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數天前,一則網絡信息泄露讓數千萬注冊用戶“心驚驚”——號稱在全世界擁有3750萬注冊用戶的英國某社交網站最近遭到黑客攻擊,包含用戶數據、公司財務記錄等大量數據被盜。黑客威脅稱,若不永久關閉該網站,就要曝光所有用戶的數據信息。若黑客說到做到,有多少人將睡不著覺!
“利用數據分析,在億萬K歌用戶中挖掘潛在明星”,說不定“星探”哪天就找上門來,請“麥霸”的你當歌星;“提前預判用戶的消費需求,并在離用戶最近的社區儲備這些商品,用戶下單后最短時間送達”,你想要什么,人家給你準備什么,還有比這更周到的商業服務嗎?這些是行內人士在全球大數據峰會上吹的風。確實,大數據不僅數據大,能量也大,大到足夠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改變”是一個中性詞,可以變好,也可以變壞。大數據落到騙子手里,那就是大壞事。據某網站“網購先賠”服務數據顯示,2014年共收到全國用戶網絡詐騙報案23051例,考慮到報案不到被騙用戶總數的1/10,意味著全國每年至少有23萬起網絡詐騙案件發生。用大數據繪出的“中國網絡騙子地圖”統計,符合“80后”“廣東地區”“天秤座”“男性”條件的是“高危人群”。
玩網絡詐騙游戲的都是高智商者,你的錢財到了他們手上,想追回來就要看你有沒有中彩票的運氣。比起傳統詐騙,網絡詐騙更加復雜,執法部門有時也愛莫能助。外部治理難度很大、成本很高。求人不如求己,在信息泄露上,個人防范也許更可靠些,成本更低。比如說,給自己的電腦和手機安裝殺毒軟件,定期殺毒;進行網銀、支付寶等操作時,確保登錄正確的網址;網上購物時,設置復雜支付密碼,并定期更換;不隨意打開陌生郵件,尤其是帶附件的郵件;盡量別“蹭網”,公共場所的未知WiFi一定不要鏈接;盡量少在微信上測性格、運勢;不要把個人敏感照片、數據上傳到云端等等。少一點“手賤”,就多一點安全。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