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今年處置300戶“僵尸企業”
有關負責人表示,化解產能過剩、處置“僵尸企業”將是今年央企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報見習記者 杜雨萌
“鼓勵兼并重組有利于緩解因處置‘僵尸企業’而產生的就業壓力,但不是簡單的合并。”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通過兼并重組不僅可以降低就業壓力,還可以加速生產要素向新增產業轉移,這對于供給結構升級是效率最高的模式。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做好2017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將處置“僵尸企業”作為化解過剩產能的牛鼻子,抓好推動鋼鐵行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工作方案的落實,實施煤炭行業“僵尸企業”處置工作方案,做好“僵尸企業”分類處置。對于長期停工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沒有生存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僵尸企業”,加快實施整體退出、關停出清、重組整合。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年,既要加大力氣推動去產能,還要著力推動去杠桿工作,在這之中,清理“僵尸企業”的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但不可忽視的是,今年清理“僵尸企業”仍面臨挑戰:一是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的沖擊;二是國有企業配套改革和去杠桿政策的具體落實情況。
作為中央企業的心頭之患,“僵尸企業”對于中央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質增效是一個比較大的障礙,同時也是企業減利的最大出血點。對此,國資委已對處理“僵尸企業”作出了具體安排。
國資委有關負責人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化解產能過剩、處置“僵尸企業”將是今年中央企業的重要任務之一。具體來看,2017年要化解鋼鐵過剩產能595萬噸、化解煤炭過剩產能2473萬噸,在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行業開展去產能工作。此外,今年還將完成300戶“僵尸企業”處置任務,完成500戶特困企業專項治理。
劉向東認為,今年再提處置“僵尸企業”的任務主要是針對國有企業,旨在進一步提高國有資本的使用效率,讓沉淀在“僵尸企業”的資源能活起來,增強國有資本的活力、影響力和控制力。通過推進鋼鐵等行業中的“僵尸企業”兼并重組,一方面能減少陣痛、降低經濟運行風險,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
在劉哲看來,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有助于產業轉型升級。而在結構性改革與供給升級的過程中,政府可進一步發揮服務和引導作用,也可以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起到“孵化”作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