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章家敦拋出轟動全球的“中國崩潰論”,后來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克魯曼也站出來回應中國崩潰論:沒發生危機我挺驚訝。讓這一爭論告一段落。之所以“中國崩潰論”崩潰,不是因為中國一條道走到黑,而是因為章家敦所列舉的“崩潰”理由都被中國巧妙地解決掉了。
無獨有偶。郎咸平在2012年說,“中國經濟正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境地,冰的是樓市、股市,火的卻是以奢侈品、高端汽車、收藏品等為代表的高檔商品。”郎咸平直言“中國經濟生病了”,而這個病就是制造業面臨的危機。
“近年來我國工人平均薪水增長率為20%,效率增長率接近于0,中國工人越來越貴。而美國對中國開打的‘貿易大戰’、‘匯率大戰’、‘成本大戰’,正在逐步擊潰中國出口制造業。”最后大膽預言:“到2015年中國制造業將會面臨全面解體”。
雖然言論頗有偏頗的成分。但是也算得上“盛世危言”。所列舉的問題也針針見血。世界經濟危機至今“余震”不斷,制造業持續低迷。
中國今年1月份的制造業PMI為49.7,與去年12月份的49.6相比幾乎持平。截至1月份的三個月平均值為49.8,與截至2014年10月份的三個月平均值50.6以及截至2014年1月份的50.3相比均降幅明顯。與盧布急劇貶值的俄羅斯情況一樣,中國的制造業活動也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低于50的讀數。
海關總署發布最新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進口和出口增速均遜于預期。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10.8%。其中,出口為1.23萬億元,同比下降3.2%。進口為0.86萬億元,同比下降19.7%。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進出口雙雙下跌,且進口跌幅更大,不是國際訂單減少可以解釋的,只能說,中國經濟進入了值得警惕的時期。而制造業倒閉潮與PMI指數低迷,更是佐證。
2月10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CPI環比上漲0.3%,同比上漲0.8%;PPI環比下降1.1%,同比下降4.3%。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對媒體表示,從目前的數據看,“我們還沒有陷入通縮。”不過,2012年下半年以來PPI持續下降,2015年CPI有可能出現負增長,“我們確實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
進入2015年,一方面是投資的泡沫、資本市場的泡沫乃至房地產的泡沫,都在復蘇;另一方面,卻是實體經濟再入寒冬,而且與2008年那一場“急病”不同,2014年實體經濟得的是“慢性病”,無論下什么藥拉動經濟,對實體制造業都毫無療效。
制造業的起伏直接與鋼鐵業的生死存亡掛鉤。如何“突圍”,是全行業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勞身焦思的事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沙鋼在轉型,日鋼在升級,其他大小鋼企業也都在尋找出路。
付出總有回報。努力終將得到收獲。
中國2月份Markit/匯豐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預覽值好于市場預期,表明經濟增長勢頭可能有所改善。預覽值從1月份終值49.7升至50.1(彭博市場預測為49.5)。數據采集期是在長假即將開始前的2月10日-18日。
越過50的枯榮線,表明前途依舊是光明的,是有可為的。在2015年的第二個月,鋼鐵業乃至制造業在這個大考之年拿到了一些分數。盡管不多。
現在還不是松一口氣的時候,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雙雙上升(生產指數從50.3升至50.8,新訂單指數從50.1升至50.4)。新出口訂單指數卻從 50.2降至47.1。滯后往往最為明顯的就業指數從49.5小幅降至49.3;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從50.1升至50.8,原材料庫存指數從47.6升 至50.6。
如何拿到最多的分數,如何交出一份大家都能接受的答卷。在2015年,在這個“預言”中的大考之年,讓我們一起作答。“三個諸葛亮頂個臭皮匠”,我們群策群力,總是會有辦法的。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