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末全國大陸總人口14000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6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60%,比上年末提高1.02個百分點。這也是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60%大關。
分省份看,各地的城鎮化率差別很大,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已遠高于60%。第一財經記者梳理了近期各地發布的統計公報及公開數據,當前已經有6個省份的城鎮化率超過70%大關。
三個經濟大省超70%
數據顯示,6個城鎮化率超過70%的省份中,上海、北京、天津三大直轄市位居前三,都超過了80%。這三個直轄市作為城市經濟體,以三產、二產為主,農業經濟占比已經非常小。因此這三個直轄市的城鎮化水平已經可以媲美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
這三大直轄市之后,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在2018年城鎮化率就已經突破了70%,到2019年進一步提升到71.40%,繼續穩居直轄市以外的省份中第一位。
廣東省內區域之間的城鎮化率差別很大。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的珠三角核心區、沿海經濟帶(東西兩翼)及北部生態發展區人口城鎮化率分別為 85.91%、52.70%和 49.73%。也就是說,珠三角地區已經達到了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水平了,粵東西北地區還遠遠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并且成為人口凈流出較大的區域。
廣東省體制改革研究會執行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粵東西北與珠三角城鎮化率的巨大差距,主要源于經濟發展的巨大落差。未來粵東西北的人口有一部分會繼續向珠三角轉移。他認為,粵東粵西這些人口稠密地區的發展,需要依托汕頭和湛江這兩個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為支撐點,引領當地城鎮化的進程。
廣東之外,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和第四經濟大省浙江的城鎮化率在2019年雙雙達到或超過70%,分別為70.61%和70.0%。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經濟大省山東的城鎮化率僅為61.51%,比全國水平略高一點。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山東是農業大省,農業經濟占比較高,農業人口多。同時,山東的城市群發展與珠三角、長三角差距較大。珠三角、長三角城市群中,超大城市、國家中心城市帶來的溢出效應很大,帶動周邊地區中小城市快速發展,而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帶動能力較弱,民營經濟與粵蘇浙有明顯差距。
沿海發達地區加快二次城鎮化
根據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經驗,城鎮化率到70%之后,將明顯放緩。因此對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三個經濟大省來說,城鎮化已經進入到下半場,這些地方正經歷“二次城鎮化”。
相比一次城鎮化過程中人口由鄉到城的流動,二次城鎮化是城市之間的流動,由中小城市向中心城市、大都市集聚。尤其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空間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人口流動也與這一趨勢緊密相關。
浙江省統計局發布的《2019年浙江省人口主要數據公報》顯示,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為5850萬人,與2018年末相比增加113萬人。數據顯示,去年浙江自然增加人口為28.9萬人,也就是說其余84.1萬的增量人口來自于機械增長,即遷入人口。
分地市來看,省內11個設區市的常住人口都實現了增長,其中,杭州和寧波這兩大副省級城市的增量最大,分別達到了55.4萬人和34萬人,兩市合計增量達到了89.4萬人,占了全省增量的八成,可見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態勢愈發明顯。這其中,省城杭州實現了新突破,常住人口由2018年的980.6萬增長到2019年的1036萬人,增量高達55.4萬人,增量一舉超越廣深,在各大城市中領跑。
而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近5年的人口增加了797萬人,接近800萬大關,略等于合肥的人口數量。擁有如此大的增量,很大一個原因是廣東坐擁廣深兩個超大城市,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從近5年來看,廣州常住人口年均新增40萬以上,深圳年均新增則超過50萬。
彭澎說,未來廣東、江蘇、浙江等地的二次城鎮化會繼續加速。當前除了北京和上海這兩個強一線城市外,包括廣深在內的中心城市都在降低落戶門檻。對廣州這樣的大城市來說,除了在中心區發展現代服務業外,在一些外圍區域還可以布局很多先進制造業,對人才和勞動力的需求都比較大。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