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邢臺有一座別樣的AAA級旅游景區——德龍鋼鐵有限公司。很難想象,一家集燒結、煉鐵、煉鋼、軋鋼為一體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竟然可以實現“零揚塵、無污水流出、無黑煙”排放。據了解,這也是河北省首家以在產鋼鐵企業打造而成的國家3A級旅游景區、首批綠色生態工廠。
鋼鐵企業不僅面臨去產能、去杠桿、產業集中度提高的壓力,作為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環保和降低能耗方面的壓力更為突出。“鋼鐵企業如何把壓力和挑戰轉化為機遇,迫在眉睫。”德龍鋼鐵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郭玉賓表示,從高污染、高能耗,到低排放、高質量,鋼鐵行業這一系列的轉型升級,智能制造新模式的應用功不可沒。他是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鋼鐵工業智能制造發展論壇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智能制造、融合創新將是鋼鐵工業今后一段時期的主攻方向。”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遲京東表示,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以及信息化社會的到來,鋼鐵工業迫切需要在信息化環境下加快形成企業管控的高度集成和高度協同的一體化運營體系,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綠色低碳鋼鐵制造體系,以網絡化為基礎的產業鏈集成體系,以及以數字化為手段的鋼鐵產品全生命周期管控體系。
壓力:快速轉型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發布了2019年1~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數據顯示,1~5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15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減少,其中,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下降51.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下降22.4%。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其會員鋼鐵企業實現利潤總額855億元,同比下降18.15%。
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屈秀麗表示,一段時間內確實出現鋼鐵行業成本大幅上升、企業效益明顯下降的情況。“進口鐵礦石價格大幅上漲和環保壓力是主因,也有資本炒作因素,不可持續。”不過,她認為,今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運行總體平穩。
4月份,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5部委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的意見》,要求全國的鋼鐵企業逐步改造,大幅降低排放水平。業內專家表示,超低排放改造實際提高了企業的生產門檻。一些中小鋼鐵企業將逐步退出市場,鋼鐵行業或將開始新一輪的兼并重組。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我國鋼鐵企業數量眾多,但集中度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嚴重制約了我國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近年來,國內大型鋼鐵企業紛紛并購重組,行業集中度有所回升,但仍然與行業有序發展和產業政策的要求有較大差距。從全球并購重組周期、鋼鐵產業內在規律和企業發展需求的角度看,推進我國鋼鐵企業兼并重組是大勢所趨。
遲京東分析,當前,數字化、網絡化、綠色化、個性化、定制化、注重用戶體驗和價值創造的智能制造發展方興未艾,綠色低碳、融合創新、網絡智能、共享共贏正成為智能制造發展的新特點。
潛力: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是鋼鐵行業轉型升級的現實需要,也是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李新創表示,目前,鋼鐵智能制造正處于起步階段,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將實現大規模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重要的著力點。據了解,我國鋼鐵行業在基礎自動化、過程自動化和企業經營管理系統等方面取得很大進步,為鋼鐵行業智能制造奠定了較好基礎。業內現已打造9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智能車間、智慧礦山、大規模定制等試點示范項目取得一定成果。
除了轉型升級壓力倒逼之外,鋼鐵業走向智能制造是大勢所趨。智能制造的許多理念和目標,在鋼企中早有探索,且部分企業也已實現。例如,“智能制造”強調的個性化定制,在鋼鐵行業稱為“標準+ɑ”。在鋼鐵業推進智能制造能帶來多方面的價值,如提高服務水平、促進安全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節能減排、降低生產成本等。
工信部指導的《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18)》顯示,2018年,我國工業企業兩化融合指數達到52.8,鋼鐵行業兩化融合指數達到51.2,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8.7%,應用電子商務的企業比例超過50%。盡管面臨著產能過剩、結構失衡、能源環境等巨大壓力,但總體上看,大型鋼鐵企業在實現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同步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積極探索大數據在研發、生產能源管控、質量控制等方面的應用,有效支撐了行業整體制造水平和能力的提升,集約高效、實時優化的智能生產新體系正逐步構建。
為把握新的發展機遇,民營鋼鐵企業也在加速布局智能制造。天津榮程、邢臺德龍、四川德勝、河北鑫達、山東石橫特鋼、東海特鋼等鋼鐵企業競相推進智能制造,積極探索企業智能升級的解決方案。
事實上,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鋼企迫切需要推進智能化以實現降本增效。比如,原料成本占鋼鐵企業成本的60%~70%,基于人工經驗的配料無法取得最經濟的配比,但系統利用運籌學算法,在同等條件下幾秒即可得出穩定生產的最優方案。
推力:需標準先行
專家指出,盡管我國鋼鐵企業推進智能化發展的熱潮興起,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比如,鋼鐵企業智能制造水平不均衡,自主創新能力較弱;數字化、網絡化亟待補課,智能化應用處于初級階段;目前面向鋼鐵行業進行智能制造專項服務的服務機構雖多,但市場較為混亂,處于無序狀態,專業人力資源儲備也不夠。
遲京東表示,智能制造發展必須與標準化建設緊密結合。標準規范是鋼鐵產業兩化融合、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也是企業智能制造發展、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是支持企業智能制造發展的重要準則。要加強標準化工作,支撐鋼鐵產業智能制造加快發展。智能制造發展是一項涉及面非常廣泛的系統工程,涉及大量的標準和規范,現有的標準和規范已不能完全滿足智能制造發展的要求,必須建立和完善符合智能制造發展要求的標準體系。
他表示,加快標準化體系建設與標準推廣將為企業智能制造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目前,鋼鐵行業在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標準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標準體系不完善,特別是前沿領域標準建設有待加強,需要加快補齊標準化體系的短板;二是標準化工作的基礎支撐體系有待進一步夯實,需要加強標準化組織建設和人才培養;三是標準化貫標的廣度和深度需要加強,已有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標準貫標的企業數量還很少,需要加快進度。鋼協將為企業交流合作、對標提升提供服務平臺,促進智能制造跨業務主體、跨行業邊界的多層次合作共贏,合理建立鋼鐵產業智能制造發展新優勢,推動實現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
“鋼鐵企業必須把智能制造融入鋼鐵企業全流程和智能決策過程中,做到精準、高效、優質、低耗、安全、環保,全面提升發展質量。”李新創表示,面向未來,應進一步加強政策支持、建立完善的鋼鐵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快人才培養、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鋼鐵行業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的智能轉型與升級。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