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妓女,狼牙套加粗震动入珠套h,被狼交的女人(h)

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歡迎您!

English服務熱線:010-59231580

搜索

再探鋼企“混改”

    從黨的十四大提出不同所有制經濟之間聯營到十五大明確混合所有制經濟的概念,再到十六大進一步提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直至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混合所有制經濟提高到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實現形式”的高度,我國對混合所有制發展的定位在不斷揚棄中變得更加清晰。當前,各地方紛紛出臺國企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資委則在4個領域開展了試點,其中就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試點。

    那么,鋼鐵企業發展混合所有制要如何規劃路徑?突破口何在?2014年12月13日,在由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主辦,中國冶金報社、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承辦的聚焦混合所有制———民營與國有鋼鐵企業改革與發展論壇上,政府官員、行業專家、企業家就該問題展開了深入探討。

    前提:國企要有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

    “國企董事會市場化運作了、整體上市了,國資委由管資產變為管資本成為可行,國企混合所有制成為可能。否則,民營資本不會進入國企。”全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名譽會長趙喜子給當前鋼鐵行業的混合所有制設置了前提。

    “國企改制很多是‘子孫公司’的改制,改制后不少決策仍在母公司,帶有明顯的行政色彩。混合所有制當中各方都是平等的合作關系,因此國企要淡化行政化。”中天鋼鐵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副總裁、黨委副書記高一平的話代表了民營企業對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擔憂,而這種擔憂正來源于國有企業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的缺失。

    實際上,不僅是“子孫公司”的決策難以由自身控制,就是一級國有企業集團的決策權也不在自己手中。“政府官員并不比企業家更了解市場,卻擁有決策權和否定權,但沒有承擔相應的責任。因為,我們還沒有建立起與此相適應的責任體系。”國姿委研究中心主任楚序平說。

    如果解決不了這一問題,即便混合所有制改革得到推進,也難以激發民營資本的投資熱情。以在本輪深化改革中開展混合所有制試點的石化企業為例,這兩家企業的混改方案都讓市場產生了“誠意不夠”的疑慮,主要原因就是民營企業對其用來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資產背后的“包袱”、資產質量、股東權益等存在疑問。這些疑問只有在國有企業擁有市場主體地位之后,才能成為“可以談”的內容。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深化改革要大力發揮企業的作用。改革方向首當其沖的就是政企分開、簡政放權,在資源配置中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其核心就是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當前,國資委正在推進4個方面的國有企業改革試點,其中一個重要試點就是董事會行使高級管理人員選聘、業績考核和薪酬管理職權試點,把出資人的選人、激勵約束、業績考核等權利授權給董事會。簡政放權將為下一步包括混合所有制在內的國企改革增添活力。

    路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

    實際上,混合所有制并非一個新事物。從稅收看,2011年我國約有50%的稅收來自于混合所有制經濟,各級國有企業的子公司很多已經是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雖然是國有控股,但吸收了很多民營股份,也屬于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范疇。

    但是,這樣的“混合”大多發生在經濟快速增長時期,國有資本也較為強勢。而在新常態下,國有與民營在“混合”中存在的爭議也愈發凸顯。民營資本擔心自身作為股東的權益得不到保障,而國有企業則擔心國有資產的流失。

    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黃群慧表示,在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時應該遵循一定的方法論或路徑原則,就是要上下結合,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結合。所謂“自下而上”,是指允許基層積極探索,具體包括基層創新、發現問題、積累經驗、總結分析等操作步驟,得到基層探索的整體改革意義,進而進行頂層指導下的推進,具體包括明確方向、選擇試點、制定規則、全面推進等程序,從而實現積極穩妥的全面改革。

    目前,全國已經有河北、重慶、貴州等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均涉及混合所有制的問題。而這些地方出臺的改革方案有一個共同特點:為了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把國有資產證券化。這背后的邏輯是,在還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來界定國有資產是否流失的前提下,只有上市才是公開的、定價才是規范的,這可以使地方政府避免承擔國有資產流失的責任。

    因此,國家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一是要通過法律界定什么情況屬于國有資產流失、什么情況不屬于,二是建立統一的產權交易所。在此背景下,國資委只是在少數央企開展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內的國企改革試點,對改革的思路進行探索。

    突破口:國企分類管理和員工持股

    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主要突破口是對國有企業進行分類管理,界定不同國有企業的功能,將國有企業分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業性,為不同類型國有企業建立不同法律法規,進而設計不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實施細則。除了極少數公共政策性企業外,大多數企業都可以發展成為混合所有制經濟。

    按照這個分類,在央企當中,公共政策性企業有4家,其比重約為4%;特定功能性企業有32家,包括國防軍工(11家)、能源(11家)、其他功能(10家)等三大板塊;其余76家為一般商業性企業,占比約為68%,包括22家工業制造企業、17家綜合貿易服務企業、7家建筑工程企業、12家科研企業和20家其他企業。國有鋼鐵企業完全屬于充分競爭的一般商業性企業,應大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

    與混合所有制改革緊密關聯的另一項改革就是員工持股。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名譽會長吳溪淳指出,發展混合所有制的核心就是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因此,已經是混合所有制的企業應積極探索試驗員工持股。

    在中國,員工持股最有名的案例來自華為。1990年,華為第一次提出內部融資、員工持股的概念,但員工股只有分紅權,沒有股東所享有的其他權利和溢價權。2001年底,華為進行員工持股改革,老員工的股票逐漸轉化為期股,即“虛擬受限股”,擁有虛擬股的員工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紅以及虛擬股對應的公司凈資產增值部分,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2008年,華為又微調了虛擬股制度,規定員工的配股上限,以激勵新員工。

    “即使是國有企業也不能打著維護國有資產的名義,忽視了員工創造的價值。”楚序平說,“像華為這樣,只有員工持股的企業才是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改革:員工持股的范圍、比例、退出

    華為的員工持股走到今天,也出現了新的問題:一是部分擁有較多虛擬股的員工因為財富的增加而失去了奮斗精神;二是因國家金融監管政策的變化,華為聯合金融機構為員工購買虛擬股提供貸款的做法被叫停;三是擁有股份的員工數量遠遠超過了境內A股上市發起人股東不得超過200人的限制,導致華為無法上市。這些問題都是混合所有制企業發展員工持股必須面對的。

    對于員工持股的改革重點是解決3個問題:范圍、比例、退出。楚序平表示:“有效的員工持股應該由管理層、科技人員、業務骨干持股。”根據國際經驗,理想的比例是員工持股39%左右。關于員工持股的退出問題,一些較早開展員工持股的民營企業已經歷過一輪考驗。如南鋼等企業當初施行股權激勵時持有股份的管理層人員和業務骨干已經由于年齡問題離開了工作崗位,但新的管理層和業務骨干沒有股份,導致激勵作用明顯下降。

    石橫特鋼也是如此。上世紀90年代,這家面臨倒閉的老企業的全部職工首期湊了1800萬股進行股份制改革,之后又歷經3次股份制改造,最終使企業挺了過來。石橫特鋼董事長張武宗告訴《中國冶金報》記者,隨著老股東的退休,為解決在職管理層和職工沒有股份的問題,石橫特鋼增設了績效股,按員工的業績給股份。這部分股份不需要當事人花錢購買,屬于直接獎勵。職工實現了既定的目標,再按照績效獎勵績效股份。他們還允許廣大職工購買崗位股,每股價格僅為1元,只參與分紅,不參與決策。

    同樣的,沙鋼在2001年進行股份制改革時,很多持股人在之后的數年將陸續退休。為此,沙鋼成立了股東會,將已經退休的持股人聚集在一起。面對新的管理層不持有股份的問題,沙鋼股東會集體決議,拿出股份對各級經營層進行股權激勵,從而使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的利益共同體得以延續。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