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739萬噸;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9.4%;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0.2%;清潔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同比提高1.3%……近日,中國經濟半年報出爐。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同比增長2.5%,總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較為成功地穩住了宏觀經濟大盤。
在數據背后,上半年中國經濟形勢有哪些特點?面臨哪些壓力?取得哪些成績?下半年,中國經濟如何再發力?在日前由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主辦的“變局·重塑·發展——中國與世界”宏觀形勢論壇(2022年夏季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高培勇、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時建中、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等行業專家,深入解析了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
高培勇:上半年穩中向好,下半年發展有信心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2.5%,二季度增長0.4%。對于上半年的經濟運行狀況,高培勇用“超預期”進行概括。他表示,不管是超預期因素還是超預期變化都是用來認識刻畫中國經濟2022年上半年表現的關鍵詞。
對于下半年經濟的發展,高培勇認為,信心來自七個方面。具體來看,一是因為中國人民特別能吃苦耐勞、特別堅韌不拔的的精神品質和文化的基因;二是因為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具有不竭的動力和源泉;三是因為我國已經擁有1.58億戶市場主體,這一龐大群體的力量不可小視;四是因為我國已經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備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匯儲備第一大國,國內生產總值去年突破百萬億元大關,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總值超過1萬美元,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為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五是因為中國的發展潛力依然十分巨大,中國不僅擁有世界第一的超大規模市場,而且這一市場還在持續、快速擴張之中,再加上城鎮化布局的潛力巨大,擁有刺激消費和擴大內需的較大的空間;六是因為我國擁有深化改革的巨大紅利,全面深化改革、多點突破、科技創新亮點頻出,若干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為加快新舊動能的轉換,推進經濟結構轉型調整升級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使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得以充分地激發和釋放;七是因為我國已經創造性地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沿著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走下去,中國經濟一定能披荊斬棘、續寫快速發展的奇跡。
朱光耀:警惕全球經濟衰退引發新的國際債務危機
朱光耀表示,世界銀行在今年5月預測2022年全球經濟將有2.9%的增長,如果國際貨幣基金把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下調到3%或者以下,這將意味著全球經濟陷入衰退。因此,同全球經濟增長密切相關,我們要警惕全球經濟衰退引發新的國際債務危機。
朱光耀認為,在全球經濟基本處于衰退狀態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保持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我們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方針,疫情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要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把穩經濟大盤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堅持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更大力度地推進改革開放,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努力實現爭取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他說。
時建中:市場經濟越成熟對《反壟斷法》的需求越強烈
時建中表示,中國的《反壟斷法》對濫用行政權力、 排除限制競爭的行政性壟斷做了專章規定,這表達出法治對市場的信心、對市場的呵護、對市場的保障,市場經濟越成熟對《反壟斷法》的需求越強烈。
時建中介紹,《反壟斷法》反對防止市場壟斷,目的是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使市場更有效,“同時這部法律要打破行政性壟斷,目的是要規范政府的行為,使政府能更好地發揮作用,使政府更加有為,所以我們說《反壟斷法》是一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地結合的一部法律。”時建中說。
王軼:多極化、新型全球化、數字化、綠色化仍是世界經濟大勢所趨
對于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王軼表示,盡管上半年第二季度經濟受到了嚴重干擾,但中國采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依托中國經濟自身韌性,依舊展現出了巨大的經濟潛能。6月份,中國各項經濟指標回暖明顯,消費指標由負轉正,固定資產投資額保持穩定,進出口指標尤其亮點。制造業、服務業PMI指數重新站上枯榮線。特別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乘用車零售數量達到194.3萬輛,同比增長22.6%,中國經濟復蘇動能明顯。
王軼表示,面對重重困難和挑戰,也更要看到世界各國之間團結合作的積極因素,努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新冠疫情過后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反而是更加緊密,2021年世界貿易總額達到28.5萬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世界經濟多極化、新型全球化、數字化、綠色化仍是大勢所趨,和平與發展仍然是世界的主旋律。
李稻葵:從宏觀政策、投資和產業、改革等方面推動經濟發展
李稻葵預計,下半年美國和歐洲、日本等主要國家央行會進一步加息,未來這一兩年還會收緊貨幣政策,但會相對比較溫和。
對于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勢,李稻葵表示,當下中國經濟確實是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正從三個方面應對當下的沖擊:一是抓宏觀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齊發力;二是抓投資和產業,特別是基建,和產業投資;三是抓改革,要調動社會各個方面的積極性,要想方設法恢復,民營企業家投資和發展的信心。
網上經營許可證號:京ICP備18006193號-1
copyright?2005-2022 www.ayzwhls.com all right reserved 技術支持:杭州高達軟件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服務熱線:010-59231580