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研究院2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其監測的66個大中城市新房總成交面積與總成交套數分別為4247萬平方米、37萬套,累計同比分別下滑28.6%、30.7%,其中,一、二線城市新房成交套數同比均下滑超30%,三四線城市同比下滑17.1%。該研究院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一二線城市受疫情影響更為嚴重。
二手房方面,鏈家18城一季度二手房成交量環比減少39.2%,同比減少44.6%,該季度成交量為近五年季度成交的最低水平,3月的成交量恢復至去年同期水平的63%。不過,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認為,隨著“賣小房買大房”的改善需求積極入市,二季度改善需求釋放節奏會加快,預計成交量會同比增長40%。不過,下半年市場走勢與全球經濟下行風險關聯度增加,還存在不確定性。
一、二線城市新房成交套數下降超3成
貝殼研究院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66座大中城市成交規模不理想,總成交面積和總成交套數分別為4247萬平方米、37萬套,累計同比分別下滑28.6%、30.7%。
分城市等級看,一線城市成交套數同比下滑39.5%,成交面積同比下滑38.4%。其中,上海和廣州下跌幅度較大,成交面積同比下降幅度均超過40%,北京成交面積同比下滑36%。深圳成交量保持低位水平,一季度受疫情影響較小,成交面積同比增長了2%。
該研究院認為,長期來看,一線城市需求量仍在,疫情后下跌幅度較大的一線城市將出現一定程度的反彈。
一季度,二線城市成交套數同比下滑34.9%,成交面積同比下滑31.7%。不過,也有城市在疫情中表現出較好的市場應變力,如南京和廈門商品住宅成交量在疫情之下保持增長,一季度分別增長6%和11%,其中南京成交量在二線城市中排名第五,表現搶眼。杭州成交量在一季度同比下滑幅度最小,僅5%,總體保持穩定。
上述研究院稱,杭州是全國首個從政府層面全面推出“線上售樓處”制度的城市,有效應對線下銷售停滯問題。南京房管局則早在2月20日就提出房地產線下銷售恢復開放,在全國房地產市場“冰封”的情況下,搶占了市場先機。
“一二線城市下滑幅度較大,主要受疫情嚴重程度影響,預計市場進入恢復期后,一二線城市也將進入快速增長階段,重新成為市場上漲的主要拉動力量。”該研究院分析稱。
在各城市層級中,三四線城市受疫情的影響最小,一季度,三四線城市新房成交套數同比下滑17.1%,成交面積同比下滑15.6%。
3月二手房成交量恢復至去年同期六成
貝殼研究院2日的另一份報告顯示,在其監測的18個重要城市中,一季度鏈家二手房成交量(即成交套數)環比減少39.2%,同比減少44.6%,該季度成交量為近五年季度成交的最低水平。
不過,該研究院也說:“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穩定,3月市場成交快速修復,重點18城鏈家二手房成交量比1-2月成交量增長41.8%,目前成交量已恢復至去年3月水平的63%。市場呈現明顯的“V”形走勢,表明我國房地產市場具有較強的韌性。”
據了解,鏈家重點18城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大連、天津、廊坊、西安、濟南、青島、煙臺、武漢、南京、合肥、杭州、長沙、重慶、成都。
一季度二手房市場快速復蘇,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復蘇力度南強北弱,長三角地區復蘇力度最強,京津冀最弱。京津冀地區(代表城市為北京、天津、廊坊)的恢復程度弱于其他地區,3月成交量大約為去年12月水平的62%,相當于去年同期水平的40%。
二是剛需先行。隨著復工復產穩步推進,因疫情而積壓的需求在3月開始釋放,其中主要是前期積累的剛需快速入場帶動市場回暖。
三是量增價穩,市場反彈并未推高價格。3月重點17城中有14個城市價格均價較1月和2月成交均價下跌。該研究院稱,市場反彈但是并未推高價格的原因在于目前的交易是低位反彈,整體來看絕對水平依舊較低,還沒有到達能讓價格明顯上漲的量級。且整體供需矛盾依舊較為緩和,大部分城市的業主調價中漲價占比不足30%,買方的市場地位高。
對于未來,貝殼研究院預計,二季度二手房市場將繼續復蘇,但長期存在不確定性。數據顯示,3月18城鏈家二手房市場的新增房源量與新增客源量均出現快速回升,其中新增客源量環比增加53.2%,同比增加96.2%,達到2019年以來新增客源量的月度峰值水平。
同時,“賣小房買大房”的改善需求積極入市,二季度改善需求釋放節奏會加快。疫情發生以來,新增掛牌房源中90平以下、小居室房源占比明顯提升,而帶看層面上,大戶型、次新房的帶看占比上升。疫情還使得客戶對于通風防疫條件更好的板樓偏好增強。
分區域看,預計二季度市場復蘇力度為“長三角>二線省會城市>珠三角>京津冀”。
貝殼研究院最后認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保持穩定、國內經濟得到恢復的情況下,二季度后會有一定低迷,到10月份以后會開始活躍。但是,由于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存在嚴重的衰退風險,國內房地產市場也面臨企業和居民端杠桿率較高、疫情導致收入不穩定甚至失業等收入效應的挑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