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系列主要宏觀經濟數據表現亮眼,顯示此前政府出臺的一系列“微刺激”政策的成果顯著,經濟形勢逐漸轉暖已經成為市場共識。
近期,相關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構成“克強指數”的三大指標———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新增信貸規模表現都比較亮麗。與此同時,5月份新增信貸規模大幅超出市場一致預期,新增信貸達到8708億元。此外,央行近期連續兩次定向降準,旨在向實體經濟“輸血”,并重點扶持小微企業。
上述信息表明,雖然我國經濟仍面臨不小的壓力,但總體上企穩運行的態勢比較明朗。那么,在這種形勢下,國內鋼市是否也能逐漸企穩轉暖呢?筆者認為難度較大。
從當前鋼市的基本形勢來看,尖銳的供需矛盾仍然是市場動蕩不安的根源。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數據,6月上旬,重點企業粗鋼日均產量為183.26萬噸,旬環比大幅增長。
6月份鋼廠產量增長已經成為了近些年來的慣例,但是,在今年下游需求更加低迷的情況下,此時鋼廠產量增長更多是由于低成本的刺激。
近一段時間以來,原料市場持續走弱,使得鋼廠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這也正是當前雖然鋼價低迷,鋼廠產量卻逆勢增長的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下游需求也多方遇“冷”。房地產行業前5個月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4.7%,投資增速四連跌,創出2009年以來的最低紀錄;汽車行業提前開啟“淡季模式”——5月份汽車產銷量環比繼續回落,乘用車和商用車方面也是環比均有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鋼材出口量達到807萬噸,同比增幅為49.17%,顯示出外需情況轉好。這主要是因為國內鋼材價格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同時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好轉,相關需求也開始回升。這一情況也意味著出口競爭將較激烈,而且相關企業也應該注意,出口量增長僅僅是依賴于外部需求好轉,其對于國內鋼市供需過剩的問題僅僅起到短期的緩解作用,并不能有效解決。
目前,市場暫時可以期待的可能也只有政府的“微刺激”政策。但是,筆者認為,鋼鐵行業受益的希望并不是很大。這是因為,作為過剩行業,鋼鐵業在資金等政策方面都屬于受限制的行業,即便近期央行連續兩次定向降準支持實體經濟,鋼鐵行業或也很難從中直接獲益。更何況,“微刺激”政策的顯現和效果傳導至鋼市均需要時間。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環境轉暖頂多只能起到增強鋼市信心的作用,實質性的利好拉動有限。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