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的世界新造船市場實現了歷史性的增長,市場新接、完工和手持三大造船指標連創2007年、2012年和2010年以來的新高。特別是全球新接訂單突破6000萬修正總噸(CGT),遠超出去年初業界對于2024年的預期。中國造船業繼續引領世界全面增長,主要指標創造歷史新高,鞏固了全球造船業領導者的地位。這個龍年收獲滿滿,將是船舶工業發展載入史冊的一年。
展望2025年,新造船市場發展的基本面依然穩固,但航運市場已出現調整跡象,外部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強,也是在提醒步步高升的造船行業未來發展并非一路坦途,波動變化才是市場常態。展望2025,堅定走綠色低碳、數字智能轉型之路,保持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一、回顧2024:市場取得歷史性增長,重點指標再創新高,中國領先優勢明顯。
回看2024年世界新造船市場的發展,“豐收”和“創紀錄”是今年市場的關鍵詞,其發展勢頭不得不讓人聯想起2007年和2008年上一輪超級周期的盛況。2024年的市場成績值得銘記。
(一)市場指標大幅增長
市場新接訂單創年度新高。2024年,世界新造船市場新接船舶訂單6307萬CGT,同比增長46.6%,比近五年同期成交均值(2019-2023)高出67%。2024年新接訂單量創17年以來新高,僅次于上一輪造船超級周期的2006年和2007年,位列歷史上的第三高。以載重噸(DWT)計,1-12月世界成交新船15247萬DWT,同比增長42.6%,也位列歷史前五。
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實現近兩成增長。2024年,世界新造船交付4124萬CGT,同比增加19.1%,較近5年均值高出25.9%;12月,完工船舶467萬CGT,同比增長27.2%,創年度新高。當前數據反映出造船業的完工速度持續加快,供給端的能力穩步增長。截至12月底,世界手持訂單1.5億CGT,同比增長22.9%。
(二)新船價格穩定在歷史高位
新造船價格保持在歷史高位。以克拉克森船價指數為例,2024年12月,新造船價格指數收報189.16點,同比增長6.5%,保持2008年10月以來的新高。如果換個視角,以指數的年度均值來看,2024年新造船價格指數已經小幅超過2008年,創下歷史新高。另外,部分新船型已經是歷史新高。近年來,占市場份額較高的超大型集裝箱船、17.4萬方LNG運輸船、9萬方VLGC、9000車及以上PCTC等船型的船價均是歷史新高。價格是市場走勢的重要信號,我們要看2024年四季度以來造船價格指數明顯進入平臺期,預示當前市場供需兩端出現了一些變化。
(三)中國繼續鞏固世界造船業領導地位
2024年,中國在世界主要造船國家繼續領跑,新接訂單和手持訂單量分別超過2007年和2008年的歷史年度數據,創造歷史最好水平。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以DWT計分別占世界總量的55.7%、74.1%和63.1%。以CGT計分別占50.3%,68.2%和55.4%。造船三大指標首次以修正總噸計份額均超過世界一半。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新接可替代燃料船舶訂單占國際市場份額達到78.5%,并實現了對主流船型的全覆蓋。中國造船業的發展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世界海事工業發展的重要風向標。
二、觀察市場:中長期支撐市場穩定的基本面沒有明顯變化,不過一些因素的變化也值得業界關注與警惕,高位之后不排除有波動。
我們在2024年初的總結與展望文章中提到,“分析影響市場變化的主要變量是當前業界判斷中長期市場走勢的基本共識。”而分析這些影響,又能夠真正量化這些因素,從而轉化成對未來市場走勢判斷的依據則是數十年來世界主要造船國家和研究機構共同努力的方向。今年我們從五個維度觀察市場形勢,即“經濟要比預期更有韌性,航運在消化突發因素向常態回歸,期待更明晰的減排規則落地,上一輪交付高峰的船隊又老了一歲,而全球政治走向有可能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
(一)經濟增速比預期更有韌性
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雖然緩慢,但展現出了韌性。2024年四季度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等國際組織對2025年世界經濟發展已經給出了判斷,普遍預測全球經濟增長將在2.7%~3.3%的區間,持平或好于2024年初的預測。美聯儲降息周期帶動全球貨幣政策轉向寬松進而提振貿易,構成需求側的正向支撐。根據中國船協的情景模型測算,中長期經濟增長發展需要新增運力保持在年均2500萬-5000萬DWT,仍然是支撐新造船市場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全球普遍進入降息周期的背景下,經濟的溫和復蘇將會帶動海運貿易規模增長并持續帶動運力的新增需求。
(二)航運在消化突發因素向常態回歸
航運業近年來受突發事件的影響最為明顯,運費市場也在起落中尋找供需兩端最合適的位置。從2024年的走勢來看,市場整體呈現波動下滑的態勢,年初年末的綜合運費價格跌幅達到18%。特別是進入后半年,液貨運輸(含原油、成品油、LNG、LPG)、干散貨以及汽車運輸等主要貨運船型出現明顯回調,有些船型的運費已經回歸歷史常態。僅有集運市場繼續受紅海危機、自然災害等突發因素保持了可觀的增長。如果下游航運收益出現大幅波動,可能會影響船東的現金流水平,對部分船東持續執行新造船或更新船隊的計劃產生影響,將不利于新造船市場。
(三)期待更明晰的減排規則順利落地
2025年,全球海事界關注的國際海事組織(IMO)重量級會議即將舉行,將迎來一個涉及航運業重大利益的關鍵決策。2025年4月,IMO成員國將在國際海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第83次會議上共同決定航運業如何成功實現2050年碳中和,并階段性實現具有雄心的中期目標。預計備受矚目的經濟措施將會被討論,進一步完善,并在10月召開的下一屆會議上批準通過。一個與航運業利益“直接”掛鉤的經濟與技術規則體系將基本形成,將從規則方面繼續進一步強化全球船隊的綠色轉型,并支撐造船業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市場穩定。
(四)上一輪周期交付的船舶又老了一歲
21世紀初的上一輪造船超級周期不僅創造了新接訂單量的歷史極值,還帶來了大規模船舶的交付。疊加減排規則,這些船舶的技術和經濟壽命正在接近或已經達到臨界點。截至2024年末,超過25年的船舶占全球船隊(含在建)的份額6.2%,20—24年的船舶占9.3%,15—19年的船舶占18.6%,三者份額合計超過三成,約合運力5億DWT的潛在更新需求。隨著航運市場回歸常態,運費價格回調后,考慮不同情景下的更新條件,老舊船舶的拆解將逐步放量,更新需求將逐年加速,中長期將創造年均1億DWT的新船需求。
(五)全球政治走向有可能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
目前,全球已經普遍進入降息周期,隨著特朗普的回歸,美國內外政策將迎來又一次重大轉向,疊加地緣沖突熱點不斷,全球經濟與政治不確定性與不穩定性加劇。包含航運、造船業在內的海事產業作為國際化色彩最為濃厚的行業很難不受到全球政治變化的影響。這些變化有可能對全球造船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供應鏈韌性甚至技術創新和標準體系造成巨大風險,很可能成為影響當前行業穩定發展的最大不確定性。
三、展望2025:新造船市場面臨回調壓力,但總體仍將延續新周期復蘇以來的高位。重點關注航運市場變化和地緣政治影響。緊跟市場形勢,繼續做好當下,提前布局未來。
市場展望:新接訂單方面,基于2024年國際造船專家預測會(ISFEM 2024)的預測展望,預計世界新造船市場接單將保持4500萬-5000萬CGT,繼續保持在可觀位置。完工交付方面,交付訂單穩步增長,保持在4200萬CGT,有望達到4500萬CGT。手持訂單方面,手持訂單量繼續保證3年以上開工。2025年,我們也將在新一年度的預測會上與世界主要造船國家和企業一起研討新形勢下市場的未來走勢,為行業提供更為及時的信息輸入。
做好當下:一是繼續保交船。當前,在建船舶的交付已經排至3-4年,交好船、快交船仍然直接影響企業的經營業績,也是目前狀態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二是繼續強化產供應鏈體系。保障供應鏈穩定性,鞏固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內外合作紐帶,緊密維護相關方的共同利益。三是繼續增強接單能力。面對復雜變化,防患于未然,提前預判做好預案,依時依勢優化接單策略,實現接單持續性,保障生產穩定性。
布局未來:中國船舶工業為全球客戶提供了優質的船海裝備和綜合解決方案,造福人類,貢獻世界。船舶行業更要排除干擾,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加快推進制造和產品端的綠色低碳、數字智能轉型升級,創新應用場景和運維模式,發揮制造業集群優勢,會同國內外優秀海事企業聯合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海事工業生態。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