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述了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趨勢性變化。中國銀監會尚福林主席也在2015年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主動適應新常態,推進銀行業穩健發展。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需要充分地發揮市場配置金融資源的基礎性、主導性作用,但同時也要積極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實現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有效配合。
經濟新常態下政策性銀行應以服務國家戰略為首要任務
政策性金融是指在一國政府支持下,以國家信用為基礎,運用各種特殊的融資手段,為貫徹、配合國家特定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而進行的一種特殊性資金融通行為。政策性銀行是政策性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政府運用信貸手段,實現特定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目標的一種特殊金融運作形式。中國的政策性銀行成立于1994年,二十多年來,政策性銀行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政策性銀行的職能定位和業務范圍也適時做了一些調整。與此同時,政策性銀行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也逐步顯現,如政策性業務界限不清晰,缺乏科學的約束機制,與商業銀行的競爭加劇、政策性功能有所弱化等,對其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產生了不利影響。
從政策性銀行的功能看,它是介于財政資金和商業性資金之間的一種資金融通方式。與單純使用財政資金相比,政策性銀行可以增大資金規模,發揮乘數效應,并且通過有償、優惠的使用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與商業性資金相比,政策性銀行在貸款的利率水平、期限和風險承受能力等方面更具優勢,可以更有針對性地幫助政府以較低的成本實現經濟發展的戰略規劃目標,提高社會資金的總體配置效率,發揮單純依靠商業性金融和單純依靠財政資金無法發揮的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從國際經驗看,即使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也有設立政策性金融機構,如美國進出口銀行、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等。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政策性金融機構的運作,實現社會資金的合理、有效配置,解決在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社會資金配置“市場失靈”問題。如美國進出口銀行依照相關法律運作,其主要職責是通過提供一般商業渠道不能獲得的信貸支持,促進美國商品和服務出口,增加國內就業。德國復興信貸銀行(KFW)則通過為中小企業在國內外的投資項目提供優惠的長期貸款,促進德國中小企業發展。
從我國現實看,雖然我國的經濟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經濟發展的基礎仍較為薄弱。在社會資金融通過程中,如果僅僅依靠市場機制和商業性金融配置資金,一些國家急需發展的產業、急需支持的區域領域,就會由于資金回報率較低,難以得到商業金融的有效支持,影響經濟持續發展的后勁。因此,在中國現階段,政策性銀行最為重要的功能就是在服務國家戰略、支持實體經濟中發揮引領和導向作用,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服務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培育新增長點和優化經濟發展方式,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構建開放型經濟發展新格局,服務保障和改善民生。
經濟新常態下政策性銀行需要全方位提升服務國家戰略的能力
一是適應服務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增強政策性銀行的公司治理能力。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居于第二大經濟體,經濟發展與全球經濟,與亞洲經濟等區域經濟發展越來越緊密,作為服務于國家戰略的政策性銀行,業務領域也由國內逐步走向世界,業務區域在不斷擴大,業務結構越來越復雜,這一趨勢對政策性銀行的公司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戰。要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在貫徹國家政策,服務和支持國家重點戰略過程中的主導性功能,滿足經濟新常態下對政策性金融服務的客觀需求,就必須進一步加大政策性銀行改革力度,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增強政策性銀行的科學決策能力。當前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健全政策性銀行的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管層,強化董事會的宏觀戰略決策能力,提升管理層的經營管理和執行能力,有效發揮監事會的監督職能,形成獨立運作、有效制衡、相互合作、協調運轉的公司治理架構。穩步推進管理流程和組織架構調整,構建協調高效、管理順暢的運行機制。同時盡快建立保障政策性銀行獨立、規范運作的法律法規制度和審慎監管標準。
二是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需要,進一步增強政策性銀行的專業化服務能力。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水平與金融服務發展的水平密切相關。我國目前銀行業金融服務的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表現在:一是銀行業自身在風險控制、業務拓展、經營管理以及盈利、服務等方面與國際先進銀行還存在較大差距;二是銀行服務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有效地發揮,一些經濟發展的關鍵領域還缺乏足夠的銀行融資支持。因此,政策性銀行要積極履行國家賦予的職責,在有效管控風險、保本微利的前提下,不斷開發新的產品、探索新的融資模式、推出更有效的服務方式,提升針對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專業化服務能力,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城市設施更新改造,支持新型工業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支持生態環境治理,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需求,努力提高金融服務效率,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三是適應創新驅動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增強政策性銀行的創新服務能力。長期以來,創新能力薄弱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瓶頸。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創新已經成為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源泉,也是通向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在改變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尋找新的經濟發展方式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都在加大創新力度,積極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經濟競爭的制高點。政策性銀行作為緩解和消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瓶頸制約的重要力量,也要把握經濟新常態下新的發展趨勢,及時調整服務方向,增強自身創新能力,探索支持新的戰略領域。一方面,充分發揮自身集中大額長期融資的優勢和導向作用,調動各方的積極性,從“量”上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探索融資模式創新,以更加符合創新需求的服務和產品,從“質”上提高對自主創新的支持深度和廣度。
四是適應風險程度提高和復雜的趨勢,進一步增強政策性銀行的風險管控能力。當前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反彈趨勢較為明顯,風險隱患不容忽視,政策性銀行也面臨著信用風險暴露、不良貸款上升壓力加大等問題。同時,國際經濟形勢的新變化也進一步加大了政策性銀行管控國別風險的難度。因此,政策性銀行要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以國際先進銀行為標桿,加快推進體制和機制改革,主動面向市場構建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防范和控制各類經營風險。加強風險管理框架頂層設計,建立矩陣式風險管理體系。健全政策性貸款業務評審機制,完善風險管理手段。加強各類風險的識別、計量、監測、控制以及評估和報告。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完善風險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內外部風險審計,提高風險應對和處置能力。建立政策性銀行資本補充和約束機制,根據業務發展需要適時補充增強資本實力等。
經濟新常態下政策性銀行服務應圍繞國家戰略重點
中國銀監會尚福林主席在2015年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指出,銀行業要牢牢把握國際經濟合作深化和國民經濟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為實體經濟提供針對性強、附加值高的金融服務。政策性銀行也要積極響應經濟新常態下的經濟發展要求,為實施國家重點戰略、消除發展瓶頸制約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保實現國家戰略和政策目標做出貢獻。
一是服務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我國地域廣闊,各地區經濟發展環境、水平不同,大力實施區域發展戰略,對促進各地區均衡協調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現階段,重點是融資推動“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三大戰略”,為積極推動亞太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加大金磚國家金融合作,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提供金融支持。
二是服務經濟結構轉型戰略。經濟結構轉型中有相當一部分資金需求屬于風險相對較高的領域,超出商業性金融業務的風險承受能力,需要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扶持,發揮政策性銀行的引領和導向作用,拉動商業性資金投入。下一步,政策性銀行應積極開展綠色信貸和能效信貸,重點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化、低耗能技術、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以及自主創新等領域和薄弱環節。對其中已經比較成熟、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的技術和行業可以商業性金融為主,對新興領域或還處于初創階段的技術和行業則應更多地發揮政策性銀行的作用。
三是服務“走出去”戰略實施。隨著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進程和我國對外經濟合作向縱深發展,我國對外貿易發展迅速,經濟比較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相對低端,在國際資源市場中還是被動的價格接受者,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與我國整體經濟實力明顯不相稱。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造成了較大沖擊,但也為我國的國際化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政策性銀行要抓住當前國際經濟格局處于深度調整期,全球產業布局、貿易布局、經濟力量對比和全球治理結構正面臨深刻變化的戰略機遇,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改善“走出去”金融服務,提高“走出去”質量,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外部環境。
四是服務和支持“三農”。“三農”問題事關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全局。農村、農業和農民獲得商業性資金的能力一般更低,帶有明顯的“市場失靈”特征,更加迫切需要獲得政策性資金的支持。而從國際情況看,“三農”問題也屬于政策性金融重點扶持的領域。因此,我國的政策性銀行要立足自身定位,在服務和支持“三農”領域方面發揮長期、可持續作用。繼續支持糧棉油收購;大力支持新農村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以及糧食倉儲設施建設等。
五是服務改善民生領域。當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從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還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結構性問題,如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等。具體到金融領域,就是中西部地區、保障性住房、教育、醫療等社會建設領域長期未能得到充分的融資支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策性銀行切實承擔社會責任,加大服務支持力度。同時,大力推進市場、信用和制度建設,積極探索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相結合的綜合融資服務模式,滿足社會民生領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融資需求。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