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脹式成長的鋼鐵行業,終于在新一輪市場的自我調節中嘗到了自釀的苦酒。
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3年6月,我國粗鋼產能由2007年的61031萬噸上升到110622萬噸。危險的是,鋼鐵企業的擴展還在繼續。
按照鋼鐵協會的不完全統計,我國鋼材現在需求量在7億噸~8億噸。所以,供過于求必然造成價格的下跌。
2014年上半年,重點統計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格降至3212元/噸,相當于每斤1.6元,鋼鐵賣出了“白菜價”。8月末,鋼鐵協會鋼材綜合價格指數已跌至90.63點,為2003年6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10月21日,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稱,鋼材價格如此低迷,除了隨著房地產的調整、需求回歸常態以外,更重要的是供給能力太強,供過于求的矛盾過于突出。
顯然,國家統計局的這番回應已是老調重彈、了無新意了,不過這也是再一次對鋼企調整結構轉型的迫切性發出警告。
盡管國家在產業政策上頻頻出招,試圖調整結構、壓縮產能,但真正按政策響應者寥寥。有跡象顯示,鋼鐵減產的愿望恐怕只是個徒勞。
鋼企仍在玩命生產
根據中鋼協統計,前7個月大中型鋼企的利潤總額為113.2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利潤為19.29億元。雖說與去年虧損31.69億元相比,已經實現扭虧為盈,但銷售利潤率依然只有0.54%,為工業行業中最低。
令人意外的是,即使是在這么低的利潤水平下,鋼企依然在“玩命”地生產鋼鐵。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粗鋼產量為55010萬噸,同比增長2.6%;鋼材產量為74210萬噸,同比增長5.4%;生鐵產量為48325萬噸,同比增長0.5%。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一針見血地指出:“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是審批出來的。”
讓人記憶猶新的是,2012年5月27日下午,國家發改委正式核準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動工建設。湛江市市長王中丙在國家發改委門前高高舉起“關于廣東湛江鋼鐵基地項目核準的批復”文件向現場媒體展示,難抑激動親吻審批文件的新聞畫面。
彼時,我國鋼鐵產能過剩已是警報頻頻,湛江這樣一個多年都未獲批的項目,在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危機且鋼鐵產能嚴重過剩的情況下獲準開工,難免讓人產生更多奇異的聯想。
有分析人士稱,我國鋼鐵產能過剩都是重復建設惹的禍。眾所周知,鋼鐵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只要搞建設、只要發展工業、只要加強國防實力、只要實現農業現代化等,都離不開鋼鐵這個硬頭貨。
幾年前,鋼鐵價值最高的時候,1噸鋼可以賺到1000元左右,差不多相當于一部低端手機的價格;如今,卻已跌至每噸利潤不足一塊錢,還不夠買一瓶礦泉水。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說,目前來看,低價微利、產能過剩、需求不旺將成為鋼鐵業必須面對的常態。
記者了解到,鑒于國內需求不足、市場低迷,鋼鐵企業普遍加大了出口力度。今年前7個月,出口鋼材達4907萬噸,同比增長36.9%,數量與增幅均創歷史新高,并且消化了近八成的鋼鐵產量增加量。
不過,上述出口數字背后的現實難言輕松。由于企業無序競爭、以價換量,出口鋼材均價僅為每噸793美元,同比下降9.1%,利潤來源僅靠退稅才可獲得。
就是這點利潤,鋼鐵行業卻依然在爭搶,生怕丟失了市場。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狀況,業內人士稱,與其他行業相比,鋼鐵行業還有4個特點,就是“資金大、盤子大、難調頭、難協調”。這樣,鋼鐵企業不懼產能過剩也要保產也就不足為奇了。
盛來運表示,其他一些行業的情況也大致類似,反映在傳統領域、傳統行業,我國的實體經濟表現出產能過剩的問題比較突出。
盛來運還稱,由于一部分企業產能仍在繼續釋放,比如鋼鐵雖然過剩,但還需要生產,因為有一些固定的成本需要分攤,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去產能化、去庫存化的難度比以前大,持續的時間比以前長。
這也是為什么在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整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連續負增長,是產能過剩矛盾的體現。
都在爭相卡住市場
眾所周知,鋼鐵價值下滑、利潤低落,其背后的主因就是產能過剩。為什么會是這樣?我們不得不加以反思。
大家都不會忘記,1958年的“大躍進”,其主要的一項就是大煉鋼鐵,任務是趕英超美。那時,因為新生的人民政權需要用加強建設、盡快改變舊的落后面貌來鼓舞人民革命的士氣。結果,我們犯了左傾冒進錯誤。
然而說實話,這個歷史教訓在我們的許多工作中并未引以為戒,而是在不同時期,繼續延續著“大躍進”的模式。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大規模經濟建設仍然急需鋼材。尤其是在我國實施住房制度改革以來,房地產業每年所需的鋼材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需求量在年年攀升。然而正是由于這樣的大背景,我們的鋼鐵企業如雨后春筍、如星星之火,遍地都是。
1958年后,國家接受教訓,只保留了全國有名的武鋼、鞍鋼、首鋼、太鋼等國家大型鋼鐵企業,對地方鋼鐵企業則實行嚴格控制,只有具備資源優勢的鐵礦石產地才允許建設鋼鐵企業。但是現在,大大小小的鋼鐵廠有多少,不經國家統計部門權威公布,我們真的難以知曉。即便是統計部門公布的數字,也并不一定是個準數。還有不具備規模、沒有列入統計范圍的小廠。
其實,鋼鐵行業生意之所以如此火爆,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全國各地房地產業的興起。現在的住宅樓結構已經由過去的幾根柱子和每個樓層的圈梁改成了全水泥鋼筋框架結構。現在,不僅大樓越蓋越高,而且鋼材需求量也大得驚人。
這是我國自1997年住房制度改革以來的重大變化。房地產業支撐了我國的鋼鐵產業以及其他相關配套產業,如水泥工業,如裝飾材料中的塑鋼門窗和大量各種型號的玻璃等。
然而房地產業也像海潮一樣,有潮漲就會有潮落。目前,除了幾個一線大城市的房地產和樓市依然保持溫和外,二、三線城市房地產已經出現了樓房過剩的現象。但一線城市的房地產業并不能養活全國所有的鋼鐵企業。
記者觀察到,即使如此,眾多鋼企仍無削減產能的意向。
業內人士稱,鋼企這么做也是有難言之隱的,因為需求截流了,產量卻不好截流。鋼鐵的市場布局又十分分散,導致鋼企一旦限產,又要面臨市場可能會被另一家鋼企搶占的風險,于是不管怎樣,也要硬著頭皮生產了。
市場人士表示,國內鋼企生產的鋼鐵大部分是建筑用鋼,真正的高附加值鋼鐵產品并不多,之前房地產作為國內經濟的支柱型產業,鋼企依靠房地產大量生產鋼鐵來搶占鋼鐵市場份額,如今即使需求不景氣,鋼企不愿意也不敢削減產能,因為削減產能就意味著市場份額的喪失,而鋼企喪失的市場份額如果想搶回來,難度很大。
化解產能絕非易事
目前來說,產能過剩肯定會造成惡性競爭和過度競爭。業內人士稱,當前我國產能過剩的問題并非是市場經濟中的一種常態,而是計劃經濟干預方式所導致的結果。比如,一些產能過剩突出的行業都曾經是受過鼓勵的行業。也就是說,當前國內一些行業的嚴重產能過剩有可能是政府錯誤的產業政策所導致的結果。
國內化解過剩產能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地區“剃頭挑子一頭熱”的現象,即化解過剩產能政策出臺后,不僅出現了政策落實進展不一的情況,而且一些地方還出現了越要化解過剩產能、產能過剩問題越是嚴重的情形。
實際上,在成熟的市場經濟里,產能過剩是一種常態。市場經濟永遠是一種產品過剩的經濟。只有產能過剩,才能通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優勝劣汰,市場才能把價廉物美的產品留下來,把不適應市場的產品淘汰掉。
今年5月,工信部提出2014年淘汰煉鐵能力1900萬噸、煉鋼能力2870萬噸的目標。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銀行對信貸系統的收緊,已有一部分環保有欠賬、資金周轉不暢、負債較高、虧損嚴重的鋼鐵企業面臨著被淘汰或被關停的命運。
不過,工信部提出的目標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國家目前對產能的淘汰和限制仍然主要針對落后產能方面;而對于符合要求的鋼鐵產能,仍然缺少必要的限制。現在,只是用行政手段讓落后產能退出市場;對于符合環保要求的產能,怎么削減并無具體方案。
有分析認為,鋼鐵行業缺失的就是完善退出機制,但是如果地方政府讓鋼企限產或者關停,企業員工又如何安置?現在鋼鐵行業的尷尬之處就在于,在沒有合適的退出機制的情況下,只有通過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去調節了。
然而,就在鋼鐵產能居高不下時,地方政府對削減產能的態度也頗耐人尋味。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就算國家制定了相關政策來控制產能,但是地方政府實施也會打個折扣,因為這關乎地方稅收以及地方政府政績等問題。”
記者也了解到,政府補貼對很多鋼企賬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修飾”作用。以華菱鋼鐵為例,公司今年上半年的凈利潤是1901.21萬元,而公司今年上半年獲得的政府補貼為7940.54萬元,是凈利潤的4.17倍。
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表示,鋼鐵企業對地方政府而言屬于支柱型產業,地方政府出于地方就業穩定以及社會穩定的需要,不會對鋼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也使得削減過剩產能的動力大大不足。
張琳稱,地方政府主管官員大都是任期制管理,因此也未必高瞻遠矚,做長遠的考慮,畢竟地方官員更多的是以短期政策效益為導向,只要能夠開工、能夠保證就業、保證社會穩定,哪怕通過政府補貼也要支撐鋼企的生產。
張琳表示,鋼鐵行業產業結構存在的矛盾根深蒂固,要解決也非一朝一夕,產能過剩與當初各個地方政府采取投資優惠政策和官員追逐GDP有很大關系。削減產能,工作難度很大,不僅僅是鋼鐵生產,還牽涉到社會穩定,因此需要有序地進行。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對于目前國內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就得以市場化的方式來化解,而不是再以計劃經濟思維方式來解決。綜合來看,要化解產能過剩,中央政策支持、地方政府引導、行業協會協調、企業主動調整,這4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盛來運稱,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去產能化的要求貫徹實施;另一方面,從企業角度來說,一定要在市場倒逼機制的作用下,主動調結構、轉方式。這是我國跨過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這個坎兒所必須經歷的階段,也只有這樣做,才能最終化解產能過剩的問題。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