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12年的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中的“重頭戲”。五年的時間,我國完成了現代增值稅制度的華麗轉身,實行60多年的營業稅退出歷史舞臺,增值稅對三次產業實現全面覆蓋。
營改增同時是近年來我國實施的減稅規模最大的改革措施,迄今已累計減稅1.61萬億元。眾多企業案例說明,通過實施營改增,全面打通抵扣鏈條,不僅解決了重復征稅問題,更實現了全產業的減稅效應。
更為重要的是,營改增為深入推進稅制改革積累了經驗。下一步,按照國務院的部署,將對稅率結構不合理、少數納稅人因抵扣不充分導致稅負增加等問題“對癥下藥”,并將推動增值稅立法進程。
成效 稅制平穩轉換 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我國營改增于2012年1月1日在上海率先拉開大幕,五年時間,從上海到全國,從部分行業到所有行業,營改增完成了從局部試點到全面推開的改革過程。
回顧營改增的五年歷程,稅務部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2011年,上海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57.9%,而當時北京是接近80%。上海要想謀求強勁的可持續發展,提高第三產業比重迫在眉睫。2012年,營改增帶來了發展契機。重復征稅負擔較重、處于抵扣中間環節,又與生產、流通、生活聯系緊密的交通運輸業和現代服務業,成為首輪試點行業。
不到一年,上海的試點就產生了顯著效應,2012年9月,營改增試點范圍擴大到北京、江蘇等8個省市,當年減稅就達到420億元。為避免稅收政策“洼地效應”,2013年8月,“上海模式”推廣到全國。2014年,與第二產業關聯度較高的鐵路運輸業、郵政業、電信業等行業納入試點,并在全國推開。跨區域、跨行業抵扣鏈條的形成,強化了區域內外、上下游企業之間的聯系。此時,全面營改增的條件已經成熟,甚至已經成為迫切的需要。
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迎來全面推開。我國實行了60多年的營業稅完成歷史使命,退出歷史舞臺,同時增值稅在我國實現了對國民經濟三次產業的全面覆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營改增因涉及納稅人多、覆蓋面廣、業態復雜等特殊性和困難性而備受國際關注。過去的五年,中國克服種種困難,將改革由點到面、由局部向整體逐步推開,最終取得全面勝利,實現稅制平穩轉換。
據統計,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的營改增改革,迄今已累計減稅1.61萬億元。其中去年5月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以來已累計直接減稅8500多億元,實現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作為改革“領頭雁”的上海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上海市國稅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6年,上海營改增累計減稅逾1967億元。其中,2016年,營改增試點四大行業累計減稅約840億元。
紅利 抵扣鏈條全打通 增添經濟新動能
營改增全面推開后,增值稅抵扣鏈條全產業打通,制度性重復征稅因素得以消除。“營改增實現了我國增值稅在覆蓋范圍和運行機制上與國際先進稅制的接軌,為建立現代增值稅制度奠定了基礎。”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胡怡建說。
中國聯通山東分公司由于部分行業未納入營改增,公司上游產生的基礎設施投資、人員勞務費用、廣告營銷費等不能抵扣。“連續兩年稅負都出現了上升,心里很著急。”公司財務部副總經理謝士棟回憶。這種“陣痛”刺激著企業在采購、營銷模式上想辦法,而這些并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狀。2016年,全面營改增推開,增值稅抵扣鏈條全線打通,局面很快被扭轉。截至今年5月,山東聯通營業收入增長5.6%,累計抵扣稅款17.56億元,稅負下降3.5%。
業內專家指出,營改增后,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轉型。而抵扣鏈條的打通,使制造業稅負進一步減輕,加快了企業轉型升級,推動了實體經濟發展。受益于營改增的創新創業也蓬勃興起,既有利于擴大就業,又增強了市場活力。可以說,營改增催生的市場新規則為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動能。
以服務業為例,以前營業稅制度下服務外包的環節越多,重復征稅越嚴重,很多企業走“大而全”的路線,不利于發揮比較優勢,現在增值稅可以“環環抵扣”,加快了上下游企業的社會分工和專業化發展。例如,青島市目前已有468家規模以上企業完成主輔分離,分離出上千家現代服務型企業,形成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在拉動服務業發展的同時,營改增也極大促進了制造業發展。抵扣鏈條打通后,包括原增值稅企業在內的制造業企業外購服務、不動產等支付的增值稅都可以抵扣,稅負進一步減輕。數據顯示,五年來,我國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的比值從2012年的9.8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8.61%。我國以更低的稅負更好地促進了制造業的持續發展。
深入 重點推進增值稅立法進程
更為重要的是,營改增為深入推進稅制改革積累了經驗。財稅部門專家指出,梳理總結營改增的經驗,之所以能夠順利推進并釋放紅利,首先離不開稅制的科學設計,其次也是來自稅收征管的“給力”落實。
“五年來,每一次的行業擴圍和試點推開,首先考驗的就是制度設計。”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對記者表示,按照現代增值稅稅制的要求,實現“寬稅基”的增值稅對貨物和服務的全覆蓋,根據完善消費型增值稅制的導向,將不動產納入抵扣范圍等都是不能偏移的大方向。
改革爭在朝夕,落實難在方寸。五年營改增涉及1600萬戶企業納稅人、1000萬自然人納稅人,如何確保稅制平穩轉換,不影響其正常經營,這又是一大難關。“一下增加了2000多戶納稅人,辦稅大廳擠得像菜市場。”面對營改增后“爆滿”的場景,江西省萍鄉經開區國稅局辦稅服務廳主任陳超越當時很是擔心。營改增后,全國的辦稅服務廳普遍承受著這樣的壓力。為解決難題,稅務總局陸續出臺20項共100條納稅服務措施,各級稅務機關結合實際細化措施上萬條。
據統計,全面營改增期間,全國稅務機關增設辦稅窗口17386個,建立9338個國地稅聯合辦稅服務廳、3.6萬個聯合辦稅窗口,日均受理專項咨詢電話12.9萬通,打通了改革落地的最后“一公分”,確保了全面推開營改增這場戰役的勝利。
當前,營改增改革仍未收官,還將繼續深入推進。一個月前,營改增改革再次邁出新步伐:原有四檔稅率被簡并為三檔,原按13%征稅的23類貨物稅率統一降為11%。按照8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部署,下一步,還要認真總結研究試點經驗,包括針對改革中仍然存在的稅率結構不合理、稅收政策和征管措施不完善、少數納稅人因抵扣不充分導致稅負增加等問題對癥下藥,推動改革不斷深化。
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繼續完善制造業、金融業、建筑業等行業增值稅政策,健全抵扣鏈條。深入推進增值稅改革,進一步優化稅率結構,合理設置稅率水平。并加快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立改廢進程,把營改增試點成果用法律規范確定下來,使改革紅利惠及更多企業和群眾。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