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在電動化、智能化新模式下,如何推動汽車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實現高質量發展?
日前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5)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汽車企業要從注重規模增長向注重規模和效益雙提升轉變,從應用技術創新向底層技術創新轉變,從汽車產業向多產業融合轉變,從單純出售產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轉變。
夯實電動化根基
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1000萬輛,占全球總產量的65%,連續10年居全球第一位。關鍵技術取得新突破,電動化基礎進一步夯實,整車平均續航里程接近500公里,15分鐘充電80%的快充技術量產應用。
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國內有效需求不足,“內卷式”競爭問題突出,礦產資源、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充換電基礎設施等支撐保障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
“要堅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繼續強化頂層規劃指引。”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要進一步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特別是要加速全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繼續完善充電設施、金融保險、維護維修、二手車交易、電池回收再利用等服務體系,并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與清潔能源對接等。
憑借在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循環壽命等方面的優勢,全固態電池正引領電池技術新一輪變革。車企加速推進技術研發與量產布局,以提升電動化競爭力。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首席執行官鄧承浩透露,長安搭載全固態電池的樣車將于今年首發,2027年逐漸量產。
解決充電難、充電慢等新能源汽車用戶的痛點問題,鞏固擴大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離不開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截至2024年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總量已達1281.8萬臺,同比增長49.1%;高速公路服務區累計建成充電樁約3.8萬臺,覆蓋全國98%的服務區。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說,將繼續加大充換電網絡的投入。近日,蔚來與寧德時代達成換電合作協議,在技術標準制定、運營網絡協同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國家能源局監管總監黃學農表示,要加快科技創新,構筑充滿活力的產業形態,推動新能源汽車與電網深度融合,有效促進車、充電樁、電網等各個環節技術進步。充電市場尚處于發展初期,仍然存在同質化競爭的現象,下一步將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優質健康的行業生態。
推動智能化升級
“2025年是整車智能化技術爆發元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表示,DeepSeek引發大模型熱潮,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厚積薄發,開啟智駕普及時代。“全民智駕不是全民自動駕駛。”歐陽明高強調,目前的全民智駕主要是L2+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多模態大模型作為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賦能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但還要解決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問題。
多家車企近日發布智能駕駛系統,吉利推出基于AI“世界模型”等打造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長安“北斗天樞2.0”計劃提出,未來3年將推出35款數智新汽車等。“沒有智駕能力就沒有參與未來競爭的入場券。”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高銳說,高速導航輔助駕駛、城市導航輔助駕駛等高階智駕正向10萬元至20萬元的主流價格區間車型加速普及。
汽車智能化進入發展新階段,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技術和汽車行業的耦合程度越來越深。面對大跨度的高新技術群,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是走向成功的路徑。
算力支撐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場景創新。阿里云智能集團副總裁、AI汽車行業總經理李強介紹,作為基礎設施,阿里云將為車企提供冗余算力,降低創新成本。
在智能網聯化建設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強調,要以深層化的人工智能發展構建云端計算平臺,使云端計算平臺與車端協同,實現智能網聯汽車的具身智能。
智能駕駛的應用不僅是單車智能,更要向“車路云一體化”演進,讓“聰明的車”與“智慧的路”相互賦能。如今打開導航,駕駛員可以看到接下來兩個紅綠燈的狀態和綠波路段的實時情況。連接行車軌跡、導航信息和區域實時交通信號,將得到更精準的大數據導航體系。例如,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通過優化網聯信控等措施,交通效率得到進一步提升。
萬鋼建議,將智能網聯基礎設施要求納入城市更新與建設規劃,推動5G通信、路側感知、高精地圖等數字化基礎與相關領域數字化建設高效協同,探索新型基礎設施可持續運行模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秦海翔表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持續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編制了國家標準、城市道路智能網聯基礎設施技術標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不斷豐富智能網聯汽車在城市中的應用場景。
目前,我國具備L2級組合輔助駕駛功能的乘用車新車占比達到57.3%。“工信部將抓緊編制新時期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辛國斌表示,將加快自動駕駛產業化發展,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完善標準體系,有條件批準L3級自動駕駛車型生產準入,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保險等法律法規完善。
提升國際化水平
近日,寶馬與華為、阿里巴巴分別就鴻蒙車載數字生態系統融合和大語言模型在智能語音交互中的應用開展合作。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表示,將與中國眾多科技伙伴一起,聚焦智能化、電動化領域,開啟合作共贏。
在越來越多海外車企重視中國市場汽車本土化能力的同時,中國車企自主品牌也在競逐世界舞臺。24個中國品牌入選英國評估機構近日發布的“2024全球汽車品牌價值百強榜”。2024年,我國實現新能源汽車出口128.4萬輛,為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車企參與全球發展的路徑日益多元化。”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從早期的出口貿易,到如今的海外本地化生產、合資合作,甚至賦能海外合作伙伴、共建產業生態,中國車企正以更具創新性和合作性的方式走向全球。
比亞迪首個海外乘用車基地已投產,加快打造具有本地化品牌屬性的產品。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無論是技術產品還是產業鏈,均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應把握窗口期,以更高層次的綠色技術和產品加快國際化發展。”
我國汽車產業綠色化對全球經濟社會低碳轉型意義重大。為提高碳排放管理能力,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副司長劉楊建議,以開放協同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關鍵技術和模式創新。同時,加快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機等重點產品的碳足跡核算標準研制和基礎數據支撐。
當前汽車全球化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張永偉強調:“構建互融共生的全球汽車供應鏈體系是全球合作的基礎。”下一步,要推動新能源智能汽車服務體系互認互通,建立安全可控、有序流動、互信共治的汽車數據合作機制。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表示,要持續深化汽車產業貿易投資合作,支持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加強國際合作,在海外搭建營銷網絡和售后服務體系,提升海外經營服務能力。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