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不在于預判一時的潮汐方向,而在于成為塑造潮汐的力量。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既有前行的定力、發展的活力,也有道義的感召力
習近平主席日前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代表時,重申中國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利用外資的政策沒有變也不會變。在國際形勢更趨動蕩的當下,中國堅持開放發展,被各方普遍視為“確定性的綠洲”。
改革開放的歷程是中國與世界雙向奔赴的歷程,外資企業在華發展的成功故事就是生動縮影。當前,外商在華投資覆蓋20個行業門類、115個行業大類,累計設立企業124萬家,投資額近3萬億美元。外商來華投資,普遍得到豐厚回報。有的從單一業務擴大為綜合經營,有的從駐足一地拓展為多點開花,有的從一個工廠壯大為企業集團,企業實力數倍、數十倍乃至上百倍增長。據德國媒體報道,2024年僅德國企業就在中國新投資了57億歐元,“絕大多數德國企業都希望留在中國”。今年以來,一批重大外商投資項目接連落地中國,計劃投資額高達330億美元。這充分說明,中國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必然是外商理想、安全、有為的投資目的地。
中國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以實際行動拓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從中國—馬爾代夫自貿協定正式生效,到297項商品新增至海南自由貿易港“零關稅”原輔料清單;從首家外商獨資三級綜合醫院在天津開診,到首批13家外資企業正式獲批經營增值電信業務……一系列開放政策落地,推動人流、物流、資金流加速流動。今年前兩個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近60%,中歐班列進出口過貨量同比增長15.4%。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前3個月,中國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數同比增長了34.9%。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也是中國為世界現代化賦能的作為擔當。從舉辦進博會、服貿會、廣交會、消博會,到攜手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共建“一帶一路”,中國不斷為世界經濟發展注入開放活水。從中國新能源汽車引領全球風尚,到中國綠色技術賦能各國低碳轉型,從首發經濟在中國市場日趨火熱,到外資企業競相在中國研發、為中國研發……超大規模市場的機遇暖流、創新生態的“雨林效應”、日益完善的法治護航,構筑起各國企業深耕中國的長期機遇,雙向奔赴的合作浪潮將繼續見證中國與世界的共同成長。
習近平主席強調,“落實開放舉措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時不我待的緊迫感,體現了對發展大勢的敏銳把握,彰顯了頂住逆風逆水的戰略定力。亞洲開發銀行行長神田真人表示,當前國際貿易碎片化加劇,中國致力于進一步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不但實現自身經濟穩健增長,也為促進亞洲和全球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會長譚森表示,中國強調“開放”“多邊主義”,向各界釋放了強有力的穩定信號。
真正的歷史自覺、歷史主動,不在于預判一時的潮汐方向,而在于成為塑造潮汐的力量。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堅定推動普惠包容的經濟全球化,既有前行的定力、發展的活力,也有道義的感召力。展望未來,更多開放合作的新故事將在中國書寫,中國開放發展的信心將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信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