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萬東華:從社會發展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就

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和必然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教育水平顯著提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大為加強,社會保障網織密扎牢,群眾文化體育生活豐富多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進展。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教育質量和國民素質大幅提高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

 

  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2019年,全國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83.4%,比2000年提高37個百分點;義務教育鞏固率94.8%,普及程度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5%,是2000年的2倍;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1.6%,是2000年的4倍,邁入普及化發展階段。

 

  教育公平持續推進。初步數據顯示,2019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04%,比2000年提高1.17個百分點,連續八年保持4%以上水平。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考生的專項招生計劃從2012年的1萬人增加至2019年的10.9萬人。

 

  國民素質明顯提升。2018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6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22.3%2019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3.7年,比2010年增加1.29年,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達50.9%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健全,醫療服務能力顯著增強

 

  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

 

  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成績斐然。截至2019年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880.7萬張,是2000年的2.8倍;全國衛生人員總數1292.8萬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占78.5%,比2000年提高13.5個百分點。城鄉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00年的71.4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嬰兒死亡率從32.2‰下降到5.6‰。

 

  全面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取得重大成效。2019年,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3.5億人,是2007[1]6.1倍;參保覆蓋面穩定在95%以上。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2]醫療機構27608家。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序推進,2018年組建各類醫聯體超過1.3萬個。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力度明顯加大。2018年,全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經費57.6元,是2010[3]3.2倍。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目前覆蓋全部縣級以上疾控機構、98%的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和94%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民生安全網織密扎牢,兜底保障功能有效發揮

 

  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社會穩定器,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覆蓋城鄉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截至2019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68億人,是2000年的7.1倍,覆蓋率超過90%。失業保險參保人數為2.05億人,比2000年增加了1倍。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13.05億人,覆蓋所有地市和超過93%的人口。

 

  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2019年末,城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每人每年7488元和5336元,比2007年建立全國農村低保制度時,分別提高了2.4倍和5.4倍,城鄉保障水平差距也由2.6倍縮小到1.4倍。2018年社會救助支出(包括城鄉低保、醫療救助、其他社會救助)2648.6億元,是2001年的29.2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不斷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從2005年起保持16年連漲。

 

  社會保障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以扶老、愛幼、助殘等為重點的社會福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每千老年人口養老床位數從2005年的11張,增加到2015年的超過30張;2018年享受老年人福利補貼人數為3571.8萬人。2019年有1043萬殘疾兒童及持證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

 

  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加強文化建設,讓人民享有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內容。

 

  文化內容創作百花齊放。2019年全國電影票房收入643億元,是2012年的3.8倍。新聞出版產品種類不斷豐富,全民閱讀觀念深入人心,2019年我國成年國民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81.1%,較2012年提升4.8個百分點。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日趨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初步建立,“三館一站”[4]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全部免費開放。截至2019年底,全國廣播、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為99.1%99.4%,廣播電視臺、網絡廣播電視和移動多媒體構成的多元化傳播新格局基本建成。

 

  文化產業快速發展。2018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增加值41171億元,比2004[5]增長11倍;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4年的2.13%提高到2018年的4.48%,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性產業。

 

  體育強國建設加速推進,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人民身體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基礎和標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

 

  群眾體育蓬勃發展。據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結果,近年來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占比顯著提高,2014年達到33.9%,較2007年提高5.7個百分點。另據國民體質監測結果顯示,2014年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等級以上的人數占比達89.6%

 

  競技體育成績世界領先。2019年我國運動員在33個運動大項中獲得128個世界冠軍,共創16項世界紀錄。自2004年以來,每年獲世界冠軍個數基本穩定保持在100個以上,運動成績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體育產業快速壯大。2018年體育產業總規模達2.66萬億元,比2015年增加近1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20152018年年均增長22.4%;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短短三年間也由0.8%提高到1.1%

 

  2000年以來,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諸多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邁上了新的臺階。但與新時代發展的要求相比,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新期待相比,依然還存在不少短板弱項,如優質教育資源空間分布不盡合理,基層醫療體系有待完善,養老服務體系還存在結構性問題,低收入群體生活質量亟待提升等。我們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定信心,勠力同心,補短板、強弱項、固優勢,努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為開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