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成立20周年,我想借此機會作為參與協會工作20年全過程的一員,對多年來給予協會工作熱心支持的老領導、專家及相關部門表示衷心感謝,向為廢鋼事業辛勤耕耘的同仁們表示深深的敬意。”日前,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名譽會長王鎮武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首先對廢鋼領域的業內人士表達了問候,然后又談到了大家對于廢鋼行業的認識,“以前說到廢鋼,大家的第一印象普遍就是收破爛。然而,經過20多年的發展,通過工業和信息化部的《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讓大家了解到廢鋼行業是一種創新的新型產業,最大的一個亮點是實現了產業化發展。”
為什么要推進廢鋼產業化
其實早在20年前,原冶金部就非常重視廢鋼鐵的利用、廢鋼產業化發展和廢鋼加工配送,認為廢鋼作為鋼鐵的主要原料之一,應該實現標準化的產品供應。出于這種考慮,原冶金部先是成立了金屬回收公司及金屬回收辦公室,隨后又建立了全國冶金系統的廢鋼情報網。在此基礎上,于1993年由冶金部批準、于1994年由民政部正式注冊成立了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協會的工作也是一以貫之地致力于廢鋼加工產業的發展。
對于廢鋼的應用,王鎮武介紹說:“廢鋼在替代鐵礦石、節能環保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
從鋼鐵生產的資源情況來看,我國已經探明的鐵礦石儲量約200多億噸,現在年開采量大約為15億噸,但由于國產礦品位低,每年只能滿足鋼廠不足40%的需求量,其他60%要靠國外進口。而全球鐵礦石儲存量約1700億噸。年開采量約23億噸。由此看出原生資源是有限的,從目前已探明的我國鐵礦石儲量看,可供開采年限不夠百年。
目前我國的鋼鐵積蓄量已超過60億噸。每年國內的廢鋼產量也超過了1.6億噸,國內主流鋼廠每年的廢鋼消耗量為8000多萬噸。因此,鋼廠多使用廢鋼,可以節省鐵礦石用量,緩解國內鋼鐵企業鐵礦石供應對國外的依賴。
國外鋼鐵行業廢鋼消耗略大于鐵礦石的消耗比例。隨著廢鋼蓄積量的加大,我國鋼鐵行業應該也會向這一趨勢轉變,后期廢鋼的需求量會逐步增加。
此外,多用廢鋼,鋼廠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都比較少。多用1噸廢鋼可以替代1噸生鐵,就可以減少1.6噸的碳排放,還可節水和減少其他大量固體廢棄物排放等,所以促進鋼廠多用廢鋼,對鋼鐵工業的綠色發展、我國的節能減排都是大有益處的。
須建立規范的回收加工配送體系
雖然利用廢鋼有諸多好處,但長年以來由于廢鋼市場不規范,存在一些包括摻假在內的不規范行為等,再加上自2011年以來廢鋼新承擔的17%增值稅,使其性價比低于鐵水,這使得主流鋼鐵企業廢鋼比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目前我國的廢鋼比僅為11%,相對國外平均約50%的廢鋼比存在很大差距。
“單從資源量來看,只要國內廢鋼市場不存在惡性競爭,廢鋼流向合理,主流鋼廠的廢鋼比已具備翻番的條件。”王鎮武認為,“要想讓鋼廠多利用廢鋼,提高鋼廠利用廢鋼的積極性,一方面要合理疏導廢鋼流向,另一方面應該對社會化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給予支持,使其正常運行。”王鎮武表示,雖然廢鋼一直都有國家標準,但是一直沒有切實貫徹落實,是因為社會上的廢鋼供應系統散亂。“廢鋼鐵作為大工業的生產原料沒有一個工廠化的加工體系,又怎么能生產出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
王鎮武介紹,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從2004年開始,對社會上比較規范、配備先進加工設備并有配套加工工藝、有一定規模、達到環保要求,并與主流鋼鐵企業有良好配送關系的廢鋼加工企業進行了及時的規范和組織。如對于生產規模達到30萬噸、達到環保及其他要求的廢鋼企業,授予“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的稱號;對規模達到50萬噸以上、管理更規范的廢鋼企業,授予“廢鋼鐵加工配送中心示范基地”的稱號。目前我國已經建立起了62家廢鋼鐵加工的基地和中心(30家中心、32家基地)。這些基地和中心的總加工能力超過了3000萬噸,基本可以滿足鋼廠70%的外購廢鋼需求量。這也為廢鋼實行產品化供應、工廠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十二五”以來,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廢鋼鐵加工行業準入條件》(以下簡稱《準入條件》),并積極參與驗收,目的就是建立起完善的廢鋼鐵加工配送體系。截至目前,已有3批、共130家企業通過驗收。
王鎮武表示,《準入條件》頒布和實施以后,社會上真正形成了一條合理的廢鋼回收加工供應產業鏈。這個產業鏈是串聯千家萬戶的回收體系,把從各個角落回收的沒有加工的原始廢鋼交給廢鋼加工企業后,加工企業按照國家標準和鋼鐵企業的要求加工成合格的廢鋼精料,并直接配送給鋼廠,減少了中間環節,形成了產業鏈,規范了廢鋼的市場行為。至此,廢鋼加工配送體系基本形成。
應遏制廢鋼的不合理流向
“盡管廢鋼行業本身已進入良性發展期,我國鋼鐵行業對廢鋼的需求空間很大,但是廢鋼加工產業仍處于初級階段,還存在一些問題。”王鎮武如此表示。
雖然目前鋼廠利用廢鋼的絕對量比以前多了,但是由于鋼產量增長迅速———尤其是“十一五”期間,廢鋼產量的增長速度不到10%,而鋼產量的增長速度則超過20%,廢鋼產業的發展建設低于鋼鐵增長速度,因此廢鋼比反而下降了。盡管“十二五”以來,這種狀態有所改變,廢鋼的產量增速超過10%,而鋼產量的增速降到了10%以下,但是多生產出的廢鋼并沒有流向主流鋼廠———目前主流鋼廠的外購廢鋼量僅為4000多萬噸(主流鋼廠自產廢鋼量為3000多萬噸)。“也就是說,國內有近半數的廢鋼沒有流向主流鋼廠,這個動向應予關注。”王鎮武說。
一些小電爐鋼廠運作不規范,在使用廢鋼的成本方面要遠低于重點鋼企。由于廢鋼資源的增多,主流鋼廠的廢鋼單耗在下降,給了這些落后產能生存的空間,與廢鋼加工企業形成惡性競爭,影響了廢鋼加工配送體系正?;厥蘸图庸U鋼,導致現在已經建立起來的廢鋼加工配送體系能力沒有得到正常的發揮。這直接導致了廢鋼資源流向不合理。
在上述情況下,要遏制廢鋼資源量的不合理流向,實現廢鋼比的上升,王鎮武認為,需要有幾項措施的保證。
一是國家廢鋼加工企業的準入應該繼續完善并堅持下去,要把國家制定的準入條件和行業規范發展結合起來,使政府行為變成規范市場行業的自律行為。
二是加強行業監管,發揮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作用,協同對加工配送企業進行監管。
三是推進電子商務,實施網絡化管理。王鎮武介紹說,受工信部委托,目前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建立起了廢鋼加工配送企業網絡平臺,已經有100多家企業被納入到了該平臺。重慶再生資源交易市場也先期進行了廢鋼電商交易,聯合江蘇及其他地區擴大交易成果。行業網絡系統與地方企業網絡交易相融合,將推進廢鋼鐵交易的現代化進程。“下一步,我們計劃給相關的地方政府、地方稅務部門、財政部和工信部等部門設接口,以便于從不同角度進行監管監控。”
為了解決廢鋼市場不正當競爭的問題,王鎮武建議,國家要及時出臺合理的廢鋼財稅優惠政策。“目前我們建立的廢鋼鐵加工配送體系的實際能力真正發揮出來有5000萬噸,但是現在能力發揮不足一半,而且經過加工后的精料產品,成本比較高,難以與那些非正規的落后產能企業競爭,導致現在很多比較規范的廢鋼企業生存困難。如果國家能夠及時出臺稅收優惠政策,使其在財稅政策的合理調節下提高市場的公平競爭力,不僅可以合理疏導廢鋼流向,還有助于落后產能的淘汰。”王鎮武表示,“現在廢鋼行業的回收-加工配送正常秩序已經建立起來了,也有了一定的監控能力,國家可以放心地給予新興加工配送關鍵環節支持。”
最后,他還建議,要鼓勵鋼廠適時修正自己的原料配比計劃,多“吃”廢鋼,節省鐵水,保障鋼鐵企業持續發展。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