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今天來參加中金協主辦的鋼鐵企業家年會并發言。我是華南物資集團總經理李剛。
在當前鋼鐵行業整體低迷的情況下,我們都在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這樣一個局面?鋼廠在反思,鋼鐵流通企業也在反思。在新常態下,鋼鐵企業和鋼貿商應該如何在產業鏈調整中發揮各自的作用?如何抱團取暖,打造一條穩定、可持續發展的鋼鐵產業鏈?下面我談點個人的看法,不對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2014年以來,我國鋼貿流通企業繼續在低迷的市場環境中苦苦掙扎,雖然鋼貿流通企業從最輝煌時期的20、30萬家萎縮到10萬家,但剩下來的鋼貿企業依然是面臨茍延殘喘的殘酷的市場競爭。一方面,是銀行加緊了對鋼貿流通企業的限貸、抽貸,使得鋼貿企業資金狀況更加捉襟見肘;另一方面,鋼廠為了占領市場,加大了直供力度,使得鋼貿企業市場回旋空間越來越小;此外,各種鋼鐵電商的興起,對傳統鋼貿企業的業務也產生了很大的沖擊。再加上,前幾年,鋼貿行業自身的種種亂象,比如部分鋼貿企業不規范、不誠信、跑路事件等等,嚴重地抹黑了鋼貿行業在社會和行業的形象,“防火防盜防鋼貿”,給其他依法經營、誠信經營的鋼貿企業正常經營帶來了極大的危害。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審視,如何正確認識鋼貿流通企業在產業鏈調整中的作用?以及在未來的合作中,鋼廠、流通商、終端用戶如何打造一條“三方共贏”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鏈條。
一、鋼貿流通企業是鋼鐵產業鏈中重要的一環,在交易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鋼貿流通企業是伴隨著鋼鐵工業的發展而一路發展壯大的,在長期與鋼廠打交道過程中,對鋼廠的基本情況非常熟悉,人脈、成本、資金、產品結構、企業管理,遠超過鋼廠自身的一般員工;
其次,鋼貿企業長期扎根市場,扎根一線,對各類不同客戶不同階段的不同需求,遠遠要超過鋼廠的一般銷售人員,鋼貿企業能夠針對客戶的各種需求,提出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買賣鋼材。
第三,鋼貿企業作為中間商,一手托兩家,其主要職責是促成交易的成功。相對買家和賣家來說,他是公平的第三方。對于鋼廠,鋼貿商代表客戶,對于客戶,鋼貿商又是代表鋼廠。正是這種雙重角色,鋼貿商會努力通過自己的預判,促使一個合理的交易價格產生。既不使鋼廠賣得虧,也不讓客戶買得虧。這對鋼貿企業來說,是一種技能、經驗、預見力,而這些服務技能,也是得益于多年在市場上磨練與摔打歷練出來的。
第四,對于有實力的鋼貿流通企業,除了在市場上完成交易之外,還充當了鋼廠和客戶融資平臺的作用。由于鋼貿企業是輕資產行業,在資金調度方面,遠比鋼廠和客戶這些重資產行業來得靈活和便利,可以幫助企業和客戶解決資金一時燃眉之急。
二、 要辯證看待鋼貿流通領域里的一些亂象。
1、直銷和分銷
目前,鋼鐵企業面臨產能過剩、需求不旺、鋼貿商大量退場的多重壓力,很多鋼廠加大了直銷的力度,試圖在終端市場與鋼貿流通企業爭奪市場份額。但是,也出現了一些誤區:一是鋼廠為了擴大市場份額,一味打價格戰;二是所有品種都試圖走直銷。我個人以為,這些都是短期行為,并不值得提倡。關于鋼廠直銷,我的觀點是:鋼廠產品有優勢的,如對一些客戶比較集中、需求比較集中的高端產品,如汽車板、軌道用鋼、造船板等,鋼廠可以和終端客戶建立戰略合作協議,求得一個穩定的經營預期,而鋼廠并沒有太大優勢的產品,如大量的一般性的建筑用材,由于客戶很分散,需求量也不集中,地域分布很廣,鋼廠直銷并不會產生很好的效益,反而會給市場造成巨大的波動。大量低價鋼材傾銷市場,損害了鋼廠的利益,也損害了鋼貿流通商的利益,長期來看,對客戶也是一種利益傷害。
2、如何發揮鋼貿的“蓄水池”作用
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2014年,參與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營銷統計的會員鋼鐵企業共計生產鋼材5.66億噸,其中,在國內銷售鋼材約5.2億噸。2014年,由鋼廠通過直供方式銷售的鋼材數量為1.90億噸,占國內總銷量的37.75%;通過分銷方式銷售的鋼材數量為2.31億噸,占比達到44.46%;通過零售方式銷售的鋼材數量為2609萬噸,占比達到5.02%;通過鋼企分支機構銷售的鋼材數量為6640萬噸,占比達到12.77%。
從以上數據我們分析,盡管鋼貿流通企業大幅萎縮,但是在鋼協會員鋼廠中,有一半的鋼材依然是通過分銷和零售出去的,說明鋼鐵流通企業依舊承擔著鋼廠“蓄水池”作用,但是數據也表明,近年來,鋼貿商“蓄水池”作用在減弱,主要原因是鋼貿商退場導致鋼廠直供比例在上升。鋼鐵行業不景氣有三大因素:產能過剩、需求不旺、資金壓力。我們分析,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對鋼鐵的需求還是有的,所以,我們每年生產的鋼材基本都能銷出去,主要是賣不了好價格。為什么?因為鋼貿商的“蓄水池”作用大大減弱,促使鋼貿商的需求不斷在下降,結果是原來由社會庫存的鋼材大多轉化為鋼廠庫存,導致鋼廠庫存壓力、資金壓力驟增。據鋼協統計,3月末,大中型鋼企庫存為1664萬噸,比今年初增加約375萬噸,比去年同期增加4萬噸。與此同時,社會庫存呈下降趨勢,4月份,22個城市5大品種鋼材社會庫存為1123萬噸,同比下降213萬噸。
為了化解這些庫存帶來的+壓力,鋼廠(帶動鋼貿商)不得不打起了價格戰,低價傾銷,從國內市場打到國外市場,最終的結果是,鋼材大部分都賣出去了,但是很多是虧損賣給了用戶。缺少了鋼貿商作為中間緩沖地帶,鋼廠直銷模式并沒有起到理想的效果。
3、客戶占便宜了嗎?
表明上看,由于和鋼廠直接對接,減少了中間商的環節,客戶獲得了許多實惠。但是,缺少了鋼貿商的墊資,缺少了鋼貿商的其他服務,客戶從綜合效益來說,并不一定享受到了最好的結果。比如,客戶的采購數量多、品種不一,而單一的鋼廠有時候很難滿足客戶的需求。另外,在價格方面,單一客戶和鋼廠談判,并不具備很大優勢,甚至不如鋼貿商集中采購來得實惠。特別是在市場波動較大時,還會出現買貴現象。還有,鋼廠都是要求客戶先付款后打貨,這對客戶來說,也將面臨較高的資金成本。等等。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當前形勢下,鋼廠、流通企業、客戶應該精誠合作,合力打造一個“三方共贏”的良性產業鏈,實屬當務之急。
三、 打造良性產業鏈,鋼貿流通企業該如何發揮作用?
作為鋼貿流通企業,未來要想在鋼廠、商家、客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尋找到自己的定位,成為產業鏈中穩固的一極。我們認為,一定要吸取過去的教訓,首先必須拋棄以下一些思維:暴利思維、投機思維、短期思維;其次,一定要努力探索新的轉型升級路徑。我認為,未來鋼貿流通企業應該在“做大、做強、做細”上下功夫。
1、做大:規模化
“做大規模不是萬能的,但沒有規模也是萬萬不能的。”實踐告訴我們,對于大型鋼貿流通企業來說,必須具備一定的體量,才能改變自己長期依附鋼廠、客戶的不平等地位,在與鋼廠、客戶合作中取得一定的話語權,謀求公平、平等的合作地位,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只是充當“一仆二主”角色。從產業發展規律來看,我們的上游鋼廠的產業集中度未來將會越來越高,將會形成3-5家特大型鋼廠,下游大的客戶也在通過并購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所以,做大規模是上下游行業未來發展的一個趨勢。而處在中間的鋼貿行業長期處于散、小、亂的格局,缺少規模化的統軍企業,在整個鋼鐵產業合作鏈條中屬于極其脆弱的一環。如果我們不能做大自己的規模,形成一定的市場格局,在未來的競爭中,我們很有可能成為產業鏈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行業。
2、做強:品牌化
鋼貿流通企業光大不強還是沒有競爭力。鋼貿流通企業存在的價值一是信譽,二是服務,然后才是資金、渠道等因素。所以,鋼貿商未來能不能生存?信譽好、服務強、渠道廣是致勝關鍵,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朝著打造有品質、有內涵的新型流通綜合服務商這個方向去努力。這對長期以來忽視企業內部管理、忽視制度建設、企業文化建設、隊伍素質建設的鋼貿流通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未來的鋼貿行業將不再是草臺班子、不再是烏合之眾,不再是夫妻店,必須按照現代企業管理制度來規范公司行為,立足長遠發展,打造強勢流通企業,成為鋼廠和客戶、銀行“信得過、離不開”的合作伙伴。
3、做細:專業化
對于中小鋼貿企業來說,未來向細分市場拓展生存空間。中國有11億噸鋼的產能,有8億噸鋼的消費需求,這么龐大的市場,單靠鋼廠、電商、大貿易商來分享這么大的蛋糕,是不可能的。對于一些中小鋼貿商,關鍵是要在市場的縫隙中尋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在專業化道路上精耕細作,相信也會有好的收成。
預計,未來5年,鋼貿流通企業在經過這一輪殘酷的洗牌之后,將會形成年銷售規模在3000萬噸以上的5-10家特大型鋼鐵流通企業(含鋼鐵電商企業),1萬家左右的大中規模的鋼貿流通企業,3~5萬家左右的具有專業化服務水準的鋼貿流通企業。我們華南物資集團將努力向第一方陣發起沖刺,力爭用5年時間,達到年銷售規模3000萬噸的目標。
謝謝大家!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