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已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兩大全局性風險隱約可見。為此需要宏觀調控做好穩增長三件事:督促已批復投資項目全面開工、實施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及主導人民幣適度貶值。如果實施順利,經濟穩增長組合拳將對鋼材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一、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經濟增速連續下滑,接連跌破兩位數和8.0關口,2014年經濟增速已經回落至7.4%,首次低于預期目標。新年伊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需求不足,凸顯產能過剩。已經發布的2015年1月份兩大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在50下方,其中國家統計局PMI指數為49.7%,這是27個月以來官方數據首次顯示中國制造業陷入收縮。同期全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10.8%。其中進口大降19.7%,尤其是重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也有較多下降,從一個側面反映國內需求確實低迷;而出口下降3.2%,為10個月來首次下降,則顯示了今年外需形勢不容樂觀。受其影響,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繼續回落,個別季度經濟增速甚至可能低于7.0%。
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從全球來看,主要是全球經濟復蘇艱難,增速放緩,以及一些國家貨幣大幅貶值等,致使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趨緊。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預測,將2015全球增長率再次下調至3.5%,比前期預測(2014年10月)又降低了0.3個百分點。從國內來看,主要是房地產市場走向的不確定性和地方債務高企,增加了一些變數。因此李克強總理強調,2015年中國經濟面臨的困難可能更多。
中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對于各方面的負面影響將會逐步顯現。其中最大的全局性風險有兩個:
一是嚴重的財政壓力。來自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速為8.6%,其增速創下23年來新低,首次進入到個位數區間。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總量需求不足,加劇產能過剩,一些企業因此利稅減少和虧損增多。據統計,2014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僅比上年增長3.3%,有較多回落;其中12月份實現利潤同比下降8%,降幅比11月份擴大3.8個百分點。企業利潤減少,無疑會影響財政收入。
此外,政府財政收入減速,更在于地方政府由于房地產市場不景氣而使得賣地收入大為減少,而現階段賣地收入要占據地方政府收入的35%。據統計,2014年全國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比上年下降14%, 土地成交價款增長略有下降(-0.1%)。受其影響,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本級)增長9.9%。也是2003年以來增長速度首次回落至個位數。由于2015年土地出讓收入有可能會負增長,因而形成對于依賴土地拍賣收入的地方政府財政更大沖擊,形成地方政府償還債務的更大不確定性。
財政收入過快下滑,勢必影響一些必要支出,影響一些到期債務還本付息,進而產生消費、投資與資金鏈的多重風險溢出。
二是遲早會產生就業沖擊。經濟增速持續下行,需求不足引發庫存積壓嚴重,企業因此效益下降甚至嚴重虧損倒閉,遲早會對就業產生沖擊。匯豐銀行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分項指數中,就業指數已經連續15個月在50下方運行,就業人數持續減少,顯示了中小企業就業問題不容樂觀。
二、經濟穩增長必須做好三件事
由此可見,穩定經濟增長,防范經濟增速過快下滑,尤其是避免陷入通貨緊縮泥沼,是現階段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和更緊迫目標。因此在穩增長、調結構與促改革三者關系中,應以更大力度穩定經濟增長,并以此提供結構調整和深化改革的更大空間。因此當務之急,中國宏觀調控是要做好三件事。
一是督促已批投資項目盡快開工。近期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增加有效投資。這是因為目前固定資產投資仍然占據經濟增長貢獻率的半壁河山,經濟增長穩定器的作用短時期內難以替代。為此有關部門從2014年下半年以來密集批復了一大批基礎設施投資項目,加上172項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環境保護方面“大氣十條”和“水十條”所覆蓋的投資項目,粗略估算總投資額已有數萬億元之多,其投資力度應該是前所未有。當然,這些投資都屬于國民經濟短板領域投資,不僅可以拉動當前國內需求,還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而不會加劇產能過剩。現在問題的關鍵是,上述投資項目必須在2015年上半年內迅速開工,形成實實在在的建設施工量,推動鋼材、水泥、工程機械等投資品消費量的穩定增長,這應當成為今后宏觀調控的重中之重,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否則,就不能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有效投資,難以產生拉動生產與消費的強大基礎,經濟穩增長將大打折扣。
二是實施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總體來看,世界主要國家央行都在實施非常寬松的貨幣政策,以應對通貨緊縮,推動經濟增長。不久前歐洲央行推出歐版QE,估算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將超過1萬億歐元,預計日本央行貨幣寬松亦會加碼。受其影響,瑞士、加拿大、土耳其、印度、澳大利亞等國央行相繼加入寬松潮,美聯儲有可能因此推遲加息,致使全球貨幣戰爭硝煙彌漫,勢必要求人民銀行降息、降準,以適應潮流,承擔相應的對抗通縮責任。
另一方面,已批復投資項目盡快開工,需要數萬億的資金支持。如此之多的建設資金從何處來?除了實施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增強各級政府財政對于投資項目的支持力度;以及深化改革,增強民間資本進入政府主導項目的積極性外,也必須實施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雖然去年末和今年初人民銀行有過一次全面降息與降準,以及多次定向降準,但力度遠遠不夠。因為目前中國存款準備金率仍然接近20%,為世界各國前所未有,大量資金被凍結不用,實際上是寶貴資源浪費;現在中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超過5%,遠遠高于發達國家接近零的利率水平,由此加大了中國經濟發展成本。所以2015年內人民銀行還應當數次全面降準和降息,要使我們的存款準備金率逐步回歸正常水平,金融機構利息水平也要逐步向發達國家靠攏,不可差距懸殊。
降低中國金融機構貸款利息水平,有利于降低投資成本,增強投資項目和其它經濟活動盈利前景,因此可以更大力度地刺激各方面有效投資,對于穩定經濟增長效應巨大。不僅如此, 拉近與發達國家的利息水平,還能夠未雨綢繆,防范境外“熱錢”的再次大規模涌入,減少未來中國經濟波動。
三是主導人民幣適度貶值。 一段時期以來,中國外貿出口增速持續回落,今年1月份更是出現負增長,究其原因,除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外,還在于持續多年人民幣單邊升值的累積效應。因此,推動人民幣適度貶值,也應當成為我們支持出口,化解經濟下行壓力的一項重要舉措。而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速下滑、財政赤字擴大、國際收支盈余下降、外匯儲備減少,以及美聯儲加息預期等,則開辟了人民幣繼續貶值空間。有關部門應當因勢利導,主導人民幣適度貶值。當然,人民幣貶值也要掌握節奏,當一次貶值幅度過大時有關部門及時進行干預,實現有管理、雙向波動的適度貶值,避免因為人民幣貶值幅度過大、速度過快而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負面影響。總體而言,2015年內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控制在3%左右,最多不要超過5%。
三、穩增長組合拳產生鋼材市場積極影響
由此可見,確保已經批準投資項目全面開工、實施更為寬松的貨幣政策、主導人民幣適度貶值,將會成為今后穩定經濟增長的組合拳,成為宏觀調控主要手段。如果實施順利,勢必會對年內鋼材市場產生積極影響。
投資項目全面開工顯著增加鋼材需求。如上所述,有關部門已經批復的投資項目金額高達數萬億元,如果能夠在2015年內,尤其是上半年全面開工,勢必產生巨大的投資品購買力。受其影響,2015年中國鋼材需求會有較多增加,預計全年實際粗鋼消費(不是表觀消費)將在9億噸左右,比上年增長3%以上。要是一切順利,其投資項目開工對于鋼材需求的提振效應將在今年2季度逐步現象,下半年市場形勢明顯強于上半年。
人民幣適度貶值有利鋼材出口。由于國際市場鋼材需求增加、中國鋼材競爭力較強兩大因素的推動,2014年中國出口鋼材9378萬噸,比上年增長50.5%,為歷史最高水平。因為上述兩大因素的繼續存在,以及人民幣適度貶值,因此可以對沖含硼鋼材出口退稅取消的負面影響,中國鋼材出口競爭力有增無減,實現2015年中國直接鋼材出口的較大規模水平。據海關統計,今年1月份全國出口鋼材1029萬噸,同比增長52.1%,再創歷史新高。預計全年鋼材出口量將接近1億噸。
資金寬松環境間接利好鋼材市場。雖然中國鋼鐵全產業鏈屬于過剩行業和高污染行業,其資金流入仍然受到很大抑制。但更為寬松的資金環境,仍然會使得鋼材市場感受到間接利好。這主要表現在已批復投資項目大量開工,所形成的巨大鋼材采購與資金支付;還表現在巨大數量鋼材出口,所產生的對于國內鋼材的采購與貨款支付等,致使大量資金進入鋼鐵產業鏈與銷售領域,形成鋼材市場間接利好。
需求增加拉動粗鋼產量穩定增長。2014年中國統計粗鋼產量為82270萬噸,比上年增長0.9%。受到新一年內國內需求與出口需求兩方面的推動,預計2015年中國粗鋼產量繼續穩定增長。其中統計產量85000萬噸左右,比上年大約增長3%。如果將部分為納入統計得產量考慮在內,2015年中國實際粗鋼產量將接近9億噸。
中國粗鋼產量的繼續穩定增長,將為鐵礦石需求增加提供堅實基礎。又由于世界礦業巨頭價格優勢明顯,以及國內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需要,2015年中國鐵礦石需求份額將進一步被世界礦業巨頭擠占。如果2015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到岸均價在80美元/噸左右,預計全年鐵礦石進口量超過10億噸,再次增長10%;如果2015年中國鐵礦石進口到岸均價跌至70美元/噸以下水平,全年鐵礦石進口量就有可能達到或接近12億噸,增長3成左右。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