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汽車市場進入結構性競爭階段,相關企業紛紛通過出海開啟全球化戰略。在海外新能源車市場存在廣闊發展空間的背景下,出海有望為國內零部件公司提供新的發展機會。
“一般汽車與零部件的零整比是1:3(各種原廠零部件拼一輛車的成本是整車價的三倍),在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推動下,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出海業務肯定大有作為。”廣東粵孵產業大數據研究有限公司總經理嚴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Expert?Market?Research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約3800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增長到4530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2.97%。
東方證券相關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快速提升,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滲透率為34.3%,較2022年同期提升6.1個百分點。2023年1月份至11月份中國汽車零配件出口金額達到5633.64億元,同比增長14.6%。
汽車零部件所涉及的種類較多,從A股市場上市公司分類來看,涉及智能化、熱管理、汽車電子、電驅電機、輕量化及結構件、充換電等多個細分賽道。
中金公司表示,中國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在過去近30年持續增長,而近三年尤為快速。與此同時,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對海外市場開發持續深入。數據顯示,2010年至2022年A股汽車零部件板塊平均海外收入占比從7%快速提升至25%。
國海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戴暢表示,截至2023年末,已有多家中國汽車零部件公司位于墨西哥的生產基地進入投產階段,2024年部分公司海外業務有望從虧損轉向盈利。
“汽車零部件公司開啟全球化出海業務是一個積極的發展趨勢,有助公司擴大市場份額。通過在全球范圍內建立生產基地和采購網絡,相關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各地的資源優勢,降低生產成本,優化供應鏈結構。”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近日,A股多家汽車零部件上市公司相繼公布全球化業務的發展情況。
德賽西威近日透露,公司全方位推進國際化戰略落地,加速海外研發制造基地的建設與擴產、投入更大資源開拓國際業務。如歐洲公司第二工廠的產能逐步提升,3D實驗室建設有序開展,研發及服務配套進一步強化。
汽車電子產品及零部件系統供應商華陽集團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持續加大海外市場開拓并已取得較好的業務進展。汽車電子業務目前已取得本田、豐田、現代集團等客戶的項目;精密壓鑄業務為博世、博格華納、大陸、采埃孚等海外客戶配套產品;同時積極配合自主品牌車企出海,目前已獲得多個自主品牌海外平臺項目定點,并積極推進境外生產基地落地。”
聚焦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領域的三花智控透露,目前公司客戶遍布歐洲、美洲、亞洲等全球各地,并已在美國、墨西哥、波蘭、越南等地建立了海外生產基地,全球化生產和供應布局已形成。
拓普集團日前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預計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20.5億元至22.5億元,同比增長20.58%至32.34%。對于業績預增的原因,公司表示,系輕量化底盤、熱管理等業務的銷售額增長迅速,汽車電子類業務迎來收獲期,智慧電動門系統等多個項目逐步量產落地,國際業務占比持續提升,針對頭部智能電動車企的單車配套價值不斷提升。
東方證券汽車分析師姜雪晴表示,為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部分汽車零部件公司近年來通過實施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海外工廠。目前,多家公司海外業務盈利拐點已經出現,預計盈利貢獻比重將逐步提升。部分汽車零部件公司海外訂單投產放量后,海外工廠亦有望逐步實現扭虧。
“隨著海外工廠運營成熟,國內汽車零部件公司有望取得海外客戶認可,持續開拓新客戶、新項目,推動海外工廠配套品類拓展,實現單車價值量提升。”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表示。(證券日報)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