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國家發改委召開6月例行發布會。談及部分地區盲目發展高耗能、高排放“兩高”項目的沖動,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繼續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實踐證明,嚴禁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新增鋼鐵冶煉產能、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等相關規定是行之有效的。對于發現的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化解鋼鐵過剩產能部際聯席會議將要求相關地方嚴肅整改。”
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根據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的《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兩高”項目暫按煤電、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金屬冶煉、建材等六個行業類別統計。
我國是全球制造業大國,工業占全國二氧化碳總排放量八成左右,前述重點行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占到全國工業排放量的80%以上。然而,為追求短時產值增長,部分地區仍存在盲目追求“兩高”項目建設的沖動。
例如,今年4月,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遼寧省督察時發現,遼寧部分地區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管控不到位,有的地方政府存在違規推動“兩高”項目建設的情況。
遼寧省是我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之一,全省能源結構偏重,經濟增長對能源消費依賴性較強。督察組發現,遼寧省各市上報的擬投產達產重點用能項目中,有37個項目沒有取得節能審查意見就擅自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但遼寧省有關部門對這些項目并未及時下達責令停工停產文件。
對于類似現象,孟瑋指出,受國內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近年來我國粗鋼產量保持加快增長。預計未來一段時期特別是在“十四五”結束之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對于粗鋼的需求還會有一定的上升空間。
自2015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去產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任務之一至今,我國“去產能”行動取得一定成效。“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以上,提前兩年超額完成“十三五”化解鋼鐵過剩產能上限目標任務;2017年取締“地條鋼”產能1億多噸,扭轉了長期困擾鋼鐵行業的“地條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規范了鋼鐵行業有序發展。
從“去產能”轉向“去產量”
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去產能”行動取得成效,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描述已經從過去多年的“去產能”轉變成為“去產量”。仍以鋼鐵這一制造業中碳排放量最高的產業為例,在今年1月初,工信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黃利斌指出,鋼鐵壓減產量是落實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重要舉措。
“去產能”的目的是去除低端無效的供給能力、增加有效供給,提升企業和行業的整體質量和效益、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布局。但從諸多行業“去產能”成果看,雖然“去除的產能”數量不少,但多為無效產能或原本不在產量統計范圍內,被國家明確列入淘汰范圍的落后產能。因此“去產能”出現“產能越去產量越多”的問題。
此前,據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粗鋼產量10.53億噸,同比增長5.2%。進入2021年,實體經濟逐漸復蘇,工業品補庫需求提升疊加制造業PMI回升,下游鋼鐵制造業企業復蘇明顯。業內認為今年鋼鐵行業有望出現巨大供需缺口,或將超越2017年,這也繼續助推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動力。
“目前的難題在于,鋼鐵行業效益仍然比較好,利潤推動下,企業方面增產的欲望仍比較強烈,進一步加大了調整的難度。部分小型鋼鐵企業被整合意愿也依然偏低。”經濟學專家秦源指出,目前國內可通過降低出口退稅的方式減少出口。但在全球缺鋼的背景下,這一措施落地效果仍待觀察。
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院長繆平認為,短期內,我國基于既有能源稟賦,仍需保持傳統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使用的相對平衡,使用“兩條腿走路”,不能一蹴而就。在碳排放量較大的企業未雨綢繆的同時,政策端也需要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
孟瑋表示,下一步,除了要嚴格執行禁止新增產能的規定,還將推動鋼鐵行業低碳綠色發展,研究鋼鐵行業碳達峰的實施路徑和可行措施;促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力爭“十四五”期間鋼鐵行業兼并重組再上一個新水平;鼓勵鋼鐵行業優化布局。鼓勵新上的鋼鐵冶煉項目依托現有生產基地集聚發展,對確有必要新選址建設的鋼鐵冶煉項目,嚴格項目建設規模等要求;提升鋼鐵行業發展質量水平。鼓勵國產鐵礦項目建設擴產,引導鋼鐵企業進一步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