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在2015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在介紹“十三五”環保發展關鍵詞時作如上表述。
吳舜澤指出,“十三五”期間肯定會把環境質量尤其PM2.5顆粒物的下降作為指標,這是第一次在環境方面出現質量性約定的指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十三五”時期也將進入水污染治理的加速期,而水質達標的時間表也逐漸明確。吳舜澤預計,2023年水環境的整體改變,那個時候中國的水環境質量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開始進入生態環境系統恢復階段。
環保投資需求達10萬億
環保部正在加快制定環保“十三五”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戰略目標,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稱,據測算,“十三五”期間,環保產業投資需求將達到10萬億元級。
吳舜澤認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十八屆五中全會重點強調了兩個方面,分別為:脫貧致富,生態環境。環境要求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但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在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的現實面前,要想在5年時間內達到與小康社會相匹配的環境質量仍存在較大難度。
以大氣為例,從2013年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一些污染指標的年均濃度呈現緩慢下降趨勢,但是,以京津冀為代表的一些污染物排放量較大的地區,一旦出現靜穩天氣,就極易出現霧霾的現狀未能根治。
對于大氣,吳舜澤認為,由于單位國土面積上的污染排放強度和資源能源的消費強度不同,導致環境質量的改善進程一定是不同步的,所以實施環境質量進程并不是要求全國的環境質量齊步走、一刀切。
“我們希望珠三角一批城市在2020年基本達到空氣標準,在2025年長三角很多區域基本達標,可能京津冀2025年達標存在比較大的難度。”吳舜澤稱,十八屆五中全會要求擴大總量控制范圍,將PM2.5等環境質量列入約束性控制,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肯定會把環境質量尤其PM2.5顆粒物的下降作為指標,這是第一次在環境方面出現質量性約定的指標。
實際上,北京市“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十三五”時期,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充分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手段,對各類污染源實施綜合治理,減少空氣重污染天數。
治黑臭水投資超7000億
除了大氣污染外,水環境,尤其是飲用水和黑臭水體的污染問題也是老百姓最為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
《2014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32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取水總量為332.55億噸,達標水量為319.89億噸,占96.2%。
不難發現,飲用水達標情況相對較好,而黑臭水體由于較為分散、基數較大,并大量分布在老百姓生活周圍,其治理較為急迫。
今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發布《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指南》,明確規定,60%的老百姓認為是黑臭水體就應列入整治名單,至少90%的老百姓滿意才能認定達到整治目標。
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黑臭水體總體消除。
有業內專家認為,城鎮黑臭水體的治理涉及規劃、建設、市政等部門,工作內容涉及管網截污等諸多內容,城鎮黑臭水體可能是“水十條”里面難度最大,最難辦的任務。
中信證券的《環保行業2016年投資策略》研究報告提出,從黑臭水體治理投資需求看,如果全國城市建成區1000個、每個區平均有20個中小河道且其中40%屬于治理范圍、每條河道中黑臭水體長度3公里,以及單位投資3000萬元/平方公里,則測算得到若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對應投資需求或超過7000億元。
吳舜澤認為,隨著2023年水環境的整體改變,屆時中國的水環境質量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開始進入生態環境系統恢復這個階段。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