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出現極其罕見一升一貶現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在接受人民金融專訪時認為,這種情況說明市場存在較大的貶值壓力,人民幣的走勢將在未來一段時間由升值向貶值轉變。
8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創下了兩個之最:一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91個基點報6.1282,創下自今年3月7日以來長達9個月的最高值;二是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下跌225個基點收盤跌破6.17關口,創近4個多月新低。
數據顯示,自從11月21日中國央行降息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價已由6.1249累計震蕩下跌478個基點或0.78%。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雖然反映了外匯市場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所得,但也同時體現了央行的匯率管理意圖。人民幣市場預期和央行的匯率管理意圖產生了沖突,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人民幣即期匯率和中間價走勢出現大幅背離。”丁志杰說。
丁志杰認為,目前匯率中間價和交易價仍存在差異,這最主要的反映了央行試圖通過對中間價的管理來實現匯率的穩定,防止匯率大起大落,而不是要確定一個匯率水平。
丁志杰認為,剛剛公布的11月出口數據不及預期,成為昨日人民幣表現疲軟的導火索。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出口同比增長4.70%,進口同比下降6.7%。當月貿易順差創下544.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
“雖然當月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并未給8日人民幣匯率帶來向上支撐。我們進出口遠低于機構預期,這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對我國經濟下行擔憂的加劇。”丁志杰表示,再加上最近美國停止量化寬松政策、資產負債“瘦身”、美元重新走強等因素,導致人民幣在下跌過程中未遇到像樣阻力。
丁志杰介紹,事實上,從上周開始,人民幣升值的動力就略顯不足。一位市場分析人士坦言,人民幣匯率最近因降息效應出現了明顯下探。
丁志杰同時認為,人民幣不存在大幅升值的基礎,但人民幣還會是相對強勢的貨幣。
今年3月15日,央行宣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這一事件成為今年匯率的重要轉折點。“一方面,匯率波幅加大使得人民幣貶值潛在空間有所擴大,美元空頭為了消減風險從而開始平頭寸,這也引發了人民幣的走弱。另一方面,一季度GDP增長率為7.4%,低于預期,也引發了市場的看空情緒。綜合二者,人民幣進入自2011年以來周期最長的一輪貶值。” 丁志杰說,這種現象從7月份以來有所逆轉。
7月份以來,人民幣匯率開始回穩,隨后,人民幣出現小幅反彈。丁志杰分析認為,這背后主要的推動因素也有兩個,一是二季度以來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回穩,且貿易順差在擴大。二是從國際上來看,由于地緣政治風險頻發,人民幣由于匯率穩定而成為重要的避險貨幣幣種。
“雖然從短期來看,受我國經濟增長壓力仍大、貨幣政策寬松預期濃郁,以及美國經濟回暖、美聯儲貨幣政策趨于收緊、美元中期走強趨勢明確等因素的影響,市場偏空情緒可能推動人民幣即期匯率繼續走軟,人民幣也將處于較長的弱勢狀態。”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人民金融采訪時說,“但從中期角度看,人民幣階段性升貶值交替、雙向波動加大仍是主流判斷。”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