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和上海經信委均出臺相關措施和指引,在確保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有力有序有效推動工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政策出臺給相關企業復工復產帶來信心,將按照指引堅定抗疫并保障生產。”上海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會秘書長王惠珍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一企一策”
4月16日,上海市經信委發布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提出各區政府和街鎮、園區要積極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指導企業“一企一策”,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據工信部介紹,前方工作組趕赴上海后,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重點企業和外資項目進行摸排,掌握生產運行面臨的困難問題,摸清復工復產的梗阻和障礙。研究建立產業鏈供應鏈訴求應急協調機制,設立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保運轉重點企業“白名單”,集中資源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制造、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重點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
上海市經信委則在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實施場所分區分類管理、強化企業員工管理、加強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資儲備、做好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保障五大方面提出21條要求,其中明確企業應成立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工作專班。
在加強物流管理和防疫物資儲備方面,上海市經信委指出,對生產生活物資進入廠區,要設置專用路線和固定場所,并與其他區域相隔離,要求供應商車輛司乘人員嚴格按照防疫要求進入廠區。安排固定人員進行接收、裝卸、貯存、拆封、消毒等。
暢通物流
4月15日,位于上海松江的廣達上海制造城在嚴格防疫的前提下,申請復工復產,廠區實行閉環管理。廣達上海制造城共有8個廠房,員工超過40000名,率先復工的是F1和F3工廠,約2000名員工有序開展復工復產。主營業務為離子注入機的萬業企業表示,公司目前正在做開工準備,等待正式的復工通知。
王惠珍表示,不管是制造業還是生產服務業,大家都希望抓緊復工復產。其中,物流企業起到銜接上下游的作用。一位半導體企業負責人表示,集成電路企業需要產業鏈合作,不少晶圓廠產品制造完成后,需要發運到長三角地區進行封裝測試,物流不暢會影響整個產業鏈。
全國近七成的進口血透設備和產品都是從上海口岸進口,再運往全國各地。在暢聯股份總裁徐峰的手上,有一份須全力保障的緊急醫用耗材名錄,“血透產品不能停,其中費森尤斯和貝爾兩家公司占中國市場百分之五六十份額,如果不能及時發送到各家醫院,病人會有生命危險。”
作為上海自貿區內最大的物流企業,暢聯股份有63家跨國藥企客戶,產品涉及生物試劑、體外試劑等,絕大部分要運往全國各地。為確保這些緊急物資的供應,從3月初起,公司就制定了“33制”抗疫生產方案,即在1/3員工可能因各種原因被居家隔離的情況下,確保另有1/3員工在公司全封閉管理,保障基本生產,剩下的1/3居家辦公。
“我們現在大概有10%的員工在線下工作,維持30%的業務,主要涉及緊急用品、醫用品等,包括球囊、心臟起搏器、支架等。”徐峰稱,連續幾天大家都是從早忙到半夜。政府部門也在努力,比如協調檢測機構上門做核酸檢測,集體供餐單位保障熱菜熱飯,無論如何要讓緊急醫用物資供應不斷。
上港物流則充分運用上海港整體資源優勢,加強統籌協調和工作謀劃,推出綜合物流“陸改水”服務,為重點客戶制訂物流解決方案,全力保障產業鏈與供應鏈的穩定。
上港集團介紹,巴斯夫作為全球領先的化工公司,六大業務領域覆蓋各行各業,全國各地眾多的制造業企業都以巴斯夫的產品作為基礎生產原料。巴斯夫供應鏈體系的穩定對于下游企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上港物流國際貨運分公司組建起近20人的黨工團突擊隊,采取項目專班工作機制,主動作為,統籌上海市內拖車、內河水運、沿海內貿船公司、區域公司網絡等資源,推出多條“陸改水”物流解決方案,協助巴斯夫各類物資運送到全國各地,保障下游企業的原材料供應。
同時,上港物流全力做好民生物資物流運輸,并積極為上海自來水廠的水處理凈化材料提供物流保障服務,為疫情期間城市核心民生功能正常運行作出貢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