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改革內容出自《國務院關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制度的意見》。“轉移支付改革成為新一輪財稅改革的重心之一。”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目前,地方本級收入占我國全部財政收入約一半,地方支出則要占全部支出約85%,其間差額要靠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我國于1994年分稅制改革后逐步建立了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分為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轉移支付兩大類。從2014年數據看,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4.7萬億元,占2014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的三成多,2014年我國專項轉移支付占轉移支付總額近42%,這意味著我國一年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接近2萬億元。
財政部預算司有關負責人介紹,上述意見最大亮點是明確了我國轉移支付制度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并提出了完善一般性轉移支付制度的具體舉措,如明確一般性轉移支付在整個轉移支付中的占比提高到60%以上。
對此,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預算法明確表示,轉移支付要以一般性轉移支付為主,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例是落實預算法的具體舉措。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比重更有利于促進區域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所以要進一步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
意見除了明確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比重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外,也通過轉移支付改革在合理劃分事權方面展開探索。
意見明確,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屬于中央地方共同事權的,由中央和地方共同分擔支出責任,中央分擔部分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委托地方實施;屬于地方事權的,由地方承擔支出責任,中央主要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給予支持。“地方支出責任目前相對較高,中央通過一般性轉移支付給以支持,實際上有利于減少地方財政壓力。”白景明指出。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專項轉移支付中的問題日益顯現,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漏洞多、績效差、地方配套負擔重等問題亟待解決。而地方為了爭取更多專項轉移支付的“跑部錢進”歪風也亟須剎住。
此次依照新預算法有關要求,國務院意見明確,除按照國務院規定應當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擔的事項外,中央在安排專項轉移支付時,不得要求地方政府承擔配套資金。
此外,王雍君告訴記者:“專項轉移支付的問題,除了規模過大外,最主要的是類別分得太細,管理太分散、不透明,忽視支出績效。”
“很多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并不是地方真正需要的,對地方的干擾很大。”王雍君表示,“比如農業的專款很多,糧食、化肥、農藥、除草劑等方面都有不同的專項轉移支付,如果把補貼合并,由地方政府根據當地情況決定補貼方向,則資金使用績效會更高。”
此次改革意見在打破“專款專用”上也有所突破,明確提出逐步取消城市維護建設稅、排污費、探礦權和采礦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等專款專用的規定,統籌安排這些領域經費。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