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破產清算的突發風險事件引發市場對各項金融資產的重新定價,由此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明顯,周度歐盟碳期貨價格跌幅較大。然而,從長期來看,歐盟碳市場供應收縮和需求增加的趨勢不變,歐盟碳期貨價格從2020年年初的20歐元/噸攀升至80至100歐元/噸的價格區間,仍然顯示著歐盟對于通過歐盟碳市場助力歐洲實現《綠色協議》的決心,歐盟碳價格預計仍然維持在高位運行。當地時間3月14日,歐洲議會通過法案,將碳市場儲備機制延長至2030年。法案同時要求,各成員國應保證碳排放總額不超過其年度碳排放分配額度。
A歐盟碳市場發展的四個階段
2005年1月1日,歐盟碳交易系統依據歐盟委員會《2003/87EC指令》正式成立,其目的是通過建立排放配額交易市場對碳進行定價,從而以市場化手段配置環境資源和鼓勵歐洲企業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歐盟碳交易系統采取總量設定和配額市場化交易的形式,即確定納入限排名單的企業根據一定標準免費獲得或者通過官方拍賣的方式有償獲得碳排放配額,企業實際排放低于所得配額的部分可以在碳交易市場出售,反之超過則必須購買碳配額,否則將面臨碳排放超額罰款等系列處罰措施。
目前,歐盟碳市場已經走過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自2005年至2007年,總量設定為20.96億噸,且全為免費分配,主要涵蓋電力、化工、有色金屬等高能耗行業企業;第二階段自2008年至2012年,總量設定為20.94億噸,但其中只有90%為免費分配,且超排罰款上限從40歐元/噸增加至100歐元/噸,覆蓋行業拓展至航空業和釋放氮氧化物排放硝酸生產企業;第三階段自2013年至2020年,初始總額為20.84億噸,且引入1.74%的線性折減因子導致總額逐年遞減,覆蓋行業主要拓展化工企業的覆蓋面積。
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運行前,碳排放總量設定實行國家分配計劃,初始值由各成員國自下而上呈報之后由歐盟委員會修改發布,但是由于各國的制定方法、單位、市場化發展程度和經濟水平不同導致前兩個階段總量嚴重供過于求。從第三階段開始,國家履行制措施取代國家分配計劃。歐盟將設定排放配額總量的權力集中至歐盟委員會,由其制定歐盟整體的排放配額總量并向各國分配執行,由此導致碳配額的配額總量和拍賣總量明顯收縮。
2021年,歐盟碳市場進入第四階段。2021年,初始配額總量下降到15.72億噸,同比下降11.76%,并且年度總量折減因子從第三階段的1.74%提高至2.2%。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碳市場運行報告》和《歐洲綠色協議》,如果歐盟想在2030年實現聯合國減排強化目標,即2030年歐盟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總量下降55%,那么歐盟碳市場總量將至少覆蓋歐盟4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并且2030年配額總量必須較2005年總量需要下降43%,這也就意味著第四階段配額總量(包括航空業)將保持年均2.2%的速度遞減。此外,在防止碳泄漏方面,歐盟碳市場將會在第四階段對高碳泄漏部門(根據進出口和用電量折算)完全免費發放配額,而其他部門的免費配額分配比例將從2026年的30%逐步下降至0。整體來看,歐盟預計第四階段會有60億噸配額免費發放給控排企業。
B碳價格不斷上行的驅動因素
2020年至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是歐盟碳價格上行的第一階段。歐盟碳排放配額價格從2020年年初的20歐元/噸左右上漲至近期95歐元/噸左右。在此期間,碳價格不斷上行的驅動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歐盟配額總量覆蓋的深度和時間約束的強度進一步深化。歐盟碳市場已經進入第四階段,歐盟委員會計劃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較1990年下降55%,為滿足此目標,歐盟委員會嚴格控制碳排放配額的總量。
二是碳流通配額供應量明顯收縮。截至2022年年初,歐盟碳市場配額總供給170.05億噸,其中包含第二階段結轉的17.5億噸;歐盟碳市場總需求135.48億噸;歐盟碳市場流通配額15.78億噸;市場穩定機制儲存碳配額總量為19.25億噸,其配額數量達到市場流通配額的1.22倍,但是配額發放則全部通過拍賣釋放,由此造成類似庫存管理的政策實施。
三是可再生能源供應產生缺口,化石能源消費占比罕見回升。2021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較2020年累計值下降2.53萬吉瓦時,天然氣和煤炭累計發電量較2020年增加8.39萬吉瓦時,此后俄烏沖突的爆發又再次導致一次能源價格不斷上行,需求側得到明顯增加。
四是以美聯儲為代表的寬松貨幣政策導致通脹持續的范圍和幅度超預期,已經成熟運行的歐洲碳配額期貨作為資產配置的選項呈現明顯的金融屬性。
C歐盟碳排放價格高位振蕩
2022年至今,歐盟碳價格高位振蕩,再創新高。2023年2月21日,ICE歐盟碳排放期貨主力合約收盤價格100.12歐元/噸,盤中最高為101.25歐元/噸。截至3月17日,歐盟碳排放現貨價格84.52歐元/噸,歐盟碳排放主力期貨合約價格84.58歐元/噸。對于價格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從第二階段開始,歐盟將超額碳排放且不購買碳配額抵消的罰款設置在100歐元/噸,并且要求在下一年補足差額配額,如果存在違規嚴重的情況將禁止企業在歐盟成員國經營。單純從價格風險來看,100歐元/噸則為企業違約的成本上限,但從企業的經營和管理來看,違約的成本遠不止于此。
中長期歐盟碳排放配額價格大幅攀升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歐盟委員會就《歐洲環境法案》達成新協議。2022年12月,“Fit for 55”一攬子減排計劃正式通過歐盟議會批準,其主要含義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1990年值下降55%。為實現此目標,歐盟委員會針對多個方面的減排計劃做出大幅修改。首先,歐盟委員會將2005年歐盟碳市場成立時覆蓋的碳排放總量作為基準值,2020年歐盟碳市場覆蓋碳排放總量較2005年下降41%,之前目標為2030年較2005年值下降43%,此次一攬子減排計劃將此目標提高至62%。其次,線性折減因子從2.2%修改為2024年開始計算的5.51%和2028年開始計算的5.43%、此外,歐盟碳市場首次將海上航運業納入覆蓋行業,同時將碳排放核算額度從2024年的40%提升到2026年的100%,并且免費分配的碳配額額度也將逐漸遞減。最后,為防止碳泄漏的發生,歐盟正式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即嚴格實施碳減排政策的國家或地區,要求進出口高碳產品時繳納或返還相應的稅費或碳配額。
整體來看,上述措施都在快速收緊碳配額的供應量、增加碳配額的需求量同時刺激市場的成交量,由此導致供需矛盾進一步激化,歐盟碳價格的重心也將明顯上移。
第二,2022年,俄烏沖突導致天然氣消費量明顯下降,歐洲煤炭和石油能源消費顯著增長,由此導致電力、化工和建筑等行業碳排放明顯增加。作為歐盟主要碳排放國家,德國的煤炭發電量增長迅速,根據德國聯邦政府數據,德國2022年電力生產總量為506.8太瓦時,同比增長0.4%。其中,非可再生能源電力產量272.90太瓦時,同比下降5.7%;天然氣發電量同比僅僅增加1.7%,而褐煤發電量和無煙煤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5.4%和21.4%。在德國煤炭電廠裝機量穩定的情況下,德國只有通過提高煤電裝置發電小時數以彌補天然氣發電損失量。2022年,德國煤炭裝機量和發電量分別為44.4吉瓦和123.6太瓦時,折算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783.78小時,同年我國火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216小時,所以我們認為德國煤炭發電機組的平均利用小時數在政府允許的情況下大幅增長。
第三,臨近歐盟碳排放抵扣截止日,市場交投活躍。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新聞,2023年碳排放抵扣截止日期仍然在4月30日,而從2024年開始,此日期將計劃更改為每年9月30日。臨近截止日期,2月(28天)碳配額現貨成交量220萬噸,較1月增長44.73%。歐洲企業抵扣碳排放的需求彈性更小,供需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激化導致價格居高不下。
3月9日,“硅谷銀行”破產清算的突發風險事件引發市場對各項金融資產的重新定價,由此對金融市場的沖擊明顯,周度歐盟碳期貨價格跌幅較大。然而,從長期來看,歐盟碳市場供應收縮和需求增加的趨勢不變,歐盟碳期貨價格從2020年年初的20歐元/噸攀升至80至100歐元/噸的價格區間,仍然顯示著歐盟對于通過歐盟碳市場助力歐洲實現《歐洲綠色協議》的決心,歐盟碳價格預計仍然維持在高位運行。
D我國碳市場發展前景可期
我國碳市場已經進入第三個履約年份,目前全國碳市場穩定運行。根據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數據,2022年全國碳市場成交量5088.95萬噸,年度成交額28.14億元。其中,掛牌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621.90萬噸,年度成交額3.58億元;大宗協議交易年度成交量4467.05萬噸,年度成交額24.56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0日,全國碳市場碳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04.75億元,價格重心在50到60元/噸之間,所有交易的成交均價為45.61元/噸。全國碳市場參與主體仍然以電力行業企業為主,2022年全國碳市場的交易主要集中在年初和年末,1到2月和11到12月成交量分別占全年總成交量的19%、66%。
與歐盟碳市場相比,我國碳市場仍然處于初級階段,未來發展前景可期。一方面,僅限制控排企業參與將更好地做好市場培育工作,令市場參與主體能夠更好地理解市場運行機制和規則。另一方面,碳減排目標的制定符合經濟發展和能源結構的客觀規律,不會導致價格的劇烈波動對企業造成負面影響。
總體來看,全國碳市場基本框架初步建立,促進企業減排溫室氣體和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初步顯現,有效發揮了碳定價功能。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