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進口國的心情則相對復雜。油價下跌能降低生產成本,航空業和海運業更是受益。據1月15日《經濟日報》“低油價讓韓國經濟‘得不償失’”一文介紹,韓國大韓航空和韓亞航空2015年第三季度的航油費用同比減少了8%。然而, 2014年第四季度原定開工的大部分鉆井平臺都推遲到了2015年,海洋石油勘探項目驟減導致船舶用厚鋼板需求下滑。據韓國鋼鐵協會統計,2015年前3季度,韓國三大鋼鐵公司厚鋼板的銷售量僅為545萬噸,“根據韓國鋼鐵協會統計,以2015年7月為基準,韓國鋼管出口較上年同期驟降53%,同期能源傳輸用鋼管出口降幅更是高達68%”,造船業慘不忍睹。
“躺著中槍”的還有建筑業。根據韓國海外建設協會提供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上旬,韓國建筑業在海外市場的訂單額為40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減少了31%,其中在中東國家的訂單額僅為147億美元,銳減近半。豈止韓國這些行業?油價下跌還會帶來鋼材之外的大宗商品交易價格的持續下跌。根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發布的歷年“國內外油氣行業發展報告”,天然氣發展增速降為10年來的最低點,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局面。
隨著原油等初級品市場全面步入深度熊市,石油生產國償付能力深受影響。最近,波羅的海貿易海運交易所干散貨運價指數持續走跌。該指數衡量的是鐵礦石、水泥、谷物、煤炭和化肥等資源的運輸費用。全球通貨緊縮之下,那些向石油輸出國出口初級產品和大型基礎設施的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巴西等向中東出口的新興制造業大國,紛紛被波及。這些國家依賴能源、造船等行業的廣告業和媒體業,也有大量人員因為當前油價而失業。
一旦更多的國家被系統性拖累,相關危害還會進一步傳導到歐元區和日本,導致其制造業領域內的平均工資水平下降和內需不足。因此日本共同社1月13日稱,油價下跌逐漸成為股市下跌和日元升值的誘因,傷害日本經濟。
相比那些更多強烈依賴制造業出口的國家,“二戰”后在持續至今的幾輪新科技革命中一枝獨秀的美國相對好一些。即便如此,美國能源板塊的就業率仍然受低油價傷害。好在美國不怎么依賴建筑業、初級工業品等出口導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受傷相對較小。
這就是經濟學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蝴蝶效應”(拓撲學連鎖反應)則指出,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細微變化能帶動系統的巨大且持續的連鎖反應。全球化時代正是這樣一個社會系統。正如英國渣打銀行全球經濟學家馬德威指出:“若因需求疲軟導致油價下跌,則其對經濟增長的支撐力度或小于供給過度為根本原因導致的油價下跌。”通過國際油價不僅傷害石油出口國、亦傷害石油進口國這一事實的分析,明確油價下跌是供給驅動還是需求驅動,對日益全球化的中國等國家來說,培育一個優質的工業結構體系更顯重要。
正是出于行業穩定等顧慮,1月14日,中國國家發改委稱,為減輕國際市場油價過高或過低的危害,保障國內能源長期安全,對國內成品油價格機制設置調控上下限。根據這一精神,當國際市場油價高于每桶130美元時汽、柴油最高零售價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時則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不降低,在40-130美元之間運行時國內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如果這一措施能落地,且有較好的配套措施,中國的經濟轉型就會比較順利。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