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黨支部書記、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就“人工智能將為鋼貿流通行業帶來質的變革”接受中國冶金報專訪,以下是主要內容: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AI(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力量。尤其是近期DeepSeek(深度求索)的問世,開啟了人工智能發展的新賽道。對于鋼貿流通行業、企業來說,AI技術的應用不僅是挑戰,也是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2月27日,《中國冶金報》記者針對AI對鋼貿流通行業發展的影響,與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雷鳴進行了一次對話。這位嘗試用DeepSeek寫詩并給出差評的鋼鐵界詩人和行業專家,對AI在鋼貿流通行業的應用有著積極的看法。他認為,人工智能的興起將為鋼貿流通行業帶來質的變革。
《中國冶金報》記者: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應用將對鋼貿流通行業產生哪些影響?
陳雷鳴:一是推動鋼貿流通行業整體觀念的轉變,加深全行業對產業互聯網、大數據的認知,特別是數智化技術的應用等。
二是提升鋼貿流通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過去更多的是依靠人來決策,現在可以通過AI技術用系統化管理手段來決策。尤其是對鋼貿流通企業來說,物流、生產、加工、配送等環節的應用場景較多。
三是全方位提高效率,打造鋼貿流通行業數智供應鏈。我們所說的打造數智供應鏈,除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更多的是通過數智化實現供應鏈整體效率的提升。我一直強調,鋼鐵現代供應鏈要靠互聯網這根“紅線”來貫穿,如今,在此基礎上再融入AI技術,將進一步提高供應鏈整體效率。
四是通過精算助力企業降本?,F在有很多企業利用數字化技術+AI工具,精準計算各個環節的成本并實時監測,有的還能每天自動生成報告。這些對企業整體降本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助推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精益管理。當前,行業整體進入了調整重構期,企業既要面對外部市場的挑戰,又要面臨內部挖潛的壓力。不僅是鋼鐵企業,貿易企業也可以積極利用AI技術加強內部挖潛,實現精益管理。
六是精準計算碳排放、產品碳足跡,助力“雙碳”目標加速實現。利用AI技術,企業可以精準計算碳排放和碳足跡,從生產、加工、配送甚至到終端應用,實現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包括在碳資產管理方面,我認為AI技術未來將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冶金報》記者:鋼鐵流通企業應如何用好AI技術?
陳雷鳴:首先,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要轉變觀念、積極擁抱AI。當前,AI大模型不斷發展,已在多個領域產生了積極的賦能效果,鋼鐵流通企業也要積極擁抱AI。
其次,企業要重視對AI技術人才的培養和引進,鼓勵員工擁抱新技術,提升整體團隊的AI素養。當前,用好AI技術人才已成為鋼鐵流通企業搶抓行業發展新機遇的關鍵。
再次,在AI+互聯網大數據結合的過程中,鋼鐵流通企業要整合好各類AI工具的優質資源,做到為己所用,從整體上優化自身生產經營系統。
最后,可以積極應用AI,但不能完全依賴AI?,F在,AI技術還處在成長階段,還有一些短板,對鋼鐵行業突發事件的反映還不夠全面、準確,仍需要人工介入。因此,鋼鐵流通企業在應用AI工具后不能完全放手。
《中國冶金報》記者:AI的應用是否會影響鋼鐵流通企業的人員配置?
陳雷鳴:一定會,這是全社會的共識。據我了解,目前有一些大型鋼鐵流通企業正在推進平臺化發展,通過“AI+簡單勞動”就能取代很多人力崗位。
有些企業已經在產品發布、倉單、交割等方面開始用AI取代人力。未來,隨著數字倉儲、數字物流、數字生產、數字管理等的加速發展,會有更多人力崗位被AI替代,也會有更多能有效運用AI技術的人才涌現出來。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