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究竟“新”在哪里?這個“新”究竟為中國企業帶來怎樣的新機遇?
1
-THE FIRST-
第一個新機遇:新制造
就制造業企業而言,這次超大規模的投資計劃是一個最直接的產業新風口。新基建涉及的7大領域都需要設備及相關硬件制造。
更重要的是,新基建之于制造業的“新”,不在于這是全新的制造業,而在于是傳統制造業的新發展,因為上述設備及硬件幾乎都將在我國傳統制造業的工廠里制造出來,但又不可能在傳統的制造格局里,通過傳統制造方式而產生。所以,這是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刻。
正因如此,新基建帶來的所謂“新制造”,主要體現兩大新特點:
一是制造方式新。以人工智能與產業互聯網應用技術為基礎的新制造將成為現在及未來中國制造的主流趨勢,這不僅僅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加劇了制造業通過產業互聯網技術進行轉型升級的迫切性,還由于全球供應鏈的變化、人口紅利的消失以及因5G技術廣泛應用導致的產業互聯網新基建大規模展開,就連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光纖生產,也由原來極少數大型光纖企業壟斷的格局變成了遍地開花的大中小企業并存局面,這些都使得人工智能與產業互聯網技術在制造業快捷而低成本的應用成為現實和趨勢。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擴散,我國制造業的全球供應鏈面臨更加不確定的格局,運用人工智能及產業互聯網相關技術重構產業鏈將是制造業的新舉措。這不僅僅是大型制造業企業的必由之路,也將是受到疫情嚴重影響的大批中小企業必選之途。
調查顯示,此次疫情之中,因企業數字化程度不夠、自動化程度低、智能化偏弱而導致的企業開工不足已經成為當下大批中小制造業的痛點,而高度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制造業受到的影響相對小得多。
筆者在山東一地的現場調研表明,高度智能化的制造業開工率可以達到100%,而嚴重依賴于人工的傳統制造企業開工率僅僅達到50%,這種影響也迅速傳導到整個產業鏈中。隨著新基建工程的展開,傳統制造業通過人工智能及產業互聯網獲得發展將成為一種趨勢。
二是國產化要求新。長期以來,清單管理制度是我國政府采購的基本方式。2013年斯諾登事件引起全球對于網絡安全乃至信息安全的強烈關注,我國政府因此也在硬件采購方面加強了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出臺了相應的采購要求。
根據國家相關法規、財政部及相關部委關于政府及事業單位辦公設備軟硬件采購的相關規定,這些單位辦公信息化系統軟硬件必須按照國家安全以及可控要求建立新的采購清單制度。
近兩年,我國政府采購清單中剔除了近1/3的國外科技品牌,增加了上千個本土品牌,國家各部委的國產操作系統替換國外大品牌操作系統超過了15%。國產化替代是大勢所趨,新一輪裝備制造業的新國貨化正在悄然來臨。
不過,考慮到過渡期及各種要素,人們普遍認為,2019年是政府采購國產化元年,是中國宣布信息產品國產化的執行年。這一年,政府采購占辦公設備的采購比例在發達城市達到20%,欠發達地區甚至達到70%。政府采購由原來極少數商家甚至是某一家國際大品牌獨享走向大量供應商分享。
此次新基建的核心就是信息化裝備。因此,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雙面發力使得中國本土的高端裝備企業、信息化軟硬件企業以及其他辦公設備企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市場需求風口。
2
-THE SECOND-
第二個新機遇:新建造
新基建的重點是信息技術產業設施,但是傳統的建造行業(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住宅及商業建筑建設、相關建材生產等)其實也是此次新機遇的重要受益者,因為信息技術產業設施的制造很大程度上應用于或者是基于傳統基礎設施,或者本身就是傳統基礎設施的升級版。
但是,上述領域的企業未必都能感受到這一歷史機遇,只有具備相應能力的建造企業才能成為“幸運兒”。
筆者在北方一個城市考察建材裝備企業時就發現:一些傳統的建材企業已經明顯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機會,但是產能已經飽和,因為制造方式依然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人手不夠、工藝落后限制了他們抓住市場機會的能力,而只能將市場機會留給那些創新力度高、反應敏捷、智能化程度更高、供應鏈管理更加柔性化的競爭對手。
新基建之所以“新”,不僅是為了與傳統的“鐵公基”相區別,而是更加突出“信智聯”,這意味著新建造行業的誕生,也就是建造行業本身的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和精益化已經成為趨勢。
同時,建造對象也是新的基礎設施,即使是傳統的住宅、交通設施及其他城市傳統基礎設施,也都是更加智能化的住宅、辦公、交通、安防和其他智能化基礎設施以及更加智慧化的城市應急管理設施。
為此,工信部于2月28日發布了《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征求意見稿),重點強調了建材行業(含無機非金屬材料)對于新基建7大領域的基礎支撐作用,著力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建材工業的深度融合,加快實現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規模化定制、服務化延伸,促進建材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截至3月15日,有19個?。▍^、市)的政府工作報告將“推進5G通信網絡建設”列入2020年重點工作,其中有6個省市明確規劃了2020年新建5G基站的數量,合計超過17.8萬個。中國移動計劃到2020年年底完成30萬座5G基站的建設目標。
新冠疫情蔓延及其防控給以往很多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課題:
傳統的智慧城市建設注重城市人口日常行為的管控,強調社區及樓宇的智能化服務,重點是交通領域的智能化管控和城市商業設施的智能化服務等,但是當一個城市遇到重大突發事件,尤其是與流行性疾病相關的“黑天鵝”事件不期而遇,城市管控就顯得非常脆弱。同時,由于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限制也影響了智慧城市功能的方便性和體驗感。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國家電網3月15日宣布:2020年全年特高壓建設項目投資規模將達到1811億元,可帶動社會投資3600億元,整體規模5411億元。與之相關的裝備制造領域、電建領域及相關建造行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武漢市是中國第一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是國內公認的智能化程度較高的城市。跟據《2017-2018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與發展綜合影響力評估結果通報》,2017-2018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智慧城市中武漢市榜上有名,是中國智慧城市建設排頭兵。
但遇到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黑天鵝”事件,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座城市難以提供智能化、系統化的應對方式,而在應對疫情過程中,商業設施、城市服務、社區服務全部“停擺”。
這樣的教訓絕不僅僅是武漢一個城市的問題,全國其他城市也都是完全依靠行政命令而不是智能化方式進行疫情應對。直到2月底,依靠手機為主要載體的定位管理和以行為移動“健康碼”為主要標志的應對方式才成為主要的智能化疫情管控措施。
這些都說明,一二線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設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尤其是應對“黑天鵝”事件的應急管理系統建設、智慧安防能力的升級、智慧社區、智慧樓宇、智慧空間、智慧化現代服務的升級與重構等,都是智慧城市建設下一步需要重點考慮的新方向。同時,提升智慧城市的智能化體驗也是新基建的重要拉動力。
3
-THE THIRD-
第三個新機遇:新服務
新冠疫情事件給旅游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文化娛樂業、大型店鋪零售(商超除外)、線下培訓教育等傳統服務業造成了重大打擊。盡管政府出臺了很多免租降費措施,但是扶持政策的真正落實也需要條件和時日。所以,大批傳統服務型中小企業消失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與此同時,以線上交付為特征的新服務業出現了井噴現象,其中典型的有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以小鵝通為典型的視頻直播、以騰訊會議為代表的遠程會議,等等。
當然,更具顛覆性的是網上醫療或互聯網醫院成為醫療變革的主角,而以視頻直播為主要特征的線上教育行業也火爆異常。
如果說目前在線零售、在線游戲、物流快遞的爆發式增長將在疫情過去之后有回調的可能,那么互聯網醫院、線上教育培訓將不僅僅是疫情防控時期的臨時性替代變化,在很大程度上,“黑天鵝”帶給它們一個新的拐點。
就互聯網醫院的發展而言,它主要源于新冠疫情對于人們就醫方式的長期化影響。病毒對人們的影響極端不確定,而且因為社會的一體化運營使其影響范圍動輒波及全球。
有機構預測,疫情過后,互聯網醫療將占到人們就醫方式的10%,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比例,要知道2019年實物電商總額尚且只占社會零售總額的20%多一點。人們一旦選擇互聯網醫療,感受到它的便利,享受到它的好處,這將會成為一種幾乎不可逆的生活方式。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直叫好不叫座的互聯網醫療預計將進入快車道。筆者接觸的一家互聯網醫療機構“網醫聯盟”,目前就有眾多地方醫院紛紛加盟,投資機構明顯增加了訪問頻率。
就在線教育培訓行業而言,新冠疫情導致全國開學延遲和培訓行業“停擺”,市場對在線教育的需求在短時間內暴增。“企查查”數據顯示,疫情期間,從事網絡教育相關企業新增4238家。
截至3月5 日,中國共有近 23 萬家企業從事網絡教育的相關業務。一家在線教育負責人介紹說,“在我們目前所有的付費客戶中,有將近一半是在疫情期間加入進來的,這些客戶大多是第一次參與線上教育。”這樣的趨勢,在疫情過去后可能會有變化,但是,非接觸性的教育培訓勢必成為一種長期性的趨勢。
上述兩個行業的變化本來是由于新冠疫情引發的,為什么會成為新基建的新機遇呢?因為無論是互聯網醫療的體驗,還是在線教育的現場效果都非常依賴于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
可以說,如果沒有新基建的超大規模投入,這種極具5G時代特征的服務業可能會伴隨著5G時代的逐漸擴展而緩慢進化。新基建時代的到來,則將這種因新冠疫情催化而快速爆發的新服務業推入了快車道。
當然,機會是一個主觀詞,而不是一個客觀詞:如果你抓住了,這就是最好的機會;如果你抓不住,這就是別人的機會。同時,即使你看到了這個機會,也未必能夠抓住,因為要抓住這樣的機會,既需要充分的條件準備,也需要具備對風險的承受力。抓住機會往往需要代價,而這樣的代價,有的企業能夠承擔,有的企業則可能沒有能力承擔。
本文作者周永亮,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強國戰略研究所所長,國裝智庫秘書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