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北京市工商局、人民大學法學院就開展平臺規則社會公開評價研究進行了簽約。據介紹,像淘寶、拍拍、天貓、京東、1號店等這些網絡商品交易平臺,雖然早已被消費者所熟知,但平臺內部的一些經營管理規則,公眾并不一定了解,如網店進駐平臺需要審查哪些內容、平臺如何監管網店的經營活動、平臺關閉了哪些銷售假冒偽劣商品的網店、平臺每年收到多少消費者投訴和企業舉報以及如何處理、平臺中有多少網店能賺錢等等。此外,部分涉及公共利益的平臺經營、管理規則,也尚未納入行政執法機關的監管范圍。
據了解,工商部門此次委托人民大學法學院舉行的“平臺規則公開評”活動,將集中評議行業反映最強烈、消費者最關注、與工商監管工作最密切相關的五大規則,分別是網店管理規則、交易服務規則、交易管理規則、權益保護規則和信息披露規則。此次評價將由人大法學院主導,工商部門配合,網絡商品交易平臺參與,社會各界公開評價。人大法學院制訂、公布具體方案后,主要通過兩種方式進行評價。一方面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自媒體、門戶網站,設置專門區域和評價收集通道,另一方面將邀請從事第三方交易的行業專業人士、法律行業專業人士通過實地調研、座談會、論證會和網上調查問卷等多種形式進行評議。工商部門表示,各平臺可向人大法學院提供相關規則的正式文本,以便于社會各界進行評價。對于未提供規則正式文本的平臺,公眾可根據自行獲知的信息進行評價。
工商部門表示,此次開展“平臺規則公開評”是為了促進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和社會共治,加強第三方網絡商品交易平臺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人大法學院將于7月上旬公開發布“平臺規則公開評”的《研究報告》,工商部門在此基礎上將進一步制定、修改網絡交易管理規章、規范性文件,對于涉及市場秩序和公共利益的平臺經營、管理規則,全部納入監管范圍。
>>相關新聞
消協發布消費警示朋友圈購物維權難
昨天,中消協昨天發布消費警示,稱去年以來不斷有消費者投訴反映微信朋友圈商品出現假冒偽劣問題,但由于多是私下交易,因此導致維權難。
據中消協介紹,去年以來,陸續有消費者投訴反映在微信朋友圈購買的商品出現問題。中消協指出,朋友圈內總有朋友在推銷化妝品、保健品、美容服務等商品和服務,或發布海外代購信息。因為有熟人朋友的鼎力推薦,加之價格誘人,不少消費者也樂于嘗試。這類朋友圈推銷共同特點是利用人與人之間熟人關系或間接熟人關系進行交易,但由于銷售或代購采取私下交易,無法提供相應票據,一旦發生消費爭議,合法權益難以保護。
中消協提醒消費者,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圈內超低價銷售和代購。尤其是海外代購,由于國際運費較高,正常的海外代購在價格上不大可能有太大的優惠。對于顯著低于正常價格的商品和服務,消費者要注意信息甄別、慎重購買。不要過分依賴朋友圈內曬單評價信息,已經有消費者反映一些朋友圈所謂的“成功”商家,通過軟件生成任意虛擬信息,包括成交量、交易截圖、買賣雙方的頭像、名稱、談話內容及評價信息等,以此博得圈內朋友的信任。要注意保存好交易過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投訴舉報。在交易過程中要核實對方姓名、所在地等信息,盡量選擇具有第三方平臺保障的渠道進行付款,還要注意保存好相關聊天記錄、交易記錄、交易信息單以及賣家相關信息等。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