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維持沽空思路
2022年鐵礦石供需面依然寬松,價格運行區間在80—130美元/噸,國內期貨價格在500—800元/噸。宜長期維持沽空思路,節奏上關注3—4月高爐復產及原料補庫對鐵礦石價格的階段性提振。操作上,可關注2205合約買鐵礦石賣螺紋鋼的套利交易。
四大礦山產能小幅釋放
兩拓產能替代為主,FMG新產能穩步釋放。2021—2022年,力拓和必和必拓新增項目集中投產,主要用于產能替換。其中,必和必拓原計劃將被置換的楊迪礦產能,因技術突破,開采時間至少延長5年,或可保留約1700萬噸的年產能,這不僅有利于穩定新舊產能交替期間的生產供應,還可能帶來新增產量。同期,澳洲主流礦山的增量產能主要在FMG。2020年年底Eliwana礦山投產,未來產能將提高至4000萬噸;2022年年底IronBridge項目也將投產,總產能約2200萬噸,主要提供67%品位的鐵精礦。
產能擴張與復產并舉,淡水河谷貢獻主要增量。根據淡水河谷官網信息,2021年年底淡水河谷在產產能小幅增加2300萬噸至3.43億噸,2022年年底將提高至3.7億噸。其中,北部系統擴產200萬噸,南部系統Mutuca新增400萬噸產能,剩余2100萬噸增量來自Brucutu礦山和Itabira礦山產能恢復。
不過,受礦山資本開支增長有限、部分礦山產能衰減供應不穩、新冠肺炎疫情拖累工作效率等因素的影響,2020—2021年四大礦山的增產之路異常坎坷,其間多次下調年度指導目標。綜合考慮四大礦山產能投產節奏,以及最新的指導目標,預計2022年四大礦山鐵礦石供應增量在1400萬—2900萬噸。
非主流礦山供應不穩定
2019—2020年全球鐵礦石價格飆升刺激了大量非主流礦山重啟或者擴建產能。2021年海外非主流礦新增產能集中投產,國內也新批復了約3116萬噸產能。但是,非主流礦山彼此間成本差異較大,部分礦山成本相對主流礦山偏高,在鐵礦石價格指數下跌過程中容易減產,供給彈性遠高于主流礦山。因此,在分析和預測2022年非主流礦山供應時,需要綜合考慮礦山生產計劃以及礦山成本兩方面因素。
非主流高品礦山主要分布在烏克蘭、俄羅斯、加拿大、巴西、中國、伊朗以及印度。按2021年12月普氏65%價格計算,巴西、瑞典、加拿大礦山成本壓力較小;俄羅斯、伊朗礦山自產自銷,價格敏感性偏低;減產壓力主要體現在中國的高成本礦山,中國鐵精粉單月產量已由2021年5月高點2400萬噸下滑至11月2082萬噸。非主流中品礦山主要包括較大型礦山,如羅伊山、ArcelorMittal以及CSN等,以及少量小型礦山,如GWR。按2021年12月普氏62%價格計算,前者基本沒有成本壓力,長期擴產計劃有望繼續推進;而后者已迫于成本宣布停產。目前低品礦折扣較高,若按照2021年12月普氏58%價格計算,非主流低品礦山成本壓力最大。澳洲MineralResources、Gibson均已開始減產,印度低品粉礦出口也快速回落。
整體來看,若鐵礦石美元價格維持在當前水平,則2022年非主流礦山減產規模較為有限,整體減產約900萬噸,減量將主要集中于進口印度低品粉礦以及部分中國精粉。
國內粗鋼產量調控常態化
2022年國內鋼材消費預計同比將小幅下滑3%。房地產方面,雖然2021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政策屢現放松信號,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重申“房住不炒”總基調,地產調控政策的調整更傾向于“糾偏”,防止地產投資失速,而非全面轉向寬松。在此情況下,2022年地產企業加杠桿仍將受限,高周轉模式難以為繼,保交付壓力下,房地產投資仍將集中于存量項目的施工和竣工環節,新開工將繼續承壓收縮。雖然保障性租賃住房新建規模有望在2000億—3000億元,但對商品房投資增速下滑的對沖力度有限。
基建方面,中央“穩增長”政策不斷加碼,2022年基建投資增速料將提升,傳統基建、“新基建”和綠色投資均將成為托底的重要抓手,部分抵消地產用鋼需求下滑的影響。制造業方面,外需回落,出口鏈制造業投資景氣度或隨之下滑,工程機械更新周期高峰已過,房地產新開工承壓拖累房建鏈條機械需求,國內制造業補庫存周期基本結束。不過,汽車芯片短缺逐步結束,汽車產銷潛力有望釋放。我們估計2022年鋼材消費同比將下滑3%左右。
國內產量約束或常態化。2021年工信部提出粗鋼產量平控目標,最終落實全年粗鋼減產4000萬噸以上。粗鋼產量波動幅度大,易引發階段性供需錯配。在吸取2021年粗鋼產量調控的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對2022年鋼材消費的展望,我們認為2022年粗鋼產量或同比減少2%—3%,即減產2000萬—3000萬噸比較合理,既符合碳中和長期戰略目標需求,還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國內鋼材供需結構,繼續壓制進口鐵礦石價格。
不過,從節奏上來說,2022年粗鋼控產需要從全年來考慮,以避免年底集中減產引發的供需錯配風險,因此,2022年粗鋼產量波動幅度將明顯小于2021年。這意味著在采暖季結束之后,鋼廠將集中復產,此前原料還要適當補庫,可能會提振鐵礦石階段性需求。
另一方面,海外新增高爐產能有限,生鐵產量恢復正常。2021年,海外高爐生鐵產量基本接近2016—2018年同期生產水平。海外主要經濟體PMI指數已于2021年二季度見頂后逐步回落,制造業補庫存周期基本結束,貨幣政策轉向,總需求對于生鐵產量的拉動作用逐步減弱。同時,OECD統計,2022年東南亞仍有約300萬噸新增長流程產能投產。據此估計,2022年海外生鐵產量可能將小幅增加200萬噸左右。
廢鋼供應將快速增長
2021年四季度以來,隨著鐵礦石價格大幅回調,廢鋼相對鐵水的性價比大幅走弱,我們測算華北地區廢鋼成本與鐵水成本差值已擴大接近560元/噸,為2014年以來最高。再加上工業電價市場化,提高了電爐鋼生產成本,使得當前電爐平電生產普遍虧損,遠不及長流程鋼廠600—700元/噸的利潤水平。當下國內廢鋼消費對于鐵礦石消費的替代性有限,在2022年一季度鋼廠復產期間,鐵礦石需求增量受廢鋼的影響較小。
不過,長期來看,廢鋼對鐵礦石的替代作用將持續上升。一是碳達峰背景下,政策提振廢鋼供需。《再生鋼鐵原料》頒布,推動優質再生鋼鐵原料資源進口;中國廢鋼鐵應用協會發布《廢鋼鐵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計劃到2025年全國煉鋼綜合廢鋼比將達到30%;國務院發布的《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明確提出,鋼鐵行業要大力發展短流程煉鋼。二是隨著國內城鎮化進入快速發展末期,社會廢鋼儲蓄量加速增加,預計廢鋼供應也將快速增長。我們估算2022年全社會廢鋼供應或增長至2.64億噸,環比增長約1000萬噸,有助于緩和廢鋼供應偏緊的局面,進而增強廢鋼對于鐵礦石的替代性。
綜合分析,我們認為2022年國內粗鋼產量將比2021年減少2000萬—3000萬噸,剔除廢鋼供應增長的影響,國內鐵水產量將減少3000萬—4000萬噸,疊加海外生鐵產量小幅增加,預計全球鐵礦石需求或減少4480萬—6080萬噸,鐵礦石供應過剩格局仍將維持。
更長遠地看,為實現鋼鐵行業2025年碳達峰,2030年鋼鐵行業碳排放量減少30%,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計劃,我們基于以下假設進行測算:一是國內產量控制常態化,若2022—2025年粗鋼產量持平,2030年同比下降12.37%,2060年同比下降約29%;二是受制于廢鋼供應增長的約束,2025年國內電爐鋼占比提高至20%,2030年提高至35%,2060年達到100%;三是短流程生產結構中“鐵水+廢鋼“模式產能占比保持60%,但每年噸鋼廢鋼消耗量增加10KG;四是高爐配礦鐵水使用量加大,每年球團入爐增加10KG/噸鐵水,替代燒結礦使用;五是國內清潔能源發電占比逐年提高,2030年化石能源發電下降至59%,2060年下降至6%。那么,2022年國內鋼鐵行業鐵礦石消耗量較2021年將減少約1350萬噸,2025年減少約5500萬噸,2030年減少約2.5億噸。鐵礦石長期需求下滑趨勢較為明確。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