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發達國家加速復蘇,世界鋼鐵需求正在逐漸恢復。而時下,我國經濟正面臨著由第二產業主導增長向第三產業主導增長轉型的局面,國內鋼材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為化解國內行業壓力,平穩度過市場“寒冬”,鋼材出口已經成為鋼鐵企業、鋼貿商緩解國內市場壓力的熱門之選。
鋼材出口量大幅增長
有關資料顯示,今年前7個月,全國鋼材累計出口量為4907萬噸,同比增長37%,其中7月份出口806萬噸,同比增長56%。從全年各月出口情況來看,鋼材出口同比增速基本呈現逐月攀升的態勢。
鋼材出口包括直接出口與間接出口,許多鋼貿商通過向國外項目供應鋼材從而實現間接出口。上海鋼貿商會副會長任慶平對此表示:“鋼材出口,一般訂單量比較大,對于經銷商來說回款也比較容易,因此很多鋼廠或者鋼貿商選擇直接或間接出口。”
在上海鋼材集散地專門從事冷軋卷板貿易的某鋼貿商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說,他們公司有一批終端用戶,采購的鋼材是用來制造汽車零部件的,其中不少都是出口到美國等發達國家或地區。每個月,這些終端用戶采購的冷軋卷板一般在300噸~400噸。據該鋼貿商介紹,他們公司的終端客戶多為下游的制造業企業,如家電、汽配、五金、機械等行業的生產廠家。其中不少產品用于出口,當出口訂單多的時候,鋼材的采購量也相應增加。
例如,上海滬東中華造船有限公司憑借著高技術、高難度、高附加值的“三高”產品手握14艘液化天然氣運輸船的海外大訂單,總金額超過30億美元。該公司并不僅僅滿足于只有運輸功能的天然氣船,同時還在打造集天然氣開采、儲藏、運輸等功能為一體的“巨無霸”船只,每艘報價在50億美元左右。依靠這些高附加值產品,該公司海外訂單不斷增加,國際市場的訂單占該公司訂單的90%。不僅推動了我國造船事業的發展,而且也帶動了國內特種鋼材的需求,實現了鋼材的間接出口。
金融危機過后,世界各國存在大規模改善基礎設施的需求,其中高鐵建設有可能成為投資熱點。由于中國高鐵建設實踐經驗豐富,材料設備配套,特別是建設成本遠低于其他國家,并且得到國家層面的支持,高鐵等基礎設施的全球大規模建設,有可能成為帶動中國鋼鐵出口的因素。從總體上來看,全球經濟下半年開局良好,經濟活動走強,2015年的復蘇態勢將進一步穩固,這都將有利于改善中國鋼材出口的環境。受其影響,預計2014年全國鋼材出口量超過8000萬噸已成定局,如果考慮間接出口,總量將遠超1億噸。
鋼材出口仍存風險
鋼材出口雖緩解了國內鋼材市場趨于飽和的壓力,給予鋼貿商生存發展的新盈利增長點,但過度依賴出口并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加之低價格下的質量隱患以及國外市場對我國鋼材出口的反傾銷調查逐步增多,這些都形成了鋼貿商或鋼鐵企業鋼材出口的阻力。
柏克德作為國際一流水平的工程建設公司,在過去的二十幾年中,在中國完成了包括基礎設施,能源、商業設計,工程設計和施工等各類項目100多個,鋼材用量較大。而最近柏克德在中國發出了4000多噸的鋼材訂單,分由3家國內企業完成。據悉,這3家企業在上半年幾乎沒有其他出口業務,直到接到柏克德的項目。由于該公司生產成本高,且主要的業務類型針對出口業務,所以一般很不易接到國內訂單。而一旦國外訂單萎縮,該公司便面臨巨大的困難。因此,對于過度依賴出口的鋼貿商來說,此種局面不利于其自身的發展。
近年來類似于柏克德的國外工程公司在中國的訂單數量明顯減少。究其原因,任慶平分析道:“重要的一點是中國的鋼材價格雖很有優勢,但少數生產商偷工減料,導致國外客戶對我國鋼材產品的質量存有顧慮。”據悉,國外訂單往往對鋼材質量要求較高,生產難度較大,因此,對于接到國外訂單的經銷商來說成本也會隨之提高,但部分生產商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減料,導致鋼材質量出現問題。
另外,在全球鋼鐵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為了維護本國鋼鐵企業的利益,從之前的美國、歐洲國家到如今的韓國、泰國等亞洲國家,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開始發起反傾銷調查。
出口還應三思而后行
鋼材出口量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的供求壓力。但從長遠的角度看,這種增長并非是可持續的。
“除了上述阻礙鋼材出口增長的原因外,環境負擔也在無形中給鋼材出口施加了阻力,所以出口猛增的趨勢不是可持續的。我國某些鋼鐵企業進口鐵礦石等原材料并冶煉成鋼材,卻將能耗和污染留在了國內。比如,有的小企業為了退稅,在生產過程中加硼形成合金鋼,將大量的環境負擔留在國內,其生產的鋼材在享受出口退稅之后再以較低的價格出口到國外。但這只是暫時緩解了國內鋼材市場的壓力,而從鋼鐵企業的長期發展來說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任慶平說道,“再加上這種低價出口鋼材的情況持續增加,在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保護盛行的背景下,這種情況必然引發大量的貿易摩擦。過去發達國家對我國鋼材進行反傾銷,現在一些亞洲國家也開始發起反傾銷調查,這些都不利于鋼材出口。”
因此,對于走出口路線的鋼貿商來說,在國內鋼材市場低迷的背景下,另辟國外市場是應急之策。但是,救“急”難救“窮”,我們在通過出口“救急”的同時,也應理性對待,三思而后行。同時,也不能忽視對國內市場渠道的建設和拓展,畢竟只有緩解國內市場嚴重供大于求的態勢,才是鋼貿行業渡過難關的根本。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