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月17日在京舉行的民營企業座談會為下一階段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數據顯示,近年來民間投資呈現從“地產依賴”到“技術驅動”的新變化。該變化能否成為民間投資的新趨勢?如何鞏固并延續民間投資向高技術賽道傾斜的趨勢?政策端又該如何精準發力,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圍繞這些問題,中信建投證券政策研究首席分析師胡玉瑋、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蘆哲、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團隊首席分析師楊暢展開對話。
民間投資呈現三方面變化
中國證券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高技術投資表現活躍、房地產投資明顯下降成為近年來民間固定資產投資的結構性特征之一。這種結構變化反映出民營企業怎樣的風險偏好?
楊暢: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民間投資呈現三方面的結構變化:一是轉向高質量發展,對計算機通信、鐵路運輸、電氣機械、專用設備等行業的投資加碼相對明顯;二是轉向確定性收益,以煤炭采選、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等領域為代表,反映了對確定性收益的偏好;三是受基建項目推進偏慢等因素影響,明顯退出建筑業。
蘆哲:從結構上看,民間投資分項中制造業投資表現最好,特別是高技術領域的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則成為主要拖累。這意味著,民營企業的偏好從房地產轉向高附加值領域,即偏好政策支持明確、技術壁壘高的賽道,反映其規避長周期風險、追求確定性收益的傾向。
中國證券報:近年來智能制造等新興領域投資活躍,民間投資轉向技術驅動的新趨勢能否持續?
楊暢:結合宏觀數據看,民營企業已經開始向計算機通信、鐵路運輸、電氣機械、專用設備等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帶動效應賽道遷移。此外,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明確提出,將盡快修訂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持續推進基礎設施競爭性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等向民營企業公平開放,支持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兩重”建設和“兩新”工作。因此,民營企業在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方面有望進一步發揮作用,催生出新的投資增長極。
蘆哲:人工智能或是未來三年民間投資遷移的集中方向。斯坦福大學發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范圍已授權的人工智能專利中,超過60%來自中國。DeepSeek的橫空出世也進一步助推了國內人工智能投資熱潮。
產業鏈協同 培育內生增長動力
中國證券報:部分企業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輕資產運營等方式吸引投資,這對重塑產業生態有何啟示?民間投資如何通過產業鏈協同放大競爭優勢?
蘆哲:輕資產運營推動產業鏈分工細化,企業可以聚焦核心能力,實現輕量化擴張。一條產業鏈中不同企業有不同定位,競爭和創新思維將從企業個體提升到整條產業鏈,如何發揮產業鏈的優勢成為每家企業的關注點,產業鏈協調創新成為重點。
當前民營企業正在形成三種投資動力:一是技術驅動型投資,特別是在半導體、新能源等政策支持的賽道,投資動力較強,也取得了明顯成果;二是政策響應型投資,比如2024年設備更新政策拉動的制造業投資;三是產業協同型投資,部分地方政府和產業龍頭引導的產業鏈協同投資正在蓬勃發展。
楊暢:現階段,部分企業通過產業鏈協同創新和輕資產運營實現突圍,為民營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率先探索,有利于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充分展現自身價值與市場活力。
中國證券報:從刷新單機游戲多項歷史紀錄的《黑神話:悟空》,到在央視春晚大秀秧歌舞的人形機器人,再到火爆出圈的國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均顯示我國經濟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在此背景下,如何進一步激發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內生動力?
胡玉瑋:完善政策傳導機制非常重要。一方面,不少民營企業對支持政策了解不足,部分民營企業家特別是小微企業管理者,精力主要集中于企業日常經營,對于中央、地方或行業支持政策關注度相對有限,未能積極主動實現企業與扶持政策的有效對接。
另一方面,要素獲取與公平競爭有待優化。經過政策引導,民營企業面臨的各類制度性梗阻已有明顯改善,但是民營企業的融資難題和隱形準入壁壘等問題仍需進一步克服。
精準施策 促成敢投愿投市場氛圍
中國證券報:民營企業“敢把預期押明天”,離不開“政策-要素-市場”的良性循環。在當前現有政策基礎上,形成上述良性循環還需要在哪些方面繼續發力?
蘆哲:應加強宏觀政策的穩定性和可預期性,給予民營企業穩定的投資預期;還要從制度層面上加強對民營企業合理融資的支持,如加強中小企業貸款比例考核、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等,更要在市場推廣方面一視同仁。
同時,可以建立更精準的民營企業獲得感評估體系。這不僅要結合政務效率、融資便利性等主觀滿意度評分與貸款利率、審批時長等客觀數據交叉驗證,還要考慮引入行業協會、智庫等機構,對政策適配性、區域營商環境進行獨立評價。
當然,促進民間投資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投資可盈利、可賺錢。各種支持政策歸根結底是輔助性的,讓民營企業投資看得到回報才是最根本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促進民間投資的辦法在民間投資之外,即推進宏觀經濟穩中有進。
胡玉瑋:要形成“政策引導-要素保障-市場響應”的良性循環,首先要加快推進民營經濟促進法立法工作,切實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其次,加快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推動地方產權保護、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方面制度規則統一,清理廢止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妨礙公平競爭的政策。
最后,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在“親”的方面,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優化涉企服務;在“清”的方面,制定政商交往的“正負面清單”,明確政商交往邊界,扎緊制度籬笆。
此外,優化政策引導與預期管理,建立健全常態化信息溝通機制,搭建政府與企業間的溝通平臺,及時傳遞政策動向,解讀政策意圖。
楊暢:可以在三個方面予以謀劃:第一,工具選擇上多考慮經濟手段,慎用非經濟措施;第二,探索采取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于負面清單以外的企業行為予以相對寬容的政策態度;第三,對于行業不規范行為,探索采取經濟稅收等市場化手段調節,慎重使用非經濟措施進行處置。
具體措施要針對化解民營企業經營顧慮。針對不公平競爭,在資源獲取、競爭審查、權益保護等方面,推出正面案例清單、經驗清單。在市場準入、政府采購、涉企違規收費罰款等方面,公布負面典型案例。
輿論引導要強調正面宣傳與清理亂象相結合。充分利用主流媒體大力宣傳優秀民營經濟案例,樹立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家的典型代表,發揮引導帶動作用。支持設立民營企業推介平臺,重點宣傳和介紹民營企業及產品,降低民營企業市場推廣成本。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