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1(第三屆)中國鋼鐵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論壇在北京舉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一級巡視員呂桂新在論壇上表示,下半年我國粗鋼產量過快增長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出現逐月下降。其中,7月份粗鋼產量同比下降8.42%,8月份同比下降13.2%。
記者從論壇上獲悉,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鋼鐵生產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一半以上,碳排放量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5%左右,是我國碳減排的重點之一。去年底,工業和信息化部明確提出,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確保2021年粗鋼產量同比有所下降。
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我國粗鋼產量同比增幅呈現前高后低態勢。從累計看,前8個月粗鋼產量達7.3億噸,同比增長5.3%,與確保粗鋼產量同比下降的要求仍有很大距離。
“鋼鐵行業作為能源消耗密集型產業,是工業領域碳排放大戶,面臨碳達峰、碳減排嚴峻挑戰,應進一步提高政策站位,統籌協調謀劃,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把錯峰生產制度落實好,確保順利完成粗鋼產量壓減任務。”呂桂新就此表示。
呂桂新強調,鋼鐵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領域。立足新發展階段,面臨新形勢新挑戰,我國鋼鐵行業應保持清醒頭腦,觀大勢,謀全局、干實事。下一步我國鋼鐵行業應著力做好的重點工作包括,完整全面準確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持續鞏固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果、積極穩妥做好粗鋼限產工作、全面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切實增強鐵礦資源保障能力等。
針對中國鋼鐵業“大而不強”的問題,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前主席、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首席顧問張曉剛指出,中國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應著力解決產業技術基礎問題。這就需要依靠行業頭部企業的原始創新,甚至是顛覆式創新;另一方面,應重點解決產業質量技術基礎問題,即科學實驗驗證能力問題。鋼鐵業需在數字技術應用中實現數據互認、標準互認,認可互認是解決鋼鐵行業產業質量技術基礎的關鍵。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我國鋼鐵工業低碳發展亟需標準支撐。”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新創表示,標準支撐和引領我國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不僅為化解過剩鋼鐵產能提供了重要依據和保障,為推動產品和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動力,而且是綠色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抓手。
李新創認為,“十四五”時期,我國鋼鐵工業標準化工作應重點抓好三個方向:一是研究并構建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低碳發展等方面的標準體系,按照體系框架要求,逐步有序開展標準制修訂工作;二是著眼提升鋼鐵工業競爭力,加強關鍵技術標準研制,滿足柔性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的需要,立足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在追求高標準中創造更多優質供給;三是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強化節能、節材、節水及減排等標準的制定實施,加快標準升級步伐,通過標準嚴起來、高起來、快起來,更好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