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川眉山,國家電網工作人員通過無人機開展輸電線路巡檢。 |
![]() |
中國電信臨港智算中心。 |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們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是推動我國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重要戰略資源。”
為更好擁抱人工智能,國務院國資委部署實施中央企業“AI+”專項行動。中央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了哪些進展?未來將如何加快布局?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推動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轉型,當好智能算力“提供商”
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有三大要素:數據、算法、算力。其中,算力被稱為人工智能的“發動機”。
“強大的算力,讓大模型的訓練成為可能,可以大幅縮短模型訓練時間,支持模型進行實時分析和決策,并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迭代創新。”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黃智勇說。
近年來,中央企業主動融入國家算力布局,加大算力資源投入力度。
從算力布局上看,既有滿足大模型集中訓練需求的大規模智算集群,也有滿足推理算力需求的邊緣節點。
例如,中國電信基本形成“2+3+7+X”智算布局,兩大公共智算中心輻射全國,三大熱點區域滿足超大規模集群需求;中國聯通加快推進數據中心向智算中心升級,建成300多個訓推一體的算力資源池;中國移動建成了2個超萬卡智算中心、13個區域智算中心及1500個邊緣節點。
從技術能力看,我國萬卡集群的設計建設能力實現新突破。
萬卡集群是指由一萬張及以上的加速卡(如GPU、TPU或其他專用AI加速芯片)組成的高性能計算系統,用以訓練基礎大模型。
以中國電信臨港智算中心為例,其創新性地采用網絡中置、算力分層的“魔方”型布局,巧妙繞過IB網絡50米傳輸的局限,實現了單一集群內萬卡高速互聯。
從算力調度看,算力“高速公路”及算力平臺正在加速打造。
為滿足算力數據的流通需求,中國移動投用400G全光骨干網,編織了一張貫穿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200多個城市的算力“運輸系統”。“相比上一代干線網絡,400G全光骨干網傳輸帶寬提升4倍、樞紐間時延均低于20毫秒、關鍵主用鏈路時延降幅達20%、單比特能耗降低65%、單比特成本下降20%。”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程建軍說。
為更好統籌、調度算力資源,中國電信自研“息壤”平臺,能夠在全國范圍內實現每分鐘數萬次、每天上千萬次的算力統籌調度,滿足千行百業對算力的需求。中國移動則推出“算網大腦”,實現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統一調度,推動算力成為像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社會級服務。
“從目前態勢看,算力基礎設施依然是人工智能發展的重要支撐。下一步中央企業將持續加快智算資源建設。”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負責同志說,三大運營商要深度參與訓練場建設,為訓練更加復雜的AI模型提供算力支撐。
推出三大通用大模型,未來將持續提升模型能力
近年來,人工智能領域正在迎來一場由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引領的爆發式發展。蛇年春節,深度求索(DeepSeek)橫空出世,引發全球關注。中央企業在通用大模型領域又有哪些進展?
日前,中國移動推出自主研發的九天深度思考大模型,標志著九天大模型從“快速應答”向“深度思考”邁出重要一步。
會思考的九天大模型能干啥?“九天深度思考大模型具備數學推理能力、文字組織能力及豐富的行業知識,測試結果顯示其在奧林匹克數學考試題中表現優異。”程建軍說。
早在2013年,中國移動就啟動人工智能底層技術的研發。經過10余年積累,目前九天通用大模型通過“雙備案”,具備全模態、復雜推理及智能體應用能力。程建軍介紹,九天大模型最突出的特點是全棧自主可控,實現大模型從數據構建、預訓練、微調到推理全鏈路核心技術自主掌控。
中國電信的星辰大模型則在視頻生成領域實現突破:去年12月5日,中國電信發布首款基于星辰大模型的視頻生成模型,只要輸入故事文本,模型即可自動生成劇本視頻,不僅能從容駕馭多個主角,還能流暢切換多個場景。
日前,該模型在權威視頻生成評測榜單VBench中排名第一。“VBench有16個評分項目,覆蓋了模型的畫面穩定性、語義一致性、空間場景以及視覺風格等核心能力,其中有5項得分超過99%。”中國電信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李學龍說。
作為可對外提供完備全模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的大模型,星辰大模型除了在視頻生成領域頗有建樹,在語音研發方面也取得積極進展。
星辰語音大模型支持30種方言自由混說,突破單一模型只能識別特定單一方言的困境。當前,星辰語音識別及生成能力已應用于12345市民服務熱線、數字人、萬號智能客服等領域。
李學龍介紹,星辰大模型秉承開源理念,開源模型下載量超1.3萬次。在國際權威評測榜單OpenCompass,星辰百億參數大模型整體性能評分處于國內同級別參數模型前列。
中國聯通則推出元景大模型,實現語言、語音、視覺、多模態等全模態覆蓋。特別是其今年發布的元景思維鏈大模型,既擁有深度思考能力,又能做到簡單問題簡單回答,避免過度思考造成算力消耗,實現了大模型“慢思考”能力高性價比落地應用,平均節省約30%推理計算量。
目前,元景思維鏈模型已在多個社區全面開源。“面向未來,中國聯通將持續升級基礎模型能力,不斷量化和擴展模型能力邊界,深化與國產算力的合作,為千行百業提供更懂行業、更加安全普惠的數智服務。”中國聯通副總經理郝立謙說。
“下一步,中央企業自研大模型要持續提升模型復雜推理、多模態理解生成、輕量化低成本部署等能力,加快推進應用體系建設。”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負責同志說。
場景應用競相落地,已有超500個場景應用人工智能
場景應用是中央企業發展人工智能的最大優勢所在,也是最大的責任所在。截至目前,中央企業在工業制造、能源電力、智能網聯汽車等重點行業、超500個場景布局應用人工智能,科研、生產、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顯。
人工智能,讓巡檢更便捷。以國家電網為例,其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達131萬公里,很多輸電線路位于高海拔、崇山峻嶺中,巡檢難度大。國家電網通過投入近4萬臺無人機,再配合人工智能線路缺陷識別技術,年智能巡檢桿塔1000萬基,減少人工登塔次數40%,巡視效率提升2倍以上,實現了電網運維模式的重大變革。
人工智能,讓電力調度更精準。哪里電多了,哪里缺電了,怎么調電最經濟,依托人工智能負荷預測系統,南方電網實現了未來10天電力負荷需求精準預測,累計產生經濟效益數億元。
例如3月22日,系統精準預判廣東晚峰用電負荷高企、電力供應緊張,綜合研判云南新能源發電大量富余、可發電量較前一日大幅增加0.73億千瓦時。依托此數據,運營人員精準開展電力生產計劃安排,將云南等西部省區清潔能源精確輸送到粵港澳大灣區負荷中心,實現了清潔能源的高效利用。
人工智能,讓研發設計更高效。日前,中國中車集團推出高速動車組空氣動力學智能化仿真大模型,推動高速列車氣動仿真計算從“天級”提升至“秒級”。
在高速列車領域,空氣動力學效應是整車設計的關鍵問題,直接影響列車的運行安全和節能環保。以“復興號”研發為例,從概念設計階段,就需對多種車頭、受電弓、風擋等關鍵部件進行數百次氣動阻力仿真分析,反復迭代優化列車外形。“傳統的氣動仿真方法計算量大、計算周期長,車輛定型往往耗時數月時間,影響創新效率。”中國中車集團副總裁劉可安說,仿真大模型則將計算效率由24小時縮短到10秒級,結果誤差與傳統仿真相當。
人工智能,讓技能培訓更實用。中國聯通元景大模型聚焦產業端,其在立訊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變身5G數字人教官,幫助企業降低50%的用工成本。
“身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立訊精密存在人員流動頻繁、產品迭代快、精密制造工藝復雜、人工操作易出錯等痛點,對及時培訓、規范操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郝立謙介紹,元景大模型5G數字人教官實現了從“人教人”模式向“一對多”數智化標準教學的轉變,新員工培訓周期由2周縮短至1周。同時開創“邊學邊解答,邊做邊糾正”智能培訓新模式,一旦發現有不良操作動作,及時干預,經濟效益提升預計可達1.3億元/年。
2024年,中央企業人工智能產業投資增速達46%。“下一步,國務院國資委將更加突出應用領航,瞄準戰略意義強、經濟收益高、民生關聯緊的高價值場景,強化行業協同,加大布局力度,更好服務千行百業。”國務院國資委規劃局負責同志說。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