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2日訊(記者周雷)11月9-10日,以“創新驅動 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2018(第七屆)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在北京召開。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在論壇上表示,今年鋼鐵行業運行質量明顯提升,行業盈利水平已恢復到工業平均水平。
今年以來,我國鋼鐵生產保持增長,產需銜接較好。從庫存來看,社會庫存處于相對低位,企業庫存基本處于正常水平。從市場看,運行相對平穩,鋼價小幅波動。前10月鋼材平均價格指數116.35點,同比上漲10.56%;10月末比年初下降0.07%。
“鋼鐵企業效益改善,去杠桿取得成效。”屈秀麗表示,前9月,中鋼協會員企業利潤總額2300億元,同比增長86.01%;銷售利潤率為7.5%,較上年同期提高2.88個百分點,鋼鐵行業盈利水平恢復到工業行業平均水平。與此同時,鋼鐵行業資產負債率下降,償債能力明顯提升。
展望行業走勢,屈秀麗認為,鋼材價格繼續呈小幅波動走勢,不會大起大落;第四季度鋼鐵企業效益預計環比下降,但今年全年仍保持增長態勢。
鋼鐵行業運行穩中向好,明顯得益于國家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1.5億噸鋼鐵去產能上限目標將在2018年完成,比原計劃提前兩年;徹底取締“地條鋼”,則消除了市場毒瘤,鋼鐵優勢產能得以發揮。數據顯示,2018年1-9月,鋼鐵行業產能利用率78.1%,高于全國工業平均水平。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推進,鋼鐵行業脫困發展取得巨大成績,鋼鐵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但鋼鐵行業距離真正建成鋼鐵強國仍有差距,與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相比,行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有些已經出現了苗頭,行業企業應保持冷靜頭腦,沉著應對。
“鋼鐵業必須建立防范過剩的長效機制!”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主任、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鋼鐵工業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過欣欣向榮、一派大好的形勢,但由于種種原因,往往好景不長,陷入周而復始的圈子。以前歷次復蘇,多是主要由于拉動固定投資、消費增長的周期性需求提升,帶動鋼鐵復蘇,這次是主要由于壓減產能、環保倒逼的結構性供給升級,如果沾沾自喜,不利用當前良好勢頭進行鋼鐵行業結構調整,及時鞏固取得的成果,那么鋼鐵行業很可能將像以往一樣再次陷入困局,不但之前下大力氣取得的去產能成績會前功盡棄,未來再調整的難度也將更大。
根據發展趨勢和政策要求,我國鋼鐵業須切實推進布局優化、兼并重組、綠色發展、質量提升、品種升級、提升服務等多方面的工作。李新創表示,在鋼鐵產品高質量發展方面,應圍繞為“中國制造、中國建造、中國服務、中國品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這一目標,不斷提升質量,以滿足下游用鋼行業提質提標、升級換代的需要。鋼鐵企業要通過科技創新把握未來鋼鐵工業工藝、技術、產品發展方向;采用先進工藝技術與裝備,有效提升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要以標準化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李新創強調,標準是發展質量的硬約束之一,應健全鋼鐵行業標準體系。一方面發揮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劃底線”兜底作用;另一方面鼓勵鋼鐵企業制定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滿足下游客戶需求,提高服務水平,樹立企業品牌。
李新創指出,標準是引領技術創新發展的標桿和動力,要充分發揮標準“樹標桿”的引領作用,通過標準創新引領鋼鐵行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與此同時,發揮“標準化+”的門檻效應,在推動“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過程中展現技術支撐作用,淘汰落后產能,倒逼企業升級,服務“三去一降一補” 。
據悉,本屆論壇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和中國金屬學會聯合主辦,中國金屬學會冶金技術經濟分會承辦,上海期貨交易所聯合協辦。來自中國金屬學會、中鋼協等有關負責人和鞍鋼、首鋼、河鋼、華菱鋼鐵、山鋼等鋼鐵企業代表共200余人參會。與會嘉賓圍繞著鋼鐵產業機制創新和智能制造發展、科技創新引領鋼鐵企業綠色轉型發展、創新驅動鋼鐵智能制造、鋼鐵企業數字化轉型以及多措并舉助力鋼鐵企業轉型發展等內容展開深入探討與交流,共尋鋼鐵全產業鏈融合發展之路,促進我國鋼鐵行業從傳統制造產業向新技術產業轉變,推動鋼鐵企業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高質量發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