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瑞華會計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張連起20日接受采訪時表示,減稅會帶來政府財政收支平衡的壓力,但要讓企業過好日子,政府就必須過緊日子。從長周期看,減稅可以刺激經濟增長,擴大稅基,反而會增加稅收收入。
他分析說,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升級、產業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的階段,實體經濟不景氣、民間投資意愿不足。把營改增等減稅措施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棋局中的關鍵一招,正當其時。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在政府與市場關系維度上,中國以營改增為建立現代財稅制度的標志點,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提供更有利的稅制環境。
張連起認為,全面推進營改增,能有效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增加有效供給。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同比減少0.17元。
全面推進營改增,能促進專業化分工協作,延長產業鏈。張連起解釋,制造業購買相關服務,尤其是生產性服務,如技術研發、技術轉讓和咨詢服務,可以獲得增值稅發票作為進項稅額抵扣,與營業稅征收條件下服務不能抵扣的情形相比,相當于給制造業帶來了稅收優惠。
張連起的觀點,得到了官方統計數據的佐證。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公布的消息說,2016年前三季度,全國服務業稅收完成61704億元,增長8.2%,占全部稅收的比重達到57.3%,新舊動能轉換正在顯現。與此相對應的是,部分高端制造業稅收增長較快,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增速快于制造業整體增速8.4個百分點,反映出創新驅動催生經濟發展的新活力。
張連起分析,營改增對產業鏈的協調發展,產生了越來越多正面“外溢效應”,合并、分立等重組事項大幅增加。企業的研發、設計、營銷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主業剝離出來后,更加專注于提供專門化服務,成為效率更高、專業更強的創新主體,催生了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注入了稅制動力。
張連起說,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初創企業對于稅負往往更為敏感,減稅將極大地提高其存活率和競爭力。全面推進營改增,能強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雙創”更廣闊的空間。前三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10.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高4.8個百分點。今年5月1日以來,四大行業新辦戶數逐月穩步增加,累計增加53萬戶,帶動了就業創業。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