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在“十四五”期間快速展開,數據資產的價值評估成為熱點話題。如何“管好”“用好”數據資產進行評估、交易?怎樣應對安全隱私及合規挑戰?
有業界人士表示,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健全數據資產的確權體系、探索定價機制、明確收益分配和優化監管質效。從數據要素到數據資產是必然趨勢,高質量確權與計量的過程能夠更好解放數據資源的價值,推動產業和企業的轉型提質發展。
從要素到資產 如何確權和計量
“數據資產有三個關鍵性問題,即‘權益、定價和稀缺性’。”在近期舉辦的“數據資產 金融核心競爭力”研討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表示,目前圍繞數據資產確權,還沒有成熟的理論和有效的方法。且數據具有可復制性,能夠被反復使用,缺少稀缺性,這也是定價和交易機制面臨的難題。
此前,國家層面發布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數據要素、數據資產,這是當前中國乃至全球數字化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有業界人士表示,數字資源不能簡單等同于數據資產,需要進行判斷是否符合資產的條件。“擁有或控制”和“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最核心的內涵,數據資產是由企業擁有或控制,能夠為其帶來經濟利益的數據資源。
“從消息互聯網、服務互聯網到價值互聯網,這是一個數據交換變為價值交換的過程。數據不是稀缺的,數據應用的場景越多其價值就越高,且在不同場景下,數據的價格也不一樣,這給傳統認知帶來了很大變化。”神州信息董事長郭為認為,從確權、定價、外部性、內部性等以往經濟學的基本理念看,數據資產的確權和計量是個全新的課題,這也說明信息化正在向數字化進行迭代。
有業界人士表示,數據資產作為一種新型資產,目前業界通常參考的有歷史成本法、公允價值計量法和未來現金流量現值法,這些方法都各有優點和不足,有待進一步探索、梳理和總結。此外,后續計量也是重要的一環,是對數據資產初始計量的完善,涉及到數據資產的使用壽命確定、攤銷方法確定、數據資產的減值和處理。
收益如何分配 市場怎樣監管
圍繞數據資產不同參與主體的收益分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認為,要依據“誰貢獻、誰投入、誰受益”的原則,建立基于數據資產的收益分配激勵機制,保障數據資產相關方的利益。
業界人士表示,數據收益分配制度與數據產權制度相輔相成,要讓數據可收益,建立數據產權制度是必要前提。“我們要建立并完善數據產權制度,讓數據資產具有可控性,有利于數據要素的流通、使用,實現價值增值,減少數據權益的糾紛。”
目前,全國多地積極探索數據產權制度。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建立數據交易所或數據確權平臺。探索完善數據要素產權、定價、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的政策標準和體制機制。
在監管體系建設上,楊濤認為,目前發改、工信、網信、市場監管、金融監管等部門都承擔了一定的職責,在統籌監管上還有提升的空間;部委與地方監管、全球跨境監管也要加強協調統籌。談及細化頂層設計的舉措,楊濤建議,要以目標為導向,理清數據資產應用目標的優先次序;堅持底線原則,設置好“負面清單”防止出現數據壟斷、信息非法收集等現象;通過規則先行,既要探索和完善法律法規,又要在短期難以法律規制的領域進行自律約束。
怎樣挖掘企業數據資產
“無數據可用”“無可用數據”,是一些企業在數字化轉型時遇到的問題。
談及企業如何探索、把握數據資產的價值,中信建投首席信息官肖鋼認為,要制定數字化轉型的愿景與規劃,將工作過程、指標以數據化的管理呈現,為業務增長提供可持續提升的信息技術服務。設立數字化轉型專職組織,使數據能夠被統一認知和精準使用,推進數據倉庫建設、數據交換系統建設等,明確各部門在數據資產管理中應承擔的職責。明確數字化轉型工作內容,通過自評估來提升工作效果。
“企業對生產型數據資產、消費型數據資產要進行歸類,對哪些是自用、哪些是可以出售的進行重新分類。”上述業界人士說,要對自己的數據資產進行有效披露,展示自身數據資產的投資價值,介紹怎樣運營該資產實現收入,以實現這部分數據資產的可量化和有效性。
“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是利用信息技術來促進自身生產經營技術的革新,更是經營理念的革新和管理機制的優化。”天眼查數據研究院高級分析師陳倞表示,對數據資產高質量的確認與計量,可以更好地解放數據資源的價值,對多方參與者有著積極意義,同時也可以促進財務領域的改革。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