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表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產生需要兩個前提條件,一是出現了具有廣闊成長前景的市場需求,二是以新的技術創新成果為支撐的新興產業或新產品的出現。
新的技術創新成果又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由于科學技術革命性的突破引起的新的產業革命,另一類是對現有產業和產品生產技術的漸進性改進。“新的技術和產品的出現,是以漸進的革新為主導,突破性的質變和飛躍,也是在漸進性的量變基礎上實現的。現在還不可能全面放棄20世紀發明的產品及其生產技術而另起爐灶,用新的產業和產品替代它們。因此,不應當把經濟增長主要寄托在科學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和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的基礎上,而應當重視對現有產品及其生產技術的改進和革新。”
呂政指出,縮小我國制造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就是制造業新的增長點。“制造業的差距包括產業橫向差距和產業鏈的縱向差距。所謂橫向差距,主要是在國際制造業分工體系中,我國以生產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導,進口產品以高附加值的技術密集型產品為主導。”
在產業鏈縱向分工體系中的差距,主要表現在我國制造業大多處于產業鏈的低端,發達國家處于高端。
呂政認為,我國制造業既存在產能過剩,也存在供給不足。供給不足的主要集中在技術密集型的高附加值行業。這些正是國內企業的市場空間。他建議,與其把希望寄托在新的科技革命的出現,不如把縮小現有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產品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推進現有產業的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找準與美國、德國、日本等工業先進國家的差距,實現技術趕超。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