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自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鋼協”)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鋼材市場的供大于求矛盾依然嚴峻,鋼材價格持續下滑,全行業主營業務仍虧損6.6億元。
中鋼協預計,總體來講,高成本、低價格和低效益的行業運行態勢還將持續。
我國是世界第一的鋼鐵產能大國,但在產能利用率低,產能過剩嚴重的情況下,我國每年仍需進口超過千萬噸的鋼材,來滿足市場需求,尤其是中高端市場需求。“低端過剩、高端不足”是我國鋼鐵業現狀的生動寫照。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國較低端的鋼鐵產品仍然是產能過剩“重災區”,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領域產能不足,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特種鋼材依然依賴進口。所以,目前我國鋼鐵企業的產能過剩也不只是絕對過剩,還存在著結構過剩問題。
相關數據顯示,在2004到2007年三年期間,國內重點大中型鋼企銷售利潤率基本保持在6%以上,2004年更是達到8.1%,“基本上噸鋼的利潤就有近每噸五六百元,使得鋼鐵行業出現‘產鋼就賺’的行業現狀。因此又有誰會再去提升產品質量來增加競爭力呢?”業內人士說。
但在2008年之后,由于國內鋼鐵產能增長過快,導致了利潤率直線下跌,2012年僅為0.04%,基本上是8年前的兩百分之一。
本報記者也了解到,有些實力雄厚的企業,雖然逐步走出了行業陰霾,開始發展提升產品質量,但國際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壯大,使得國內鋼企進展緩慢。本報記者經過梳理發現,當前僅寶鋼、武鋼、華菱特鋼等為數不多的鋼企才能生產出與國際鋼產品相比的高端產品。鋼鐵產業除了面對產能過剩重壓之外,還有很多困難。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寶鋼董事長徐樂江表示,“新常態”實際上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既包括經濟增速的放緩,也包括經濟質量的提升。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鋼鐵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分產品來看,從需求來看,我國經濟增速穩中趨緩,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所放緩,下游的房地產、造船、汽車、機械、家電等行業發展緩慢,尤其2014年以來,除汽車、造船等行業表現較好外,房地產、機械等出現增速放緩跡象,這導致對鋼鐵需求拉動不足。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