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8月15日電 (記者杜燕飛)在日前舉辦的“鋼鐵產業鏈生態圈產融數字一體化模式課題研討會”上,與會嘉賓認為,數字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我國制造業應對挑戰、搶抓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在數字技術引領下,數據實現跨價值鏈體之間的開放、流動,可以實現金融與產業合作和全流程融合。
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原副部長劉利華指出,數字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我國制造業應對挑戰、搶抓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碳達峰、碳中和正在推動國內產業布局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重構,鋼鐵產業要與國際接軌,關注碳邊界、碳關稅、碳足跡等問題。同時,在推進產融數字一體化過程中,要重視數據安全問題,做好數據確權、數據分級管理、數據準確及數據多方驗證工作;引入經濟景氣度的數據完善模型;立足國際化,做好國際化企業信用風險評價。
“圍繞重大項目、重點企業和重要產業鏈,加強場景聚合、生態對接,打造數字化的產業金融服務平臺,是銀保監會對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要求。”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表示,在數字技術引領下,數據實現跨價值鏈體之間的開放、流動,全產業鏈條消息的透明化,能有效解決金融與產業的信息不對稱和信任不充分問題;發揮數據賦能和價值挖掘作用,促進產融形成持久、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打開產融合作新局面。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王洪章表示,產融數字一體化契合時代潮流,其研究應著眼于兩個目標,即通過數據的深度挖掘和第四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機會,優化業務流程,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最大企業價值;通過產業鏈各環節、企業與金融機構的數據共享,提升協同效率,建立可信體系,實現產業與金融的最優合作。
“金融、產業、高校一起推動金融數字和產業數字的融合,對金融側數字化轉型有重要意義,希望基于未來產業生態能創造出一套新的業務模式和商業模式,把商業信用轉換為銀行信用。”華夏銀行副行長關文杰表示,聚焦平臺建設,要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供應鏈金融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增加數字化倉儲物流體系建設,并在數學模型加入宏觀經濟周期因子的同時,考慮銀行和監管風險管理要求。
渤海銀行副行長靳超認為,供應鏈業務未來發展方向一定是去中心化,應用先進數字化技術并嵌入綠色金融評價體系、數字貨幣、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產融數字一體化平臺,將解決供應鏈融資的難點,打造一個有利于建龍、有利于行業、有利于社會的公共產品。
浙商銀行供應鏈金融部負責人趙旭升表示,隨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成熟,開放、標準、可交叉驗證的產業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將有利于銀行授信體系與產業信用體系的適配,推動金融流程重構,發揮金融信用賦能產業信用作用,促進建立數字化時代商業規則。
“我們將集中優勢學科力量,基于建龍集團現有的產業鏈平臺和數據,利用大數據、數據治理、隱私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推動鋼鐵制造業和金融創新的結合,把供應鏈金融做好、做透,實現平穩落地,為國家數字化經濟發展構建可信的數據基礎設施。”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呂衛鋒表示。
“目前,建龍集團正推進建設覆蓋全產業鏈生態圈的數字化平臺,目的是實現各相關方之間的高度互聯互通。”建龍集團董事長、總裁張志祥表示,希望通過產融數字一體化,實現金融與產業的緊密合作和全流程融合,從而促進金融和產業效率的提高,推動行業產業生態的進步。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