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累計增速實現轉正,其中,第三季度多項數據均創季度歷史新高,遠超預期,更遠高于世界貿易組織6月發布的預測值。”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對于我國外貿如何乘勝追擊,進一步把握機遇,實現“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如何充分調動積極性更好地發揮各種因素的作用?還有哪些領域和方向要著力挖掘?趙萍進行了深入分析。
在她看來,更好地發揮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作用,是推動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趙萍指出,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在全球大流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加劇。但同時也要看到,作為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外貿企業要加快創新發展,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把握好新機遇,發揮更大作用。具體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打通國內、國際兩個市場,擴大市場范圍,實現范圍經濟。“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隨著中國不斷擴大開放,國內企業必然要經歷與國際市場主要競爭對手的過招,在競爭中生存發展。同時,在法制化、國際化、市場化的營商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也更容易獲得成功。兩者相輔相成。”趙萍建議,當下階段,要更好地打通兩個市場,更充分地利用兩種資源,增強我國外貿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她認為,外貿企業可將適合國內市場需求的產品和服務轉向內銷,有條件的外貿企業還可面向國內市場開發新產品新服務,培育知名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更好地開拓兩個市場。
二是借鑒國內市場的新業態新模式,加快數字供應鏈轉型。趙萍表示,疫情阻礙了人員跨境流動,也強化了世界各國人民的線上消費習慣,應利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和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的優勢,借鑒國內成熟的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發展的新模式、新方法,不斷提升供應鏈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以跨境電商為突破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中國的好產品觸達更加多元化的市場。
三是利用產業鏈供應鏈優勢,補齊發展短板。“當前國際市場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轉變為供應鏈的競爭。”在趙萍看來,要充分發揮國內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等優勢,提升供應鏈的配套能力和產業生態,加快產業鏈供應鏈升級,增強企業發展的內在驅動力和品牌的核心競爭力。
趙萍還提出,在推進我國外貿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技術創新是根本,本地化是關鍵。
一方面,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快創新發展,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技術,創造出更多新產品新服務,提升現有產品和服務的質量,用更好的產品和服務滿足客戶需要。
無論是發行數量還是規模,均為2016年不良資產證券化試點重啟以來的同期最高。
相比不良資產處置方式更為多元的大行和股份行,中小行無疑面臨更大壓力。通過定增“配售”不良資產也成為諸多負荷沉重中小銀行的熱門選項,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來已有數十家銀行采取此類方式處置不良。10月9日,河北安國農商行定向募股方案獲得保定銀保監分局的批復,批復顯示,保定銀保監分局同意安國農商行定向募集股本金10000萬股,每股面值為1元,投資者每認購1股,需另行出資1元用于購買安國農商銀行不良資產。此前,證監會網站亦披露過多家中小銀行的定向發行說明書,包括四川宜賓市商業銀行、廣東四會農商行、山西澤州農商行、山東諸城農商行等均在定增計劃中要求認購人在認購新股份時,另行支付費用用于處置不良資產。
陶金表示,當前緩解不良壓力主要是處置不良以及增加資本兩種方式。接下來,監管可能會繼續從這兩個角度鼓勵不良的處置,例如利用撥備監管要求下調騰出的財務空間,加大不良資產處置,以及加大銀行永續債、可轉債的發行,加大對銀行資本的補充力度。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武雯認為,未來一段時間,銀行業依然面臨較大的資產質量壓力。下一步,除了批量轉讓、不良資產證券化外,銀行業也將綜合運用包括債務重組、資產重組、市場化債轉股等在內的多種方式,持續加大不良資產的有效處置力度。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