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下半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態勢,物價溫和上漲。穩增長政策將持續發力,宏觀調控或現“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組合,財政政策將更積極,政府“加杠桿”的同時推動企業“去杠桿”,全年GDP增速有望在6.7%左右。
投資料持續發力
投資發力將是下半年經濟運行的一大特點。目前,國務院督查組正對各地民間投資情況進行督查,下半年促進民間投資增長的政策措施有望出臺,同時,前期批準的重大基建工程包將陸續落地。
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國家發改委共批準23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此外,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的《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顯示,2016-2018年擬重點推進303項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前海開源基金執行總經理楊德龍說,303項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涉及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方面,總投資達4.7萬億元,將帶來更大規模的輻射作用,有力提振經濟增長。
專家稱,投資“馬車”一直是托底經濟增長的主力,盡管近年來投資規模較大,但投資在地區結構、產業結構方面仍大有發力空間。就投資的基建、制造業和房地產投資三大塊而言,下半年變數較大的是房地產投資。一季度樓市火爆已帶動房地產投資增速明顯反彈,但房地產銷售高點已過,新開工增速料逐步放緩,三季度開始房地產投資增速也將放緩,全年預計維持在3%左右。
基建投資將在政府加杠桿下繼續平穩增長,增速或達18%。同時,在鼓勵民間投資政策有效落地的情況下,民資集中的制造業投資也有望回升。總體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全年或達10%,繼續發揮托底作用。
消費增長可能是另一大亮點。楊德龍說,我國一直在積極提高消費在GDP中的貢獻率,該比率在2015年已突破50%。下半年,餐飲、煙酒零售將繼續溫和回暖;汽車消費受小排量購置稅減半優惠的提振,預計將保持較快增長,服務消費也將在新生代群體興起的趨勢下漸入佳境。總體上,全年社會銷售總額增速預計將保持去年10.7%的水平。
“緊信用、松貨幣、寬財政”或現
楊德龍認為,穩增長是調結構的基礎,沒有一定的增速,就無法順利轉型。未來調控還會采取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
可以預期,下半年,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近日明確表示,總體來看,我國政府債務仍有一定舉債空間。為落實中央“去杠桿”的改革任務,政府可以階段性加杠桿,支持企業逐步“去杠桿”。
申萬宏源分析師李慧勇認為,在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和加快結構性改革背景下,財政政策更具優勢,作用也會更大一些。要通過更有力度的財政政策,加大新基建投資,彌補民間投資不足,穩定經濟增長。機構預計,今年城投債發行量或比去年增長30%左右,專項建設基金規模也遠大于去年,基建投資所需資金來源無虞。
貨幣政策可能不會再像一季度那般寬松,而是更加靈活,保持相對寬松。國泰君安分析師任澤平說,貨幣政策最寬松的時代可能結束了,將逐步回歸到中性的、穩健的貨幣政策。
專家指出,信貸在一季度超預期擴張催生了房地產市場的泡沫,信貸與地產相互促進的“順周期”性,導致一定程度信貸錯配,貨幣放松對總量的刺激效應邊際遞減。下半年,貨幣政策仍將保持適度寬松,但可能呈現緊信用、寬貨幣格局。社會融資規模、M2和信貸增速可能逐步下降,央行將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甚至降準保持流動性的合理供給。
李慧勇說,貨幣政策除了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提供配套資金,為供給側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之外,今年一個重點是應對美聯儲貨幣政策退出可能對我國貨幣供給造成的沖擊。在正常情況下,央行更多地會采取逆回購、MLF、SLO等常規手段維持適度的流動性。
經濟L型震蕩筑底
劉世錦認為,經濟增速接近底部和實現觸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觸底需要多次驗證,需要觀察第二個落點是不是比第一個落點更低。如果更低,經濟可能還會下行;如果能夠走平,就可以考慮經濟是否觸底。
在劉世錦看來,中國經濟觸底將是大L型。底有三個條件:高投資觸底、去產能到位及新動力形成。他說,目前要防止不能堅決去產能甚至是增產能的現象,否則會導致需求底到了但效益底遲遲見不到的情況,陷入低效益、高風險的陷阱。任澤平認為,經濟發展或呈現短期W型、中期L型、長期U型態勢。
專家強調,經濟高速增長階段過去后,并不必然是下降到一個中速增長平臺,而是要通過堅定的改革才能實現增長模式的平穩切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說,如果改革到位,未來十年中國經濟增長的格局將是前低后高。中國經濟增長潛力不止目前的6.7%,而未來中國經濟結構、增長動力都將發生巨大變化,但要防范的風險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特別是自身的改革緊迫性不夠。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