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刻演變,極大地改變了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產業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11月29日,在首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數字科技專題論壇上,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副會長于健龍指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一系列革命性變化和創造性成果。數字貿易在過去20年當中急劇增長,根據世貿組織的估計,2005年至2022年全球數字服務出口年均增長8.1%。
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勢頭強勁。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人民幣,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中國信息領域相關PCT國際專利申請近3.2萬件,全球占比達37%。5G移動通信技術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
“產業鏈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要保證。”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表示,數字科技一要打造新型基礎設施,筑穩數字底座;二要強化核心技術創新,塑造競爭優勢;三要激活數實融合價值,助力轉型升級。
于健龍介紹,首屆鏈博會專門設置數字科技鏈展區,這也是世界500強企業較為集中的展區。蘋果、英特爾、高通等一批國際頂尖的科技企業以技術變革、產業孵化、應用場景為展示邏輯,展示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最新成果。
打造更高效、敏捷的供應鏈能力,離不開數字化系統支持。TCL科技集團首席運營官王成給出一串數據,目前,我國的“燈塔工廠”數量已經占全球三分之一以上,工業互聯網已經覆蓋了45個國民經濟大類和80%以上的工業大類。
同時,數字經濟的廣泛應用有力推動了傳統產業降本增效,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王成舉例道,在武漢生產家用空調的智能制造產業園,通過自主開發的5G+數字化供應鏈的產工協同平臺,公司將涵蓋300多家供應商的大供應鏈打通,實行實時調度,提高交付效率。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原材料庫存同比下降10%,庫存的占用資金減少30%,準時交貨率提高15%,采購成本也大幅下降。
在王成看來,中國工業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為數實融合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快速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為推進數實融合提供了關鍵支撐。大力發展數字技術,推動數智轉型、數實融合,對實現新型工業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戰略意義,也是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實現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
VISA亞太區董事長柯如龍表示,2023年,可持續發展問題繼續占據中心位置,影響行為和消費模式、投資決策和公司優先事項;跨境資金流動的數字化轉型浪潮持續,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為行業帶來了新的機遇。
“建立良好的全球供應鏈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聯合國貿發會議技術和物流司貿易便利化專題負責人保羅·漢森同樣強調,聯合國貿發會議將持續關注如何用技術來提升供應鏈水平,減少供應鏈耗時,解決全世界所面臨的供應鏈相關的問題。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