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直傳言的“神電”合并終于落地。8月28日下午,國資委發布公告,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并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至此,央企數量已降至98家。
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
6月5日,中國神華與國電電力公告因控股股東籌劃重大事項而同時停牌。在8月28日宣布重組后,中國神華H股直線上漲逾3%,截至收盤,漲2.08%,報19.600港元。國電電力和中國神華A股仍處在停牌之中。
公開資料顯示,神華與國電均屬于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國有企業,在2017年世界五百強排名中,國電集團位列第397位,神華位于第276位。
煤電重組從去年起已提上日程。去年7月26日,國務院公布《關于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指導意見》,規定石油天然氣主干管網、電網等實行國有獨資或絕對控股,同時明確表示推進電力行業并購重組。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再次表示,要深入推動中央企業的重組。
截至2016年12月底,國電集團資產總額達到8031億元。根據神華官方披露的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4月底,神華集團總資產達10143億元,由此看來,兩家企業合并后,資產總額將超過1.8萬億元。
截至目前,兩家央企旗下共有8家上市公司,其中國電集團旗下有7家(國電電力、長源電力、英力特、龍源技術、*ST平能、龍源電力、國電科環),神華集團旗下有1家(中國神華)。重組消息發布后,二者旗下上市公司紛紛發布公告,宣布實際控制人變更。8月28日晚間,*ST平能、龍源技術分別發布公告,本次合并實施完成后,公司實際控制人將由國電集團變更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今年上半年煤價一直在高位波動,作為中國最大煤企,8月26日,中國神華披露2017年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利潤350.89億元,同比增長93.4%,凈利潤243.15億元,同比增長147.4%。
國有企業已“提前”減至百家
8月21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中國工藝公司整體并入中國保利集團公司,成為其全資子企業,這意味著國資委此前提出的國企年內減至百家以內的計劃已提前完成。
專家此前分析,央企重組將加速推進,減至90家以內。
今年以來,央企重組動作不斷,據統計,從去年6月至今,已有八次央企重組。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李錦分析,目前煤電領域因產能過剩,企業集中度低等因素,是央企重組的重點推進領域。
觀點
“神電”整合有助于煤電價格穩定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神華與國電最終聯手,將使得產業鏈優勢互補。煤炭企業與發電企業重組,形成同一主體是煤電聯營的較好形式,能夠形成全產業鏈競爭優勢,發揮協同效應。
“五大發電企業的組建成為上一輪電改的亮點,使得發電端引入競爭。但隨著五大發電企業在火電等領域的競爭日益加劇,重復建設、同質化競爭、內耗嚴重的問題也逐漸暴露。”李錦介紹,“神電重組,主要的意義在于整合煤電產業鏈條,過去二者的關系就像蹺蹺板,由于電價為國家制定,電企無法將壓力轉移到消費者身上,所以煤價上升時,電企利潤壓力加劇會導致虧損,將二者整合可以關系平衡,定價穩定,對煤、電都有好處。”
“此前電力領域改革一直不太順暢,資源型行業中,實際上邊界很清楚,此次將國電與神華整合,就是打通了產業的上下游,未來探索空間更大。”國資專家祝波善告訴新京報記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央企重組,大多為大企業兼并小企業,比如說寶鋼和武鋼重組為保武集團,武鋼在重組前一度巨虧,而這次最大的不同是,這兩家效益都不錯,重組后二者融合會有難度。”
兩大巨頭合并,是否會造成新的壟斷?祝波善分析,目前來看還不會,畢竟還有五大發電集團,各自覆蓋對象有差別。
“電力行業本身就有高度分散的特點,合并后的中國能源集團將擁有更強的議價權,打破過去的均衡局面,對其他物價電力集團會形成壓力,加快競爭。”李錦預測,“下半年央企重組會聚焦四大行業,煤電、重型裝備和鋼鐵,在重組模式上依然會是強強聯合和大吃小相互推進。”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