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全國1~3月粗鋼產量2.31億噸,同比增長9.9%,創下近年來一季度產量新高。尤為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往往是全年的低點,今年一季度日均粗鋼產量256.7萬噸,而2018年全年的日均粗鋼產量才為254萬噸。隨著更多的信息披露,過去的一個季度,鋼材價格遠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同時大宗原燃料煤炭和礦石價格大幅上揚,產品成本處于階段性高位,鋼企利潤正在迅速收窄。這也意味著,鋼鐵產能過剩的苗頭重現,如何正確應對這樣的市場行情?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呂桂新就此情況表示,部分地區和企業投資鋼鐵行業的意愿增強,產能擴張沖動明顯,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時有發生。“今年,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嚴禁違法違規新增鋼鐵產能。各地要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進一步加強產能置換審核把關和監督落實,確保產能置換和嚴禁新增產能既定政策執行到位。”
新鋼鐵產能過剩趨勢冒頭?
一季度產量同比創下新高的同時,國內鋼企業績卻在紛紛“報憂”。據統計,截至目前,鞍鋼股份、華菱鋼鐵、柳鋼股份、韶鋼松山、太鋼不銹5家鋼鐵上市公司已發布了2019年度一季度業績預告,歸屬于上市股東的凈利潤均呈下滑態勢,除華菱鋼鐵下降25.68%~32.20%之外,其余4家均下降70%左右。各家企業在業績報告中均提到市場為主要因素。
“中國鋼鐵行業新一輪的產能過剩正在到來。”鋼之家鋼鐵網董事長吳文章表示,隨著之前一輪包括“地條鋼”在內的無效產能去掉之后,新的一批產能正在涌入。具體來說,產能增加的分為幾塊:一是調整產業局部造成的產能增加,比如內部產能向沿海調整等;二是搬遷重建,如果按照國家規定嚴控新增產能的話,這部分是不應該新增產能的,但往往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被地方政府、企業放大;三是“地條鋼”,這些企業之前可能已經申報了電爐煉鋼的產能,導致有一部分已經轉化為合規的電爐煉鋼了。基于上述因素,他認為,“這樣就導致鋼鐵產能等于進行了一輪新建,預計在2~3年內,新增的煉鋼產能會達到2億噸以上,這樣就造成了新一輪的產能過剩。”
這樣的觀點并不是一家之言。鋼鐵行業資深分析師徐向春表示:“壓縮過剩產能目標任務完成后,一些產能置換的項目開始投產。同時,前幾年經營困難的企業通過重組恢復生產。因此,產能開始出現一定的擴張。”他認為,鋼鐵產能過剩的風險重新開始加大。
在近期舉行的“2019(第十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提出,雖然去產能成果顯著,但產能擴張、產能置換、地條鋼“死灰復燃”問題頻出,隨著后續合規產能的持續釋放及產能利用率不斷提高,現有脆弱的供需平衡態勢有可能被再次打破。因為,下游行業壓力遲早會反作用到鋼鐵行業,鋼鐵行業難以長期保持高速發展。
擴產沖動明顯鞏固成果難度加大
全聯冶金商會會長張志祥表示,中國鋼鐵工業由數量型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其主要特點是,產量已經由供應數量的不足轉向品種結構性矛盾,鋼鐵產品的需求進入了飽和期。
張志祥提出,需要引起重視的是,在供求關系的動態平衡的條件下,由于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的提高,生產能力會隨之提高,加上新建產能釋放,如果行業自律不足,產量過剩會隨時出現。他認為,2019年鋼鐵產量超過2018年的水平是大概率事件,這也意味著由基本平衡向供過于求轉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產量逐年增加的這3年,行業利潤也在日益可觀。2018年,鋼企的噸鋼利潤一度突破千元大關。中鋼協人士透露:“在企業尚有利潤面前,誰也不愿意激流勇退做貢獻者。”
冶金規劃院院長李新創表示,今年1~2月,鋼鐵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生鐵、粗鋼、鋼材分別同比增長9.8%、9.2%和10.7%,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與國內的高增長相比,全球粗鋼產量增幅僅3.9%)。前兩月,鋼廠效益下降38%,銷售利潤率由去年的平均6.9%下降到現在的3.5%,企業虧損面增加10個百分點,有近1/4的企業虧損。一方面是鋼產量快速增加,另一方面是原材料礦價的提升。李新創說,鋼材低價位與礦價上挺造成今年鋼企效益驟降。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開的一季度部分鋼鐵企業經濟運行座談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劉振江指出,受利益驅動,“地條鋼”死灰復燃、產能變相增長、合規產能釋放過快的沖動確實很大。“如果需求的增長速度不及供給,產量的慣性增長和利益驅動的增長將加劇供求矛盾。”
“在高額利潤驅動下,部分地區和企業投資鋼鐵行業意愿非常強烈,產能擴張沖動明顯,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時有發生。”呂桂新認為,隨著后續合規產能的持續釋放及產能利用率不斷提高,現有脆弱的供需平衡態勢有可能被再次打破。
2018年,我國粗鋼產量9.28億噸,創歷史新高。嚴禁新增產能已經成為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鞏固的關鍵。
推進結構優化調整需攻堅克難
“鞏固去產能成果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呂桂新表示,要由全國性總量壓減重點轉向結構性優化調整。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部委將繼續督促未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的省份加大工作力度,把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去產能的重要抓手,加快實施整體退出、關停出清,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進一步研究強化環保、土地、能源、水資源等要素的約束作用,促進京津冀等環境敏感地區鋼鐵產能向外轉移,降低區域鋼鐵總量,優化空間布局結構。持續推進京津冀等重點區域鋼鐵工業結構調整,明確能源消耗總量、污染物排放總量隨鋼鐵產能跨地區轉移的具體要求。鼓勵高爐-轉爐長流程企業轉型為電爐短流程企業,重點在有環境容量,有市場需求,有廢鋼資源,鋼鐵產能相對不足的地區有序引導電爐短流程煉鋼發展,最終形成合理的鋼鐵長、短流程布局結構。
據悉,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推進結構優化調整需攻堅克難。京津冀及周邊與長三角等地的鋼鐵產能過度集中,高爐-轉爐長流程占比過重。以京津冀地區為例,基于全國2.2%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國25%的粗鋼產量,高爐-轉爐長流程占比約為98%。單位面積污染排放和能源消耗總量大的問題十分突出,加之地方政府傾向于在省內甚至市縣范圍內對鋼鐵企業進行簡單化異地搬遷,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鋼鐵產能總量和地區環境容量之間的矛盾。
呂桂新表示,違法違規建設問題時有發生,存在假借鑄造、鐵合金或循環經濟名義生產鋼鐵產品,試圖將停建冶煉項目恢復建設,違規新上電爐鋼等違法違規建設問題。“地條鋼”死灰復燃的行為更加隱蔽,仍有個別企業鋌而走險。此外,還有不嚴格執行產能置換政策的問題。“今年,有關部門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嚴禁違法違規新增鋼鐵產能。”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獲悉,今年部際聯席會議將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易發高發的重點省份,組織開展一次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抽查,繼續利用衛星遙感、電力監測、舉報平臺等手段,對鋼鐵產能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露頭就打的高壓態勢。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