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1日,由澎湃新聞主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文匯報社文匯講堂工作室協辦的“直面不確定性:民營經濟的生存與創新”研討會在上海舉辦。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席黃奇帆,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浙江大學民營經濟研究中心理事長、金融研究院院長、文科資深教授史晉川,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軍從理論、立法、債務、創新、海外投資等角度剖析了民營企業的生存現狀,提出了政策建議。
黃奇帆發表了題為“新格局下以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入手,形成內外循環一體化的土壤生態”的主旨演講。黃奇帆認為,下一步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為整個國民經濟服務的重中之重在產業互聯網。在內卷、市場比較萎靡不振、前行方向不那么確定的當下,一個確定性的數字經濟賦能就是產業互聯網,特別是跨境產業互聯網,有望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增長極。
以下刊發的是黃奇帆先生的演講精要。
數字經濟的三大戰略板塊
數字經濟要對整個國民經濟發揮積極作用,有三個主要的戰略板塊:一是數字技術產業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移動互聯網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可以直接為社會、老百姓服務。
二是數字技術創新,尤其是底層技術的硬核創新。無論從3G到5G,乃至6G的創新,還是操作系統、各類軟件、芯片系統等,底層數字技術需要持續不斷地硬核創新。這代表了一個國家先進生產力的方向。
三是傳統產業數字化。傳統產業一旦被數字化賦能,一般至少會有1%-10%的產出,平均增長率在5%左右,并且不需要傳統產業增加資本投入,或新原材料及各方面生產要素的植入。
以100萬億元的工業產值為計,若全面地賦能,就有可能增加5%的產出,即5萬億元。由于不需要消耗傳統工業生產的原材料,這5萬億元可視為資源優化配置后產生的凈增加值,頂得上二十幾萬億元的產值。由此可見,數字經濟一旦對傳統產業賦能,將使傳統產業獲得巨大的發展動力,成為國民經濟的新增長極。
產業互聯網與內外循環一體化的挑戰與機遇
過去20年消費互聯網的發展風起云涌。下一步,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為整個國民經濟服務的重中之重在于產業互聯網。
B2C是直接為消費者服務的電子商務,B2B則是企業與企業相互間進行貿易的電子商務。從2014年起,國家積極推動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中國的跨境電商規模每年都能實現10%以上的增長,看似成效很大。但是,僅以2022年為例,中國實現了約6萬億美元的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以及約8000億美元的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但其中真正用電子商務、跨境電子商務來運行的只有2000多億美元,占比僅為3%。對比來看,國內電子商務的線上貿易批發零售額超過40萬億元,占國內貿易批發零售近30%。導致這種差距的關鍵在于國際、國內電子商務的制度、環境、土壤是兩種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中國已經進入了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然而,當前對外循環和內循環的管理方式仍是“兩張皮”。如何讓中國在今后幾十年的內循環、外循環過程中形成一體化的土壤和生態?關鍵是要在規則、規制、體制、標準上形成有利于內外循環一體化的土壤和生態。否則,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做內銷與外銷時就必然會出現同線不同質不同標的問題。
產業互聯網:數字經濟增長新引擎和城市發展新路徑
產業互聯網不同于一般的B2B。一般的B2B只是一個撮合既有商品交易的平臺,利用電子商務信息反應快、交易方便的特點,形成商業貿易。
而產業互聯網是根據國際市場變化趨勢、結構性新特點、社會結構潮流中的新需求,所形成的集生產制造研發為一體的基礎平臺,將傳統的以產定銷、打折促銷的銷售方式轉變為以銷定產,以新打舊,以快打慢,快速反應。通過產業互聯網平臺,能夠組織大量國內科研開發企業,為國際市場的新需求研發和設計解決方案。同時,平臺上又掌控著成千上萬、大大小小的制造企業,可以高效地將這些商品生產出來。不僅如此,平臺還掌控著與全球航空、鐵路、水運相通的物流體系,可以在準確的時間、地點,把小批量的產品配送到位,滿足消費者需求。
產業互聯網系統通常由三類企業構成:
第一類是推進諸如中國制造2025或者德國工業4.0的高水平制造業企業。這一類企業的產業互聯網基本都自有一套能實現產銷一體化、自動化、互聯互通的數字化運營系統。
第二類是如華為、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提供5G等數字化基礎設施的企業。例如,華為組織了二十個大型專業團隊,研發適應各行業的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
第三類是產業互聯網平臺企業。
當前國內有兩個企業值得關注。一家是廣東省的SHEIN(希音),它將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結合,主要經營服裝,今年1-9月份出口240億美元,預計全年能夠出口300億美元左右。今年1-11月中國紡織品出口總額2686億美元,預計全年3000億美元左右,希音約占10%左右。同時,它以快打慢,小批量快速反應、快速生產,及時滿足來自150多個國家消費者的需求。
阿里巴巴旗下的1688現在也轉向做跨境電子商務的B2B。一旦這個模式展開到位,其產業互聯網系統將能為中國正苦于內卷的出口行業打開覆蓋全球百余個國家消費者的新出路。
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將是今后數字經濟發展的真正動力源。如何在中國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規模,打通國際國內市場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通過跨國外貿與跨境電商,迅速掌握國際市場趨勢,生產出各類產品,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若跨境產業互聯網模式一旦達成,對于平臺而言,它擁有的不僅是B2B的貿易公司平臺,還將聯接區域范圍內的數千家貿易公司、研發和設計公司、制造業企業、物流公司以及提供各種輔料配料的供應商,從而形成一個資源體量巨大的平臺。
這樣的平臺公司一旦在哪個城市落地,必將促使這個城市成為貿易中心、制造中心、物流中心、金融清算結算中心和專業服務中心,最終帶動幾十萬、上百萬人群的就業。比如廣東番禺的希音公司就帶動了近100萬人的就業。
在內卷、市場比較萎靡不振、前行方向不那么確定的當下,產業互聯網,特別是跨境產業互聯網,有望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極,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巨大動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