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非鋼產業全面開花 武鋼難尋盈利支點

2015年非鋼產業貢獻利潤預計遠低于2013年

行業冰凍期,央企武鋼“自救”的一舉一動,都格外令市場關注。

9月15日,武鋼集團一相關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45名員工轉型當協警,只是集團下屬公司的一次嘗試,是為了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他們仍然是武鋼職工,身份、薪資、組織關系三不變。”

武鋼集團官網消息稱,9月8日,武鋼集團首批派遣的轉型當協警的45名職工,前往武漢化學工業區服務,董事長馬國強等領導現場送行。據稱,武鋼將陸續派遣300余名職工去其他企業或單位的協警、保安和物業等崗位。

武鋼的這一舉動頗受關注,甚至被解讀為武鋼拉開了用工改革大幕,邁出了“人員能進能出”的重要一步。

其實,武鋼的非鋼產業發展起步較早。

公開信息顯示,近年來武鋼先后試水過金融投資、建筑、天然氣、物流、食品飲料等,也有曾被社會誤解的“390億元養豬”。武漢即將開園的園博會也將有武鋼非鋼產業身影,武鋼快餐中標了園博會員工餐廳。

“仍然堅持鋼鐵主業,其他的業務也可以去做,只要能盈利,就可以去拓展。”武鋼集團一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介紹非鋼產業時說,目前非鋼產業發展不太理想。

時下,受大環境影響武鋼發展陷入困局。那么,非鋼產業能拯救武鋼嗎?連日來,多位接受采訪的學者認為,武鋼發展非鋼產業屬無奈之舉,受其管理模式等多因素影響,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發展壯大。

300名員工當協警保安背后

300員工當協警保安,再一次引發了社會對武鋼的高度關注。

武鋼集團官網消息稱,9月8日上午,武鋼集團的首批派遣職工,旗下全資子公司武漢鋼鐵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武鋼重工)45名職工從武冶廠區集中出發,赴武漢化學工業區當協警。武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馬國強等人現場為職工送行。

武鋼的官方微信“幸福武鋼”中稱,在送行儀式上,馬國強稱贊武鋼重工率先響應集團號召,嘗試走出了第一步,意義重大。他稱武鋼要把人力資源盤活,積極參與地方經濟建設,這樣既有利于個人發展,也對武鋼未來競爭有利。

45名職工中,年齡最大的職工52歲,最小32歲,大部分是生產一線的機床工、造型工、焊工等。

消息稱,45名員工只是武鋼“走出去”為社會服務的一小部分,預計將有300名員工轉型當協警、保安、物業人員等。此外,武鋼重工還在開拓其他社會渠道,如武漢市江夏區等外部市場。其實,在此之前,武鋼重工已有17名落聘職工轉型當保安,逐步取代外聘保安。武鋼重工是武鋼集團旗下的機械裝備制造產業核心企業,在職職工約2000人。

“低增長、低效益、低價格、高壓力,這將是鋼鐵行業未來一段時期的常態。”9月15日,武鋼集團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武鋼重工已關停了一批持續虧損、扭虧無望的單元和產線,精簡了職工隊伍,產生了不少冗余職工。因生產線合同不飽滿,職工收入得不到保障,同時為緩解“做事與不做事之間的矛盾”,所以抽調部分富余職工到武冶物業分公司安保大隊,外派到化工區從事協警工作。

武鋼集團黨工委相關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這批派遣職工的身份、薪資、組織關系三不變,無論在哪里工作,仍屬于武鋼人,武鋼仍為其繳納“五險一金”。“作為央企,這么多年,武鋼從未沒有將工人推向社會、推向地方政府。”這名人士說,曾有人解讀武鋼的這一舉措為“拉開用工改革大幕”“邁出了人員能進能出的重要一步”,這是誤讀。

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作為大型央企,武鋼有6萬多名職工,不會輕易辭退冗余勞動力。從派遣職工年齡看,都是進入武鋼較早的職工,如將其辭退,或將引發社會問題,采取目前這種安置方式比較穩妥、人性化,也為這批老職工提供了生活保障。

9月17日,武漢大學一教授認為,武鋼員工轉型當協警在降本增效,同時,通過發展非鋼產業盡最大可能反哺鋼鐵主業。在鋼鐵行業不景氣時期,這一做法值得肯定。

全面開花的非鋼產業

“絕不添加任何人工色素、防腐劑等。”9月15日,武鋼快餐中標的武漢園博會員工餐廳開業時作出承諾。

武鋼快餐只是武鋼非鋼產業的一個細微縮影。長江商報記者梳理武鋼的非鋼產業發現,其非鋼產業布局已成全面開花狀態。

早在2004年底,一些諸如快餐、外賣、家政、機車票預訂等跟主業嚴重脫節的城市生活服務業,相繼在武鋼麾下涌現。

上周,長江商報記者在青山區調查發現,諸如快餐、預訂機票等武鋼的非鋼產業仍然在正常經營。武鋼服務中心對外提供的服務還有會議擺花、家具定制、藝術培訓。此外,管道疏通等項目也都在實施。

長江商報記者以要訂機票為名撥打武鋼服務中心電話,一名自稱是武鋼差旅中心的工作人員禮貌地回答了詢問。記者以要找武鋼召之即來城市服務中心,該工作人員迅速告知了聯系電話。

“我們只是利用原有設備、人員,在原有的運營基礎上將相關產業變為盈利性質。”9月17日,武鋼一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餐飲、家政等原本就有,現在只是走向市場。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除了進軍城市服務業外,武鋼還涉足建筑業、投融資、天然氣、自來水、物流、農業等眾多產業。比如,武鋼建工承接多處地產建設業務,至于青山區的天然氣、自來水等,幾乎全部由武鋼包攬。而金融投資方面,武鋼是漢口銀行第二大股東,持股比為13.34%,僅次于第一大股東聯想控股15.33%。此外,武鋼還開辦有小貸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武鋼農業。武鋼源通生態農業武漢有限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武鋼服務集團出資200萬元,武漢金玄通商務策劃公司(簡稱金玄通)出資300萬元。武鋼服務集團注冊資本4.2977億元,旗下有武鋼快餐、武鋼物華科技、武鋼物業、武鋼旅行社、防城港城市服務以及武鋼農業共6大公司。金玄通注冊資本400萬元,系一位名為普玄的人士個人持有,他是武鋼農業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長江商報記者了解到,武鋼農業在江夏區租了千畝土地,租賃期限30年。目前,武鋼農業生產的果蔬除了供給武鋼外,也對外銷售。
對此,武鋼集團一內部人士稱,農業只是武鋼旗下非常小的板塊產業,武鋼服務集團是武鋼“1+9”相關產業板塊中的一項。所謂“1+9”,即以鋼鐵主業為中心,以礦產資源、國際貿易、物流、高新技能、冶金工程及配備制作、鋼材深加工、資源歸納使用、金融和現代城市服務業共9大關聯板塊為輔。

武鋼發展非鋼產業曾飽受不務正業的質疑。上述武鋼集團內部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解釋稱,一方面,從2008年開始,鋼鐵行業整體邁入寒冬,至今仍在冰凍期,主業不振,希望靠輔業來反哺。另一方面,武鋼自身的包袱尤其是人員包袱相當沉重。

公開信息顯示,高峰時期,武鋼有12萬名工人,即便是現在,仍然有6萬多名工人,而真正的鋼鐵工人可能不足2萬人,其他人員分布在非鋼產業公司中。同行業中,寶鋼工人大部分跟主業相關,鞍鋼主業和非主業各約占一半。

上述武鋼集團內部人士稱,以往,武鋼通過補貼方式,維持著非鋼產業的運營,后勤集團也是依靠補貼,對內部職工免費服務。那時,鋼鐵業利潤可觀,這些補貼對集團而言沒什么負擔,但現在主業難以走出低谷,再補貼就很困難了。因此,就要想方設法尋求非主業的突破。

多元化的隱憂

此前,武鋼的非鋼產業目標是,“十二五”期末,非鋼產業收入超過1100億元,占集團營收30%。

在2011年前后,武鋼對外公布的非鋼產業情況相當喜人。2011年,武鋼非鋼產業的營收600億元,占總收入的28%,利潤20.8億元,占集團利潤近60%。建廠53年來,首次超過主業。而在2013年,武鋼占營收總額36.7%的非鋼產業,貢獻利潤占比超七成。

其實,早在武鋼大力拓展非鋼產業時,就有人士擔憂其經營能力及市場競爭力。更有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武鋼非鋼產業貢獻利潤將遠低于2013年。

9月18日,天風證券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長期以來,央企武鋼的思維、管理模式并非屬于真正的市場化,甚至包括旗下的城市服務業,服務對象也多為集團內部,吃的壟斷飯。城市服務業屬于高度市場化的行業,一旦走向市場,其服務質量、服務態度等都面臨挑戰。同樣,物流等行業也都存在競爭力的考驗。武鋼在這方面有一個適應過程,需要不斷改進。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副教授亦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從武鋼布局的非鋼產業九大板塊來看,武鋼的礦產資源和國際貿易目前并不占優勢,尤其是礦產資源,前期的較大投入至今尚難以收回成本。鋼鐵行業整體行情低迷,高新技能、冶金工程及配備制作、鋼材深加工三大板塊,也難有很好的起色。現代城市服務業,如果武鋼做自身的市場,服務武鋼職工(包括退休職工),可能還可以,但如果想從市場崛起,走出武漢,輻射全國,也較困難。至于投融資領域,武鋼在這方面也較弱,版圖并不大。不過,武鋼新任掌門人馬國強是財務出身,或許會有動作。

“關鍵是思維和人才。”一名長期從事資本運作的人士表示,武鋼人的思維仍缺乏市場氣質,這在激烈的市場上缺乏競爭力。信息時代,市場變化很快,如果反應不靈敏,往往容易喪失機會,這也是國企鋼企競爭不過民營鋼企的原因。此外,受多種因素影響,武鋼人才流失也較嚴重,作為國企,武鋼也拿不出吸納人才的高薪。

在這位人士看來,作為擁有龐大資產的武鋼,應該組建智庫團隊,在堅持做大做強主業的同時,對非鋼產業進行合理戰略規劃,長遠布局,集中資金和人才,大力拓展武鋼的優勢項目,塑造拳頭產品,這樣才能形成競爭力。

武鋼微商城包括家電商城、中糧食品商城、水果商城及汽車4S店等。此外,武鋼海爾商城也已上線。

困難之中,武鋼將目光轉向非鋼產業,尋找新的增長點。

內外兼修馬國強發起“自我救贖”

收回外包半年降低成本9000萬,武鋼大躍進后遺癥舉步維艱

陷入困境的武鋼,再一次踏上了“自我救贖”之路。

這一次,武鋼不再是全面開花式的產業布局,而是對內“收回外包業務自己干”,對外實施“走出去”戰略。

近日,武鋼集團方面向長江商報記者提供的資料顯示,上半年,通過收回外包業務自己干,武鋼節省費用近9000萬元。同時,武鋼還中標寶鋼連軋機輥道項目。

事實上,這是武鋼發展陷入困境后的“自我救贖”之舉。

公開資料顯示,繼今年6月首虧后,7月份,武鋼的虧損面進一步擴大。武鋼集團官方微信發出了“你知道武鋼的形勢究竟有多嚴峻”的消息。

長江商報記者從武鋼集團了解到,武鋼發出了“戰危機、保生存,守住盈虧底線”的動員令,提出了“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的降本增效措施,以應對嚴峻形勢。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鋼鐵行業仍然整體處于冰凍期,對武鋼而言守住盈虧底線壓力非常大。
不過,亦有學者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除了鋼鐵寒冬之外,此前大躍進式擴張留下的后遺癥,也給武鋼的發展增加了巨大壓力。

那么,馬國強時代將如何突圍?

“武鋼、寶鋼合并的可能性較小。”9月17日,武鋼集團內部一人士分析稱,武鋼、寶鋼早年進行的兼并重組項目還沒消化完,包袱還很沉重,而鋼鐵行業的首要任務是去產能,短期內,鋼鐵行業這種大型兼并重組可能不會發生。

武鋼集團黨工委一相關負責人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武鋼會按照此前制定的戰略規劃走下去,錯誤的會及時糾正,不會有新的大動作。

行業困境

鋼鐵行業持久的寒冬背景下,包袱沉重的武鋼集團過得并不輕松。

早在今年8月中旬,武鋼集團官方微信“幸福武鋼”中就多次提到“你知道武鋼的形勢有多嚴峻”“武鋼人怎么看待生死存亡這件事”。多條微信中稱,今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一片慘淡。在全行業“需求下降、產量下降、價格下降、環保加壓、整體虧損”的大背景下,鋼企經營困難,舉步維艱。

據了解,今年6月,武鋼集團迎來首虧,7月份,虧損面進一步擴大。上市公司中,武鋼股份上半年業績也不太好看。半年報顯示,公司營收345.18億元,凈利潤5.22億元,同比分別下降30.61%和9.81%。

值得關注的是,市場需求不足及原材料價格上漲,都對鋼鐵行業業績增長帶來壓力。

中鋼協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出現近20年來首次下降,由于傳統用鋼行業增長動力不足,致使鋼材需求持續下降,導致鋼材價格持續下跌。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從去年底的83.09點跌到6月末的66.69點,降幅達19.7%。而鋼材價格指數持續突破有指數記錄以來的低點。鋼價下跌的同時,作為原材料的鐵礦石價格卻連續上漲。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由4月10日的每噸46.84美元上漲至6月末的每噸59.19美元,漲幅高達26.4%。

對于鋼企的生存困境,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認為,在鋼鐵行業12億噸產能、8億噸產量、5億噸需求的現實中,鋼企去產能的壓力非常大,武鋼也不例外。預計未來,鋼材需求還會萎縮,短期內鋼企仍難走出寒冬行情。

除了鋼鐵行業整體行情,鋼企自身缺乏競爭力也是重要原因。

9月15日,武鋼集團一人士向長江商報記者透露,在國際上,無論是技術還是產品,包括武鋼在內,國內不少鋼企缺少競爭力,走出國門很難。而在國內,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嚴重過剩,加上高耗能高污染,資金占壓嚴重,這些都不利于自身發展。

“目前,武鋼的有些產線不飽滿,有些產線不賺錢,只能停產,導致部分員工沒有活干。所以,集團公司和外面有聯系的單位商定,分流一些職工。”上述人士說,冗員多、產品弱,像這種零敲碎打的方式分流員工只是杯水車薪。不過,這也是一種辦法。

對于武鋼大力拓展的非鋼產業,該人士說,目前,武鋼一些與鋼鐵主業相關的非鋼業務,如氧氣、工業氣體、廢渣等,利潤較穩定,但規模小,貢獻的利潤有限,這點微薄的利潤被主業虧損的大潮淹沒了。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武鋼發行了期限3年、票面利率4.38%、規模為70億元的公司債,再加上不少美元融資,以及人民幣貶值美元升值,導致的匯率風險增大。這些因素加劇了武鋼的財風險。

擴張后遺癥

“除了鋼鐵行業處于冰凍期的影響外,此前大躍進式擴張留下的后遺癥也不容忽視。”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有武鋼內部人士這樣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從2004年底開始至今年6月退休,鄧崎琳執掌武鋼帥印長達10年零6個月。這期間,鄧崎琳并未沿著劉本仁一手創造的武鋼以質取勝的發展道路走下去,而是以技術和規模相結合,不斷壯大武鋼集團規模。

公開信息顯示,2010年,武鋼上報的產能規模為6000萬噸。而在重組鄂鋼之前,武鋼產能不到900萬噸。通過力推中西南發展戰略、海外礦產資源擴張、防城港項目推進及非鋼產業拓展等戰略,重組鄂鋼、柳鋼、昆鋼,武鋼晉升為國內排名前五的大型鋼鐵企業。

實際上,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實施多年,真正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寶鋼董事長徐樂江曾用“滿篇苦澀”來形容幾次兼并重組。徐樂江稱,寶鋼花了17年時間才基本解決上鋼、梅鋼十幾萬人的安置問題。

武鋼重組鄂鋼后,鄂鋼并未走出虧損泥潭,反而使得武鋼的包袱更加沉重。2014年,鄂鋼無奈被從上市資產中踢出。今年初,鄧崎琳在鄂鋼召開干部大會,再次調整人事,并號召鄂鋼轉型、二次創業。

而昆鋼、柳鋼的日子同樣不好過,武鋼與柳鋼合作建設的防城港項目推進非常緩慢。9月9日,武鋼、柳鋼分手的傳言變成了現實。
鄧崎琳時代的另一個大手筆是投資海外礦山資源。

2008年,重組鄂鋼、昆鋼和柳鋼后,武鋼集團的鋼鐵主業產能已從以往的不到900萬噸拓展到3000萬噸。鄧崎琳決定,像國內其他企業一樣,到澳大利亞、巴西等地投資礦山。

武鋼集團先后通過股權購買和項目合作等方式,在巴西、加拿大、非洲等地布局了8個礦山,鎖定的海外權益資源量達數百億噸。不過,武鋼海外礦山的鐵礦石品位較低,根據武鋼集團曾公布的礦山情況報告,礦石品位大多在20%—30%之間。

資料顯示,目前,武鋼集團收購的利比亞礦山一期項目已于去年投產,正在建設中。位于澳大利亞的二期項目威拉拉鐵礦石也在正常運行,但其他礦山仍處在初期探測期。而在巴西投資一處礦山被停止開發。在加拿大投資的Bloomlske鐵礦也已停產。

顯然,海外礦山資源并不能為武鋼集團帶來福音,反而會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

上周,武漢某大學學者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鄧崎琳主掌武鋼的10年,步子邁得確實有點大,在產能嚴重過剩、經濟結構調整的大背景下,現在的武鋼不得不想辦法消化掉大規模擴張結下的苦果。

馬國強如何拯救武鋼

新任武鋼集團董事長馬國強已經開始布局,希望通過“自我救贖”拯救武鋼。

“馬國強董事長為人低調,一般是只做不說。”武鋼集團外宣辦主任孫勁向長江商報記者表示,目前集團仍按照先前制定的發展戰略規劃前進,一旦發現有錯的地方會立即糾正。

不過,長江商報記者通過查詢梳理“幸福武鋼”微信內容,發現了馬國強拯救武鋼舉措的端倪。

8月12日,武漢市市長萬勇到武鋼現場辦公。馬國強介紹時稱,鋼鐵主業按照減量、提質、增效的思路進行生產布局,并大力發展相關產業,涉及到城市服務、節能環保等領域,努力在當前鋼鐵“冰凍期”內,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馬國強多次提到盤活人力資源、降本增效等。9月8日,他現場為首批轉型前往武漢化工區當協警的45名員工送行。

種種跡象表明,馬國強試圖通過內外兼修,深挖人力資源,干好自己的活兒,同時將富余人員送出去,到市場中去競爭,達到降本增效、開源節流目的。

長江商報記者調查發現,近段時期,“自己的活兒自己干”“業務回歸”等在武鋼工人中的言論中出現頻率較高。此前,武鋼有不少業務外包給社會公司,小到生產現場的保潔,大到井下補強支護和生產設備的維保、大修等都外包了。如今,武鋼開始逐步將這些業務回歸。
“業務回歸,除了能解決大量冗余人員工作問題,還能降低公司經營成本,主動保效益。”武鋼資源集團一人士說。

武鋼集團提供給長江商報記者的資料顯示,今年上半年,程潮鐵礦、金山店鐵礦、大冶鐵礦等業務回歸,累計減少外委采礦項目36個。這些業務回歸,不僅為公司節省費用8944萬元,相關公司還開辟了新的維保模式,相關技術得到了傳承。

武鋼也開始人員“走出去”戰略。300名員工轉型當協警保安、中標寶鋼連軋機輥道項目成功進入寶鋼市場等,均顯示武鋼在突圍。

不過,一券商人士認為,武鋼的這些舉措雖然有些成效,但要擺脫困境仍較難。在他看來,武鋼應加強科技攻關,做大主業,等待行業轉暖時迅速崛起。

有人猜測,武鋼、寶鋼合并,或是武鋼突圍的捷徑,來自寶鋼的馬國強執掌武鋼無疑加劇了這一傳聞。國金證券研報認為,兩家鋼企整合并非空穴來風,合并后能實現優勢互補。

“鋼企首要任務是去產能,而兼并重組要靠市場主導。”一名鋼鐵行業人士認為,從目前鋼鐵行業大背景看,兩家整合的可能性較小。

9月17日,武鋼集團內部一人士向長江商報分析稱,武鋼、寶鋼早年進行的兼并重組項目還沒消化完,包袱還很沉重,文化融合難題仍未破。目前,全國范圍看,重組成功的案例不多。而鋼鐵行業的首要任務是去產能化,因此,短期內鋼鐵行業這種大型兼并重組不會發生。

今年上半年,武鋼通過收回外包業務自己干,節省費用近9000萬元。同時,武鋼還中標寶鋼連軋機輥道項目。這是武鋼發展陷入困境后的“自我救贖”之舉。(長江商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