入高的人群。但是,當“火燒經濟”比重越來越高,“火燒經濟”就越有可能成為富人的游戲,紐約在金融危機前的相關數據也證實了一點。
另一方面,“火燒經濟”加速社會分化的路徑除了體現在從業人員的收入外,還體現在信用擴張中。信用擴張讓少數已經占有財富或者高收入的群體獲得利益,而風險卻由全社會共同承擔。
避免“火燒經濟”發展成為社會分化的加速器,公共政策的重點不僅僅是控制其比重那么簡單。如何將“火燒經濟”的生產者服務業功能發揮出來,讓其成為大眾普惠以及生產潤滑性的產業才是關鍵。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