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形勢是比較嚴峻的。用一句行業著名企業家的話說,行業進入了冰河期。而我對這一輪的整體行情的判斷是:比2014—2015年的形勢更嚴峻,主要是我們外部的國際環境發生重大改變,我們內部的粗放式發展這么多年,在遭遇嚴重危機之際,很多問題和毛病都顯現出來了。所以說,當前行業內部、外部都出現了嚴峻的風險和危機。
一、中央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定性
首先,我們看中央對中國的發展環境怎么定性:“二十大報告”說到,我們要時刻增強憂患意識,始終居安思危,統籌發展和安全,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5月30日,在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再次提到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這不是夸大其詞,我們現在是處于風高浪急階段,什么時候會驚濤駭浪還需要繼續觀察,但是我們一定要有這種居安思危的意識。
第二,剛剛召開的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風險管理專委會一屆一次理事擴大會議,也提到了內外部因素的關系。比如:一個人在冬天要出門的時候,如果這個人的抵抗力差,可能一出門就要生病,或者說在天氣好的時候這個毛病顯現不出來,但是到冬天可能更容易出來。這就是說,一個人身體內部健康了,才能去應對外部的惡劣環境。對于企業來講也是一樣,如果我們內部不健康,當面臨外部更嚴重危機的時候,企業更容易“病情加重”,甚至可能活不過這個艱難時段。
所以說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異常嚴峻——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風雨飄搖,黑天鵝事件頻發,不確定因素增加,要想辦法保證企業這艘巨輪不會顛覆。面對當前形勢,一些企業老總問我現在該怎么辦?我說我看到一些頭部企業,比如熱聯集團,三年前就已經在盤扣腳手架行業布局,現在已經做到了全國第一;還有一家民營骨干會員單位,利用自己的電商平臺和在行業積累多年的資源,為下游中小微制造企業提供垂直性綜合性的服務,不管是資金支持,還是集采、客戶需求、資源整合甚至產品銷售等,都找準了位置,發揮了作用,這家企業也被中金協列為“中小微制造企業垂直服務產學研用實踐基地”的一個經典案例。這家企業屬于中等偏上的企業,他也找到新的發展方向。上述兩個例子主要是企業進行了轉型,基于行業發展進行了創新、轉換了賽道。
但我也想說,往哪個方向轉一定要慎重考慮,每一個賽道都擠滿了人,轉換賽道沒那么容易。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守住主業,“熬”過嚴冬,保存實力,要保證活下來,這是最關鍵的。
行業環境出現這種嚴重的冰河期,這一輪的周期是比較長的,三五年不一定能夠度過,甚至可能會是八年、十年。這一輪各個方面的問題集中爆發出來,每個企業在這個時候對內部要做好風險把控,才能確保企業這艘巨輪不漏雨、不漏風、不漏水,不要外部大風大浪還沒來,自己內部出問題了,先沉下去了,自己敗給了自己。
二、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
第一,這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國際體系、國際秩序進入深刻調整期。星星已不是那顆星星,世界也不是那個世界,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
第二,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是好事,但是對于一些企業來講也是挑戰。人類走過蒸汽時代、電氣時代、信息時代,現在是數字化、智能化時代,數字中國,萬物互聯,數字化時代需要企業與時俱進。
第三,就是美西方對中國的全面的、沒有底線的圍堵和打壓,打破了二戰以來世界政治、經濟、軍事格局,無規則和底線地推行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
第四,經濟步入下行空間——全球經濟下行,通脹壓力加大、消費疲軟、惡性通脹、滯脹,乃至深度衰退的風險,全球可能將迎來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對于全球的政治、經濟、軍事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第五,全球能源市場震蕩加劇,能源供需失衡,俄烏沖突對全球能源市場產生劇烈影響,國際能源基準價格快速上漲。
第六,國際匯率的波動風險加大。交易風險、折算風險(會計風險)、經濟風險(經營風險),影響企業的生產銷售數量、價格、成本,企業未來在一定期間收益和現金流量將減少。
第七,供應鏈陷入去全球化危機。從2012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發了美國的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文件,到近年來中國也屢次提出供應鏈國家安全戰略,供應鏈安全已經至關重要。我們看到疫情這幾年,中國的經濟還算比較好,就因為我們的工業體系比較健全,供應鏈體系也比較健康。即便是現在轉移到東南亞的一些快消品制造業,他的原料和供應鏈體系還要依托中國。所以從工業本身來講,需要全球化的資源配置。但是現在從美國開始,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正在受到嚴重沖擊,陷入“去全球化”危機。這樣對于很多企業,尤其是在中國供應鏈比較全的企業,影響還是比較大的。
三、我國鋼鐵行業存在的問題和壓力
第一,鋼鐵產能過剩矛盾十分突出,這一點我想大家會達成共識。近年來,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擊地條鋼、環保限產等政策措施發揮了一定作用,2016年到2017年這一輪的房地產價格上漲也帶動了鋼材消費。但是我們的鋼鐵產能是越搞越大,我們的產能普遍認為超過了12億噸。當前,業界普遍認為未來調整之后,我國粗鋼表觀消費量悲觀的認為是6億噸,樂觀的認為8億噸,我們取中間數7億噸,那么還有5億多噸產能要被淘汰,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也將是一個漫長而痛苦的過程。
第二,上游兼并重組力度加大,這是好事,但對于一些企業來說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頭。比如以寶武集團為代表的兼并重組,對于提高集中度、構建生態體系、整合資源要素、延伸產業鏈都十分有利和必要,但給流通環節也帶來很大的壓力。
第三,下游需求大幅銳減。無論是房地產,還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都已經進入減緩期;受經濟、需求和出口受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制造業的鋼鐵需求也在減少。
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重道遠。大家都很清楚,這么多年來,我國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步不是很大,產品產業結構調整、升級與時代的要求差距甚遠,這是這個行業的悲哀,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
第五,數字化轉型決定成敗。“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字化推動商業模式重構,包括但不限于理念重構、戰略重構、價值重構、商業模式重構、組織架構重構、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模式重構等。國家成立了數據局,專門推動數字化轉型。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要數字化轉型,不搞就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就要被淘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有人問我數字化轉型對企業來講作用有多大?我說數字化轉型解決不了下游需求,但數字化轉型可以練好內功、提高效率,對企業構建或融入數字供應鏈是必由之路。
第六,鋼鐵企業向下游延伸和融合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不光是產能擴大,還要向下游延伸融合。舉個例子:寶武集團中南鋼鐵集團成立,廣物集團參股49%,鋼鐵業務板塊全部融入中南鋼鐵。生產企業與流通企業的新組合與深度融合,構成新的產業鏈和產業生態。再比如,國內某銷售規模排名前十的民營鋼鐵流通企業,擁有一家年產350萬噸鋼鐵企業50%的股份,并包銷其全部產品,貼牌兩家年產200萬噸的鋼鐵企業,包銷全部產品。這也說明了生產企業和流通企業融合力度在加大,未來生產和銷售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上中下游企業融合度會越來越高。未來前十家鋼鐵企業產量有可能占全國的80%。這就給一些企業的生存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第七,大型鋼鐵現代流通企業集團正在加速形成,這也是好事兒,對于大型企業是機遇,對于中小型企業是嚴重挑戰。2021年度,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員單位鋼材銷售五十強企業總銷售量為3.06億噸(不含鋼坯),占全國鋼材總產量的22.90%。其中,前十名企業年銷售總量為2.14億噸,銷售量最高的企業近5000萬噸,2000萬噸以上的企業4家,1000萬-2000萬噸的5家。2022年度,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會員單位鋼材銷售五十強企業銷售量3.03億噸,比2021年的3.06億噸減少0.1%,占2022年度全國鋼材產量的23.00%;銷售額1.33萬億元,比上年的1.42億元下降6.3%。其中前十家鋼材銷售總量為2.01億噸,銷售量最高的企業超過5000萬噸,超過千萬噸的企業12家,超過200萬噸的企業28家(含前十家)。這些頭部企業是全國鋼材銷售當之無愧的第一梯隊。
這些相對大的企業,逐漸形成了大型現代綜合性流通企業集團,理念與模式先進,經營管理水平高,各層級、各區域分工明確,市場細分,布局合理,供應鏈條多,產業鏈條長,產業生態好,服務產品多,服務功能強,市場覆蓋面廣。按照“二八定律”,未來這些大型現代綜合性流通企業集團,將主導整個流通領域,并占據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留給中小企業的空間、時間和機會會越來越少。對于中小鋼貿企業來說,這是大幅洗牌的過程,也是生死存亡的關鍵節點。
前面說那么多困難,最后我想說的是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國家十四五規劃指出: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所以,有句話叫“悲觀者正確,樂觀者前行”,就是說悲觀者永遠認為自己是正確,而樂觀者是不斷前進的。
鋼鐵行業正處于一個巨大的、長期的、深度的戰略轉型、資源重組、業態調整、模式重構期。我們要高度重視,理性看待,清醒面對,主動出擊,危中求機,危中求變,不僅僅要理性面對外部風險,更要把控好內部風險,練好內功,攜手走過嚴冬,迎來新的春天。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